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种田啊!
繁体版

第114章 还没到地方,怎么就开始打窝了?(求追读求打赏)

    绿色夜光藻到手,来三砂市的正事其实就完成了。

    不过三砂市的风景如此漂亮,两人既然来了,自然少不了好好游玩一番。

    勇兴岛的岛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有特色,或者漂亮的地方,但在周围的海底就不同了。

    所以林晨两人在勇兴岛的主要游玩项目就是出海垂钓和浮潜。

    这样是来三砂市前,两人就已经商量好了的。

    只不过原先是准备租一条船,再找个浮潜教练帮忙看着。

    而现在嘛,正在休假的刘建军知道两人的计划后,主动揽下了给两人当导游的任务。

    作为常年驻守岛礁的军官,他的浮潜技术可比一般浮潜俱乐部的教练高明多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等林晨两人来到码头的时候,刘建军已经带着三套潜水设备,坐在自己的电动小船上,等着两人的到来了。

    这三套潜水设备,除了一套是他自己的外,另外两套都是从战友那里借来,给林晨两人使用的。

    “刘叔,早!”走近后,两人异口同声地打招呼道。

    “早,赶紧上船吧,我们得赶紧出发,不然到中午太阳太毒,就玩不了多久时间了!”刘建军连忙招呼道。

    林晨两人早就见识过琼岛这边午后太阳的毒辣,也知道在开阔的海面,太阳的毒辣程度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所以两人没敢耽搁,赶忙上了船。

    刘建军在勇兴岛这边驻防了数十年,对勇兴岛周围的海域不说是了如指掌,也是如数家珍。

    所以他为两人选定了一个他觉得景色最漂亮,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唯一的问题就是距离稍微远了一点。

    小船在海洋中飞速前进,在不断破开海浪的同时,船体自己也无可避免地会颠簸起来。

    这让从小到大没怎么坐过船的林晨多少有些难受,感觉离晕船就只有一线之隔,好像随时都会跨过这条线。

    只不过让林晨没想到的是,作为琼岛土著的李超,他的表现比自己还要不堪。

    这才出海航行了不到二十分钟,他已经趴着船舷呕吐了起来。

    “哈哈哈,阿超,还没到地方,怎么就开始打窝了?”刘建军见状忍不住调笑道。

    听到刘建军的调笑,林晨也觉得很是有趣,但最终还是忍住没有笑出声来。

    倒不是怕李超难堪,而是他怕这一笑,自己也要忍不住加入呕吐的行列了。

    而此时刘建军也看到林晨有些发白的脸色了,于是有些感慨地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还是缺少锻炼,浅海这点风浪都遭不住,真要去深海可怎么办哦!”

    林晨没去过深海,但也看过相关的视频,自然知道跟深海的海浪相比,他们现在经历的海浪,跟风平浪静也没什么区别。

    所以对于深海,林晨选择放弃,非必要打死也不会去遭这个罪。

    当然林晨并没将这想法说出来,而是选择了沉默。

    至于李超他还趴在船舷上呕吐呢,自然也没办法回答刘建军。

    好在整个航程并不算太长,又过了十来分钟,三人终于到了刘建军选好的海域了。

    而林晨也算坚持了下来,最终也没呕吐出来。

    见林晨两人的状态都比较差,所以刘建军并没有让两人第一时间去浮潜,而是选择先进行垂钓。

    让两人趁着海钓的时间,先恢复恢复状态,这样之后再浮潜,就更安全一些了。

    林晨并不是钓鱼佬,最多在小时候用简陋的竹竿,绑上透明丝线和鱼钩钓过几次鱼。

    所以对刘建军准备的这些专业钓鱼设备,林晨还真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用。

    不过好在刘建军本身就是一个老钓手,李超也没少在海岸边垂钓过,所以在两人的指点下,他还是很快就掌握了钓竿的使用。

    “哇哇哇,上鱼了上鱼了!”

    刘建军确实是给两人选了个好地方,林晨这边才下杆没两分钟,立马就有鱼咬钩了。

    在刘建军的指点下了,林晨将鱼遛了一阵后,才成功将这鱼钓了上来。

    那是一条大概不到两斤,颜色鲜红的鱼类

    “小晨运气不错啊,这第一份鱼获就是东星斑!”刘建军夸赞道。

    然后又转身对李超说道:“你要加把劲了,不然钓的鱼还没小晨这新手多的话,那就难堪了!哈哈哈!”

    “您放心吧,刘叔,就我这钓鱼技术,怎么可能钓的比老幺少!”李超自信地说道。

    “那我就等着看你表现了!”刘建军笑了笑说道。

    这片海域的鱼类资源也确实丰富,之后的垂钓过程中,三人轮番上鱼,几乎就没怎么停过。

    而且钓上来的鱼种类也很丰富,红杉鱼、比目鱼、石斑鱼、小丑鱼、红目鲢、黄姑娘、石九公、泥猛、黑鲷等等不一而足。

    垂钓的时光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众人收获的鱼获也足够多了,关键是林晨两人的状态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所以在刘建军的指导下,两人穿戴好潜水服,便跟着刘建军进入了海底。

    相比蜈支洲岛,这边海底不管是珊瑚的种类,还是生活在珊瑚中的海洋生物,都要多上许多。

    阳光透过清澈的海水,直接照入海底,在斑驳的光线下,更是让海底的景象显得更加的光怪陆离。

    如果海底真的有龙宫,那它的海底花园,应该也就是这样的吧!

