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郎毒计安天下
繁体版

第73章 周郎辞世

    江东,吴郡。

    自三江口返回东吴后,周瑜便已经气若游丝。

    孙权等人偏寻名医也毫无作用,只能靠着极为宝贵的百年肉灵芝给周瑜吊着最后一口气。

    而此时,在临终之际,周瑜也终于对孙权吐露心声。

    “主公,自你继承东吴基业以来,周瑜我多有忤犯,还望主公海涵。”

    闻言,一旁的孙权一脸惆怅,沉声说道。

    “公瑾切莫说这样的话,你是东吴之柱啊!”

    言罢,周瑜泪水划过眼角,模糊了眼睛。

    “主公,如今曹操势不可挡,为今之计,我等只能投降了。”

    孙权没有言语,只是紧握住周瑜的手。

    不远处的鲁肃听后,也是一脸无奈与悔恨。

    无奈的是如今不仅周瑜一人命悬一线,而且程普、黄盖等老将现在的情况比周瑜还严重。

    悔恨的是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同意诸葛亮的请求,那一切都不会到现在这种地步。

    可事已至此,数十万大军一朝覆灭,东吴脊梁折损大半,此时又更生瘟疫,这种情况下,任谁来都是回天乏术。

    接着,周瑜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曹操乃百年不遇之枭雄,主公伴虎而生,纵使是投降后,对其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万事一定要多加小心。”

    听罢,孙权也哽咽的点了点头。

    “公瑾之言,我一定牢记于心。”

    而后,周瑜又重重的咳了几声。

    “主公,我死后,有一人可接替我。”

    闻言,孙权也连忙收起眼泪,倾身而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此人,比我识大体,才胜于我,德更高于我,可谓江东柱石。”

    “谁?”

    周瑜看了看吕蒙,而吕蒙那期待的眼神也顿时做出回应。

    可不曾想,周瑜的目光却又转向了不远处的鲁肃,随即颤颤巍巍的吐出三个字。

    “鲁......”

    “子......”

    “敬......”

    话音一落,吕蒙也随之呆愣在原地,一脸难以置信。

    而不远处的鲁肃也听见了此言,意外的看了过来。

    “好。”

    “公瑾放心,我一定请子敬掌兵!”

    孙权重重的点了点头,随后便徐徐起身,对周瑜深深一拜。

    “主公,我死后,一定要马上让贱内携子女同嫂嫂那般归隐,切勿让其落入曹贼之手!”

    “否则我死不瞑目啊!”

    闻言,孙权也一脸凝重,曹操有异嗜好人妻这件事已天下皆知,别说是小乔,就连吴国太孙权都唯恐遭曹操毒手。

    “公瑾放心,我定不负所托!”

    而在交代完后事后,周瑜也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随后,周瑜又深情地凝望窗外,可纵使江景如画,却也难掩周瑜心中的无尽遗憾。

    最后,周瑜轻轻阖上双眼,带着心中那份未了的遗憾,永别尘寰。

    ……

    翌日,曹营。

    “丞相,水寨之中大小船只俱已备好,旌旗战具一一齐备,请丞相阅兵。”

    曹操扫了一眼底下的蔡瑁与张允后,便徐徐回道。

    “尔等先行,我随后便到。”

    “是!”

    而后,曹操便接着埋头看着东吴刚刚遣使送过来的降书。

    良久,待曹操一字一句细细过目后,才抬起头来看向了底下的使者,沉声说道。

    “尔等忠心我已明了,反抗一事罪在周瑜等人,我岂会迁怒于他人。”

    闻言,使者神色一喜,这才放下心来。

    “谢丞相宽容!”

    “好了,下去吧。”

    “是!”

    接着,待使者走后,曹操也徐徐起身,向寨外赶去。

    不多时,战船上。

    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曹操内心无比自豪。

    “若非天公助我,安能得子旭妙计啊?!”

    “看这威风战船,果然是渡江踏浪如履平地。”

    待一番阅兵结束后,曹操胸中之志也愈加雄壮,朗声说道。

    “战船落下风帆,依次回寨。”

    “随时听后调遣,准备踏平江夏!”

    曹操话音一落,其身后众人便皆齐声大喊道。

    “丞相必胜!”

    ……

    另一边,江夏。

    此时,与往日不同,江面上少了许多渔船,多了许多更多高大的战船。

    “先生,当真要去夷州吗?”

    刘备满脸愁容,随后侧首看向一旁面色依旧苍白的诸葛亮,沉声问道。

    而诸葛亮也是一脸无奈,长叹说道。

    “如今曹操雄师百万,江东折损过半,也已无力回天。”

    “而曹操对主公您又恨之入骨,纵使投降也唯有一死,为今之计也只能外逃。”

    闻言,刘备也是一脸苦涩,不禁摇头说道。

    “先祖当年何等威风,可我刘备如今却落得个溃败外逃的结果。”

    “先祖基业,竟毁于我手!”

    言罢,诸葛亮也是连忙劝慰说道。

    “夷州地富天和,我侄诸葛直又统兵于此,主公此去修养生息,强兵壮马,只待东山再起便好。”

    听罢,刘备虽知道外逃已经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但就这么把祖上传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曹操这个仇敌,心中还是有些不甘心。

    “先生,一定要去夷州吗?”

    诸葛亮重重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倭国贫瘠,高丽苦寒,若不去夷州,那便永无东山再起之机,翻身之会。”

    闻言,刘备也只能认命的点了点头。

    而后,诸葛亮突然咳嗽了几声,吓的刘备赶忙将身上的大衣又披给了诸葛亮,并上前搀扶。

    “先生,没事吧?!”

    刘备一脸关切,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的诸葛亮。

    而诸葛亮只是摆了摆手,虚弱的说道。

    “无碍,余毒已清,难免留下暗疾。”

    言罢,刘备便愤愤说道。

    “那宁澈当真该死,毒狠之心比曹操居然还要更甚!”

    诸葛亮也在刘备的搀扶下艰难的挺直了身体,沉声说道。

    “曹操今已年近六旬,待曹操死后,有宁澈此人在,许昌必然大乱。”

    “届时,那也是主公卷土重来的重要时机!”

    听罢,刘备也重重点头,眸光坚定。

    接着,诸葛亮又看了一眼江面上的大小战船,转头对刘备徐徐说道。

    “主公,准备的如何了?”

    “大小事宜皆已完备好。”

    “好。”

    “主公,该起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