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姓赵,就不能继承皇位?
繁体版

第二十章 认识一下,这是唐宋八大家的,四位

    -------

    有一说一,

    宋归是,

    真的,

    慌了一下,

    幸好,

    福康公主应该是没有听到什么,看到宋归看过来,便睁着一双炯炯的凌厉眸子,快步走过来,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怎么让他一个人去了?”宋归苦笑:“我应该先让张茂则自查一下,现在这样让他太被动了。”

    “不是他吗?”

    “怎么可能。”宋归急忙摇头:“虽然张茂则现在是有些被官家厌恶了,但是,官家待他那么好,那么多年的身边人,他怎么可能会与人里应外合,伤官家的心。”

    “也是。”福康公主很从善如流的点点头,然后,多少有些担心的看着宋归:“如你所说,这个设计之人,心思谋划之深,前所未有,使用冰块,冰块消融,几乎是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你也只有最后几个时辰了,你要怎么办?”

    宋归顺势选了个往冰窖去的方向,一边走,一边低声道:“尽人事,听天命吧!不过,只要张茂则那里有收获,应该不难交差。”然后,宋归一愣,梁怀吉呢?

    宋归没问出口,福康公主好像已经明白了,摇头道:“我让他滚去,修花剪草了。”虽然,福康公主是万不可能想明白这其中的缘由的,但是,她还是很敏锐的捕捉到了,梁怀吉莫名其妙的对宋归有些敌意,

    既如此,

    你一个阉人,如何能与,读书人相提并论,自然是,福康公主来寻宋归,让他躲的远一些,然后,俩人离着大概一俩步的距离,并肩走了一段路,福康公主犹豫了一下,好似是想要请求什么,最后还是摇头道:“冰块消融,你要是半个时辰内再找不到新证据,便还是出宫去寻吧!宫中也就这些东西了。”

    “好。”

    宋归也不拒绝,甚至,如果不是福康公主来寻,他稍微迷茫一会,也会出宫去,宫中规矩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以防万一,三叔那武功,无论是杀了张茂则,还是保护自己叛逃大宋,都算无解,当然,还是要尽量先搞清楚这些叔父们想做什么,自己再根据情况制定计划是最好的。

    半个时辰后,

    宫门,

    宋归刚刚告别了福康公主,便见,狄咏带着三名皇城司探子,驾着一辆马车迎了过来,有一说一,宋归现在看到那皇城司探子的衣服,就有些烦闷,他也,很多时候不是太愿意浪费脑细胞,直截了当的开口道:“狄兄,你是察觉不到,我不太愿意与皇城司靠的太近吗?”

    狄咏,

    尴尬,

    他怎么会,不知道,宋归虽然是去皇城司绕了一圈,但是,绕了一圈就走了,连跟他这个下属说话都没有说话,只是:“官家旨意,押司见谅。”

    宋归点点头:“不好意思,不是针对狄兄,只是,我不太适合与皇城司靠的太近。”“明白。”莫说宋归这种很有前途的读书人了,就是,街边给人写家书的,狸奴,他们路过的时候,还会吐一口口水……

    人嫌狗厌,

    宋归反而有些好奇了,摆手道:“马车就不必了,咱们走走,狄兄是狄相公的爱子,怎么会……”狄咏这下,更尴尬了,他虽是狄青的儿子,而且,还有大宋人样子的俊朗外表,但是,外表且不提了,他恨不能自戕双颊,狄青爱子,狄青日子,可过的并不好。

    “不好意思。”

    宋归再次道歉,然后,正要趁机再聊几句,便提出分别……

    欻

    有本事,

    你把天河倒灌,宋归有些无可奈何的看着,刚才还艳阳高照的,这会便已经瓢泼而下的大雨,只能是灰溜溜的上了马车,与狄咏,还有另外几位探子,别看他们只是普通皇城司探子,但其实,都有些来历,最差,也是禁军教头的儿子,只可惜……

    这是,

    宋朝,

    一路闲聊,

    宋归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多耗费脑细胞的,但是,当他真的开始耗费,虽然一开始是给了狄咏一些小尴尬,但是,回到茶肆,狄咏便已经隐隐有些,真,以宋归为主的感觉,

    进门,

    抖落一身湿气,外面大雨倾盆,里面却出乎意料的有不少客人,除了曾经的,后来因为担心不敢来的老客人,还有一桌,坐着文及甫,文及甫还肆意的将一条腿搭在凳子上,对宋归挑了挑眉,

    无视,

    宋归看向了最后一桌客人……

    老帅哥,廋帅哥,胖帅……胖子,还有一名中规中矩的三四十岁的青年,宋归,快步走过去,堂妹宋隐已经给宋归端来了参汤,宋归点头致谢,有妹妹就是好,虽然,她现在明显还是有些怨气在身上的,但是,这么多客人,能够都喝一杯热茶,因为宋归出事,而人去楼空的茶肆可招待不起来,

    然后,

    宋归先将参汤放在桌子一角,拱手道:“苏家俩位兄长,叔父,这位兄台,有礼了。”“三郎不必客套。”苏轼一把拉过了宋归,隐隐约约,有几分厌恶的看了一眼跟随宋归进来的皇城司一众人,狄咏也很识相,只是大雨倾盆,他也一时走不了,只能是寻了最远的一处桌子落座,也对上茶的宋隐道了谢。

    落座,

    宋归自我介绍:“宋归,行三,大家也可以叫我宋三郎。”苏轼父子三人,自不用重复介绍,最陌生的那个三十多岁青年,拱手道:“曾巩,字:子固……”

    这是,

    考校来了?

    苏轼父子三人虽然都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但是,除了苏轼有些学生的倾向,其他俩个,并不算欧阳修的学生,但是,曾巩却是完完全全的欧阳修门下弟子,欧阳修因为一首自己的诗,而对宋归明显有些不一样,所以,作为门下最受宠的弟子,过来见一见宋归,考校,考校也未尝不可,

    而且,

    曾巩也曾入太学求学,只是,后来跟随欧阳修,久不在太学出入,却也算是,宋归的学长,宋归急忙拱手:“师兄。”曾巩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直到宋归毫不在意的进一步解释:“愚弟也曾入读太学。”这才,脸色好看了一些,却也,只是好看了一些,还礼都有些敷衍,然后迫不及待的问道:“小郎君,可曾读过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