    当然跟在蜈支洲岛浮潜最大的不同,还不是这个。

    这次出海浮潜刘建军还带了一套鱼枪,这让林晨和李超两人可谓是狠狠地过了把在水下射鱼的瘾。

    另外也少不了从珊瑚丛中掰一些鲍鱼和螺类下来。

    浮潜射鱼虽然很过瘾,但也确实很累人,林晨两人只坚持不到一个小时,就累得不行了。

    依然精力充沛的刘建军见状,忍不住直摇头。

    不过除了劝两人以后多锻炼身体外,也不好多说什么。

    既然作为客人的林晨两人已经累趴下,自然也就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

    于是刘建军便开着船回了勇兴岛。

    而今天的午餐,主角便是今天的鱼获,清蒸、油炸、盐焗、烧烤、炖汤、酱油水,可以说将各种烹饪方法都用了一遍。

    新鲜的鱼获的味道本来就很鲜甜,又有自己亲手捕获的加成,心理作用下简直是美味加倍。

    吃完午餐后,林晨和李超便跟刘建军告别,准备乘坐下午的航班回鹿城了。

    “啊?这么快就要走啊?我还想今晚带你们出海去夜钓呢,那可比白天海钓好玩多了!”刘建军有些意外地说道。

    “我们也想多玩几天,不过绿色夜光藻离开海洋后,存活不了几天,我们得赶紧回去进行培育,夜钓什么的,还是等我们下次过来再跟刘叔去玩吧!”李超解释道。

    “这也不是什么多紧急的事啊,岛礁那边这什么藻多得是,怕现在这些死掉的话,等您们离开勇兴岛前,我再给你们去装一桶不就行了么?”

    刘建军闻言立马提出了解决办法。

    林晨两人对出海夜钓本身就有些心动,而现在绿色夜光藻的问题解决了,也就没有顾虑了。

    所以两人对视了一眼,便答应了下来。

    下午的时间,林晨两人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刘建军的带领下,将勇兴岛比较漂亮的海滩都逛了一遍。

    等夜色降临,三人连晚饭都没吃就乘船出发了,他们准备在船上解决晚餐,钓到什么吃什么。

    啊?你说万一什么都钓不到,岂不是要饿肚子?

    这怎么可能,只要找对了地方,夜钓可比白天海钓容易多了,别得不说,趋光性的鱿鱼、笔管鱼之类的肯定是不会缺的。

    而实在不行的话,不是还有泡面呢嘛!

    在海洋中夜晚的风浪会比白天大上不少,用小船出海的话,风险还是有点大的,所以这次刘建军便搞来了一艘12米长的游艇。

    不知道是不是船变大后,颠簸变小了,还是林晨已经多少有些适应了,这次出海,林晨居然一点没晕船的感觉。

    反倒是李超依然脸色煞白,感觉随时都要吐出来一样。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航行,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预先选好的夜钓地点。

    将游艇上的各种灯光都打开后,简单整理了一下钓具,三人便开始了垂钓。

    而且这回并不是一人一杆,而是直接弄了十根钓竿。

    这些钓竿都是带有预警装置的,有鱼咬钩,立马就会响铃提醒。

    钓鱼的人听到铃声,便能及时进行提杆,将鱼钓上来。

    这会夜钓的上鱼速度,一开始是不如白天海钓的时候的,前面十多二十分钟,一直在都没什么动静。

    然而很快,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在刘建军钓起第一条笔管鱼后,有鱼咬钩的铃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让林晨三人一时间都手忙脚乱了起来。

    不过上的鱼虽然多,但种类相对就没有那么丰富了,其中超过7成都是笔管鱼和其他种类的鱿鱼。

    当然并不是说就没有其他鱼类了,像刘建军就用一条小鱼做饵钓上来一条海狼。

    另外像海鲈鱼、石九公、鲅鱼、黄鲷鱼什么的也多多少少有些收获。

    手忙脚乱的忙碌了一阵之后,见上鱼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了,刘建军就让林晨两人看着鱼竿,自己去准备晚餐了。

    笔管鱼、鱿鱼、黄鲷鱼都简单地处理了一下直接做成了刺身,石九公、海鲈鱼什么的则是开膛破肚,直接香煎。

    当然内脏也没有浪费,直接用来钓肉食性鱼类。

    游艇上的烹饪条件有限,但胜在食材足够新鲜,而且也是比较新奇的体验,所以林晨两人倒也是吃得很过瘾。

    填饱肚子之后,三人一直钓到凌晨,这才意犹未尽地返航回了勇兴岛。

    而第二天清晨醒来,感觉浑身腰酸背痛的林晨两人,这会就没再停留了,从刘建军那里拿了重新收集的绿色夜光藻后,便直接去机场乘坐飞机,直接飞回了鹿城凤凰机场。

    在见识过勇兴岛美丽的海底景象后,林晨两人此时对蜈支洲岛的浮潜兴趣大减,所以也没有继续回去游玩。

    所以李超便跟着林晨一起,直接飞回了妖都。

    李超虽然已经跟林晨签下了合作协议,但具体合作细则,可还没跟微光生物的工作人员对接呢!

    另外绿色夜光藻藻种的培育,也还得借助微光生物研究所的技术力量才行。

    李超毕竟不是微藻相关专业毕业的,他对微藻的了解可以说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所以光靠他自己的力量,别说调制搭配出能在密封玻璃球中长久存活的夜光藻和营养液了。

    就是为两种夜光藻寻找到合适制造人工蓝眼泪的海域,估计都得要了他半条命。

    另外夜光藻灯制造出来后,要如何制定销售策略,这也是需要跟李文彬商量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