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郎毒计安天下
繁体版

第56章 决断再三

    “孔明,你真是太荒唐了啊!”

    孙权被气走后,鲁肃便连忙来到诸葛亮身前。

    “我明明已多次叮嘱,可孔明你为何就是不听?”

    鲁肃长叹一声,哀声又说道。

    “今日若不是我主宽宏大度,肯定会面责于你!”

    闻言,诸葛亮却啼笑连连。

    “孙仲谋气量为何如此狭窄也?”

    话音刚落,鲁肃便又要反驳,可诸葛亮又是云淡风轻的说道。

    “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又何必去说。”

    听罢,鲁肃将信将疑的俯身向诸葛亮问道。

    “先生果真有破曹良策?”

    “肃当敦请主公请教!”

    而后,诸葛亮徐徐起身,轻摇羽扇踱步,缓缓说道。

    “在我看来,曹操百万之众,不过一群蝼蚁耳。”

    “我只需一挥手,百万曹军皆为齑粉矣。”

    闻言,鲁肃见诸葛亮如此自信,也不再犹豫,当即说道。

    “先生稍后,待我再向我主禀报。”

    言罢,鲁肃便赶忙转身离去。

    不多时,后院内。

    孙权正独自一人生着闷气,见鲁肃又来,当即怒声说道。

    “孔明欺我太甚!”

    见状,鲁肃也是同仇敌忾的说道。

    “主公,臣也是如此责备孔明,他却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孙权听后,立马冷哼一声,怒火中烧。

    而鲁肃又小心翼翼的看向孙权,轻声说道。

    “破曹之策,孔明似已成竹在胸,唯不肯轻言耳。”

    “主公何不求教于他?”

    闻言,孙权也意外的抬起头看着鲁肃,沉声说道。

    “原来孔明已有良策?”

    鲁肃点头示意,并未开口。

    “故言词来激我,我一时浅见,险些误了大事,快!”

    孙权懊悔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随后便着急忙慌的向大堂跑去。

    “主公,请。”

    片刻后,大堂上。

    “卧龙先生!”

    孙权面色温和,朗声喊道。

    而诸葛亮也是笑脸相迎,拱手躬身回道。

    “亮此前言语冒失,望将军恕罪。”

    见此,孙权连忙上前搀扶起诸葛亮。

    随后,三人相视一笑,场面友好至极。

    “来人,后堂设宴,为卧龙先生接风。”

    “是!”

    “先生,请!”

    孙权伸手相请,诸葛亮自然不会推辞,便欣然前往。

    ……

    后堂上,三人相谈甚欢。

    “卧龙先生也喜欢乐律吗?”

    孙权举杯畅饮,向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还未开口,鲁肃便先其一步,徐徐回道。

    “卧龙先生精通古曲,高卧隆中时便好‘梁父吟’。”

    而诸葛亮则连连摆手,一脸笑意的说道。

    “不敢不敢,亮只是喜好。”

    言罢,三人又是大笑,纷纷举杯。

    一番畅饮后,孙权一脸惋惜的说道。

    “可惜公瑾不在席间呐,不然的话,卧龙先生会遇一知音的。”

    而诸葛亮也微微颔首,轻声说道。

    “久闻公瑾风雅,连江南童谣中也说,曲有误,周郎顾。”

    “但不知公瑾现在何处?”

    闻言,孙权毫不在意的回道。

    “孤已命他去鄱阳湖操练水军,先生,请。”

    “请。”

    “请。”

    三人又是一杯酒下肚后,孙权再次沉声说道。

    “当初群雄纷起,各霸一方。”

    “现今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均已覆灭,只有孤与刘豫州与曹操为敌。”

    “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可是豫州新败之后,怎能与曹操抗争呢?”

    诸葛亮听罢,也当即明白孙权的意思,随后朗声开口说道。

    “我主虽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一万兵力。”

    “再说曹军南下,远道而来,疲惫万分,不久前还为追赶我主,派铁骑奔袭一夜,足有三百里。”

    “此所谓强弩之末,不穿鲁缟也。况且,北军不善水战,荆州士民内心也并不服曹操,如果将军能与我主协力同心,曹操必败无疑!”

    “曹兵败,必北还。如此,则荆州、东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势成矣,成败之机,在此一战,望将军裁之!”

    诸葛亮据理分析,一番长篇大论听的孙权与鲁肃二人热血翻涌。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我意已决,更无他疑。”

    “来,多饮几杯!”

    孙权举杯相邀,鲁肃与诸葛亮也一样举杯。

    而后,孙权看着跟前的佳肴,一脸感概说道。

    “不瞒先生,孤已多日不曾如此饮食了。”

    闻言,三人又是一阵大笑。

    ……

    次日,当孙权向众人宣布与曹操死战时,顿时便引起反对。

    首当其冲的便是一脸惆怅,德高望重的张昭。

    “主公这是中了孔明之计也!”

    “若与曹操交锋,主公自思比袁绍如何?”

    闻言,孙权侧身不语,眉头紧皱。

    可张昭依旧不管不顾,反而一挥袖袍继续的说道。

    “当年曹操兵微将寡之时,尚能一鼓作气灭掉了袁绍,何况今日挥兵百万南征,岂可轻敌呀!”

    底下众人也纷纷附和,连连称是。

    “主公若是听信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无异于背负柴草而去救火也,主公要三思啊!”

    张昭句句紧逼,引的孙权又是顿生怒气,只好连忙起身强压怒火。

    见此,顾雍还要凑上来接着劝说。

    “主公,诸葛亮是想借江东之兵以拒曹军,主公何苦受其利用啊?!”

    孙权依旧是一言不发,转身便径自离去,只留众人原地发懵。

    后堂上,此时唯有孙权与鲁肃二人。

    “主公英才明断,切莫被那些苟且偷生之辈动摇了决心。”

    “主公若是迟疑,必为众人所误。”

    鲁肃面色不屑,轻声对着孙权说道。

    而孙权则终于松了一口气,深呼吸后,才徐徐说道。

    “卿且暂退,容我三思。”

    “是。”

    闻言,鲁肃并没有再多言,因为他也知道眼前这个十八岁的少年到底承担了怎样的压力。

    几十万人生死存亡的担子,对于此时的孙权来说还是太过于沉重了些。

    不多时,日下三竿,月上枝头。

    孙府,主室内。

    “母亲,孩儿一切平安,不必挂念。”

    孙权满脸笑容,故作轻松的说道。

    虽如此,但吴国太还是看到了孙权勉强的笑容下的疲惫。

    “听说儿不思茶饭,夜不能寐,不知有何心事?”

    而孙权也不再掩饰,长叹一声,徐徐说道。

    “曹兵压境,欲吞并我东吴,文武大臣欲降欲战议论纷纷。”

    “儿本想一战,可又恐寡不敌众,待要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儿才犹豫不决,身心俱疲。”

    看着眉头紧锁的孙权,吴国太则不慌不忙的说道。

    “可记得伯符临终前所言?”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呀。”

    “今何不请公瑾以闻之?”

    闻言,孙权才恍然大悟,激动的说道。

    “多亏母亲提醒,近日事多,已忘却此言。”

    孙权一脸愧疚,懊悔至极。

    见此,吴国太语重心长的又说道。

    “仲谋,不管有何等大事,身体永远是最要紧的。”

    “你若是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对得起你兄长。”

    “母亲放心,我这就派人去鄱阳,将公瑾请回就是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