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巾天下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东出雉县无汗青

    世间哪有万全法?

    很多事,并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做的问题!

    见李汗青明白了自己的无奈,波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神色一肃,“汗青,正如你担心的那样,此去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则祸福难料,所以,本帅想让你留在雉衡岭,替本帅守住雉西!”

    李汗青不禁一愣,有些犹豫,“波帅,此次出兵祸福难料,自当由你坐镇雉衡岭……”

    他确实想出头,但波才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又岂能看着波才独自去涉险?

    但是,他话未说完,波才却无奈地打断了他,“张曼成既然说了功成之日要在宛城设宴与本帅共庆之,那意思就是要本帅亲自率兵出征,本帅哪好再推脱?”

    说着,波才强自一振精神,“再说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本帅明白你的担心,可是,那毕竟只是你的猜测嘛!而且,不管此去是福是祸,只要你能替本帅经营好雉西,我军即便真遇上了什么变故,也能有个安身休养之处,断不至于再像来时那般疲于奔命。”

    李汗青依旧还想劝一劝,“波帅,还是让末将随您出征吧!如今出兵在即,但何校尉所部还远在上溪村,由他留守雉衡岭会更好一些。”

    波才却摇了摇头,“不,在本帅看来,何方冲锋陷阵尚可,但要独挡一面却还有些欠缺,并不是留守雉西的最佳人选。”

    说着,他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汗青,若此次出兵真如你我所担心的那样,那么雉西将会成为我军最后的倚仗,不容有失,本帅麾下五个校尉,你虽然年纪最小,但最为悍勇,最会练兵,也最有主意,唯有将它交给你,本帅才能放心啊!”

    虽然抵达雉西不过短短十来天,但周围的村寨尽皆归乡,还有不少青壮来投,这让他在雉西看到了希望:黄巾义军肯定能在此逐渐壮大!

    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在于黄巾军进驻雉西之后一直在努力避免杀戮,努力巩固黄巾军仁义之师的形象。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初见李汗青时李汗青说的那番话!

    正因如此,他才能放心地把雉西交给李汗青。

    他相信,只要李汗青在雉西,即便此次出兵真会遭遇不测,雉西也乱不了!

    李汗青听出了波才的担忧,郑重地冲波才抱拳一礼,“请波帅放心,末将定然不负所望!”

    见李汗青郑重其事地领了命,波才展颜而笑,“好!有汗青此话,本帅再无后顾之忧了!这样,本帅将郝贵也留下,让他协助于你!”

    说着,他已是心情大好,笑着开了句玩笑,“只是,如果皇甫嵩这次是真被张曼成逼上了绝境,汗青便错会过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到时候可不要埋怨本帅才好啊!”

    和李汗青一样,他确实也有些怀疑皇甫嵩往郦县败退只是诱敌之计,但那毕竟只是怀疑而已。

    万一皇甫嵩是真地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么此次东出雉县就是众将士攻城拔寨、建功立业的大好良机,而留守雉衡岭的李汗青将会错过这次良机!

    李汗青自然明白波才的意思,连忙抱拳一礼,“能得波帅如此信任,汗青唯有满心感激,岂会心生埋怨?”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波才亲率彭辉、何方、葛才、于先四军出征,而李汗青及所部将士被留在了雉衡岭上。

    第二天一早,各部开始准备兵甲粮秣,一片忙碌景象,而前军将士却在校场上照常训练,不少将士都有些怏怏不乐。

    他们可没有李汗青和波才那么多担忧,只觉其他将士要去攻城拔寨建功立业而自己却要留守雉衡岭坐失良机太憋屈了。

    但李汗青依旧如往日一般精神抖擞地在校场上巡视着,直到午后波才率部开拔时,才离开校场去为波才和出征的将士们送行。

    眼见波才带着雄赳赳,气昂昂地下了雉衡岭,渐行渐远,站在李汗青身旁的钟繇神色有些复杂,犹豫良久,轻轻地叹了口气,“功高震主……自古皆然啊!”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李汗青听得真切,却装作没有听见,转身冲他微微一笑,“元长兄,我等奉命留守雉西,肩头的担子可不轻,万万松懈不得啊!”

