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繁体版

第075章 老药工沉默了

    逛完研究院,钱大勇又带着他来到了旁边的广安门医院。

    蒲老今天在广安门医院的内科坐诊,到了诊室门口,等里边的病人出来了,他趁机敲门走进了屋里。

    “先生,我已经办理好入职手续了,又在研究院里熟悉了一下环境。”王孟德恭敬的说道。

    “好,等下马上就中午了,你和大勇先去吃饭,下午一点上班的时间再过来。”蒲老摸了摸胡须,看了看时间,含笑说道。

    “是,先生。”

    和钱大勇一起在食堂简单的吃了一顿午饭,确实像他所说的那样,研究院食堂的饭菜,味道和价格跟轧钢厂差不多,但菜里的油水却多了不少。

    吃完饭后,王孟德稍微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在上班前十分钟,提前来到了蒲老的诊室门口等待。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诊室里,看到外边没有病人进来了,王孟德长出了一口气。

    “孟德,感觉怎么样?”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蒲老笑着问道,他也满脸的疲惫。

    这一下午,他对王孟德的表现非常满意,甚至还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一般来找他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别的医院没治好,或者被别的大夫建议转到这边的,还有少部分也是知道他的名声,慕名而来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很棘手的病患。

    这个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头脑还灵活,也就是经验还太少,见识有些不足,但有了他的点拨后,瞬间就能反应过来,还能举一反三。

    自己这是捡到宝了,相信只要稍加培养,就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先生,今天遇到的疑难杂症,比我以前几个月遇到的都多。”

    以前在轧钢厂工人医院,包括再早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的时候,他见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病症。

    就这里,半天时间,来找他老师看病的,患的基本上都是疑难杂症,甚至还有一些他只听过名字,都没见过的病例。

    一开始蒲老边诊治便给他讲解,慢慢的,就让他先给病人诊断,还要说出病因和诊治的方法。

    很多次,他绞尽脑汁加上在系统空间里检索,才勉强说出个十之三四。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中医名家之间的差距。

    当然,他在这期间,也有一些特别亮眼的表现,就是在给一个病人诊治的时候,征得蒲老同意的情况下,用了针灸和推拿的技术,让蒲老眼前一亮。

    没想到这个学生居然还有这一手,太让他惊喜了,看针灸的手法和技巧,以及后续的效果来看,也就比研究院里的朱链副院长差了一些。

    但朱链副院长已经钻研针灸几十年了,王孟德可是才刚二十二岁。

    假以时日,自己门下就要出一個针灸大师了。

    “呵呵,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就算是天赋异禀,也得靠着平日里大量的积累,才能不断的成长。”蒲老趁机教导道。

    “所以,你现在主要的任务,除了看书学习之外,就是多见识一些病例了。

    好了,现在已经是下班的点了,赶紧回家吧。”

    下班后,王孟德骑着自行车往德胜门走去,路上,他还顺便买了一个带有温度显示的电锅。

    等何胜男下了公交车车见到他的时候,奇怪的问道:“孟德,你手里怎么拿着一口锅?”

    示意她先坐到车后架上,等她坐稳后,才小心的蹬着车蹬子:“这个呀,是我单位要用的。”

    “噢。”听说是他单位要用的,何胜男便不再追问,而是开始讲述在单位和车上遇到的事情。

    此后几天,王孟德除了跟随蒲老身边学习以外,一有空闲时间,就是拿着自己买的电锅往熬膏药的那个院子里跑。

    对于别人好奇询问为什么自带一个锅,王孟德也笑而不语,只是一门心思做着实验,偶尔还会请教冯叔一下,让他帮忙看一看电锅里的膏药什么时候可以出锅。

    很快,时间就到了周五。

    今天蒲老因为有其他的事情,暂时停止了出诊,王孟德拉着钱大勇一起,来到了熬膏药的小院里。

    “孟德,你找我来这里干嘛?”钱大勇奇怪的问道:“现在我早就不需要熬膏药了,要是想让我教你,那还不如直接请教冯叔呢。”

    “大勇哥,别着急,你看我怎么熬制膏药的。”王孟德安抚了他一句,然后拿出自己的电锅,开始熬制起来。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看着锅里膏药熬的差不多了,便停止加热:“冯叔,您来帮我看看这锅膏药熬的怎么样?”

    一旁正在教导学徒工辨别颜色的冯叔,放下手中的木棍,来到了他这边,朝着锅里一看,就见里边成色正好,跟他平时煮出来的也差不了多少。

    顿时惊讶的说道:“小王,不错呀,你这才来没几天,就熬出了这么好的膏药,看来你熬药的天赋,比小钱还高。”

    “孟德,你怎么这么快就掌握了技巧,我当时可是跟着冯叔身后琢磨了两三个月,才慢慢的入了点门。”钱大勇也一副不敢相信的问道。

    说完他绕着锅仔细的转了一圈,又用木棍挑了一点抹在地上,发现膏药成色确实正好。

    “冯叔,大勇哥,其实熬膏药主要看的是温度,冯叔这种熬制很多年的,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熟能生巧。

    但一些学徒工,他们没有多少经验,无法掌握这种火候,所以我就想了一招,就是买了一个带显示温度的锅。

    通过几天的试验,发现熬制膏药的温度控制在315°是最好的,所以,我用这个掌握温度,就能熬制出成色好的膏药了。”

    王孟德慢慢的把里边的奥秘说了出来。

    “就这么简单?”冯叔睁大了眼睛说道。

    “对,就是这么简单,不信的话,冯叔您可以试一试。”

    “好,那我们试一试,小范,你来试一试。”冯叔招呼了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学徒工过来。

    下午,等看到平时十锅熬不好两锅的小范,使用带温度显示的电锅,轻而易举的熬出了一锅成色不错的膏药,冯叔和一帮老药工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