    他明白钟繇的意思:钟繇是觉得他李汗青之所以被留了下来,错过了这建功立业的大好良机,就是因为他李汗青在过往的几场战斗中表现得太耀眼,已经让波才生出了忌惮之心。

    李汗青不清楚波才是否真有这样的心思,但他觉得出不出征并不重要。

    毕竟,在他熟知的历史中,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便被镇压了,此时并不是建功立业的良机。

    他始终认为,在东汉朝廷未乱之前,黄巾军难成气候,而目前刘宏还活得好好的,东汉朝廷暂时还乱不了!

    钟繇自然不明白李汗青的心思,闻言只是苦笑,“这雉衡岭上哪里还有什么要事?”

    李汗青笑容不减,“雉衡领上有数万随军眷属要吃喝拉撒,有女军、童子军需要训练,目前的军寨也太过简陋……”

    既然波才将雉西交给了他,他自然就要尽力将雉西经营好才行!

    何方率部赶到雉衡岭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得知李汗青竟然被留在了雉衡岭上很是意外,心情也有些复杂,告别了李汗青之后跟一众心腹开了句玩笑,“这下好了,东出雉县无汗青,我何方终于也能出头了!”

    闻言,一众心腹虽不知他此话的真假,却也尽皆精神一振。

    是啊!咱家校尉原本也是颍川黄巾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可是,那李汗青太过耀眼了,自从他崭露头角之后,咱家校尉就威风不再了。

    如今李汗青被留在了雉衡岭不能出征,咱家校尉定能在此战中再现辉煌。

    唯有一旁的邓曼却有些不服气,“大哥何苦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依我观之,那李汗青不过是个单薄孱弱的少年,除了模样清秀些,并无什么出奇之处!”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邓曼与何方打了一架之后竟成了意气相投的结义兄弟,一咬牙便带着招募来的兵勇加入了何方的队伍。

    何方的脸上却泛起了一丝苦笑,“二弟,人不可貌相啊!”

    说着,何方强自一振精神,话锋一转,“这次东出雉县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二弟可得抓住时机把一身本事都使出来,到时候哥哥也好在波帅面前替你说话,别的不敢说,以你的本事,挣个校尉的职位还是没问题的!”

    邓曼顿时精神一振,“大哥请放心,小弟定然不负所望!”

    他邓曼自幼苦练刀法,岂会没有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虽然与想象中的不同,没能投效朝廷反倒投了黄巾,但是,如今黄巾军兵锋正盛,已有席卷南阳之势,跟着他们未尝就不能建功立业!

    出征的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满怀建功立业的美好憧憬走了。

    而李汗青麾下的将士们却只能眼巴巴地在雉衡岭上看着,心中多少都有些不忿,更有那心思活络的已经生出了与钟繇一样的想法——咱家校尉怕是功高震主了啊!

    不仅李汗青麾下的将士有这样的想法,就连杨赛儿也有了这样的想法,晚上借口过来向李汗青讨教剑术时便安慰起了李汗青,“汗青,波帅其实很大度的……”

    李汗青微微一笑,打断了她的话,“赛儿姑娘多虑了,波帅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害怕此次出师不利……”

    对于杨赛儿,他觉得没有隐瞒的必要,便将自己和波才的担忧如实告诉了杨赛儿。

    杨赛儿听罢不禁皱起了秀眉,有些担忧,“既然如此,波帅更该带上你啊!万一真如你们所料,有你在也能多出几分胜算。”

    李汗青摇了摇头,一声轻叹,“如果我们的担心成为了现实,那么,有没有我在结果都是一样的……我军最终都会败退回雉西!”

    说着,他强自一振精神,“希望是我们多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