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值得深交(求收藏,求追读,求评论,求推荐)
铁中玉每天都去那“花林秘境”中进行修炼。
一方面是修炼那《原始道经》,此外,主要是修炼这些功法。
基本上,外界的三天时间就可以将一部功法修炼至完美阶段。
铁中玉对于那剩下的《逍遥指仙术》没有急于进行修炼。
他首先要保证前面这几门功法要全部修炼至完美阶段再说,不修炼到完美阶段,对于他自身的战力提升其实帮助不大。
在探险活动中风险可是说不准的,他必须将他所遭遇的情况按照最坏的情形来对待。
铁中玉抽时间来薛香主这边转了一下。
薛香主见到他来了,很是高兴,毕竟也曾经合作过。
双方都是很感激对方。
薛香主特地送了铁中玉一些东西,但不是上次王乾恩赔偿的那些东西。
那些东西既然铁中玉说过不要了,他自然不会去强求,他可以改送一些等价值的其他物品的。
薛香主送了他一个储物戒指,这个储物戒指其内空间可是不小,里面大约有三间房屋那么大,可以存放很多东西。
而且这个戒指里面温度一直是比较低,很冷,和冬天里最冷的时候差不多冷,所以很多东西放在里面,可以存放很久也不会腐烂。
尤其是各种食物,最需要这种储物戒指了。
铁中玉因为参加了探险活动,所以宗门是特地给每一位成员配备了一个储物戒指,但是那个戒指内部空间要小了很多,只有大约两个立方吧。
而且里面不是恒温,冬天还好,若是夏天,一些食物放在里面就不能保存多长时间了。
薛香主早就知道铁中玉要去参加这个探险活动了。
其实铁中玉本人是有权可以拒绝的,但是薛香主不理解为何铁中玉没有拒绝。
他也不便去打击铁中玉的积极性,所以他也没有就这个话题去和铁中玉聊。
但是薛香主和铁中玉聊了一些探险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薛香主作为仙丹部的成员,之前也参加过一些探险活动,但是与铁中玉这些人参加的探险活动会有较大的差别。
薛香主在那些活动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他也能看透很多事情。
而且薛香主本就极为聪明,洞察力很强,加上这多年的对人性的了解,其见解是相当深刻的。与薛香主的聊天让铁中玉大有收获。
虽说不可能解决他碰到的所有问题和状况,但是应付大部分的问题及状况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在铁中玉的心中,薛香主在功法之外的所有方面都是强于他目前的这个师傅的。
他目前的师傅也只有在功法方面胜过薛香主。
所以,铁中玉倒是在有空的时候,过来和薛香主多聊聊,而薛香主本人又是个话唠,最喜欢聊天。
在他看来,铁中玉做事出色,修炼资质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实际效果惊人,将来也肯定会有所作为,自然是他要交好的。
另外一方面,铁中玉虽然进入了外门,但是他仍然经常来找他,是因为和他和得来,尊重他,始终把他放在心上。
这一点也令他非常高兴。
这说明铁中玉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人品方面没有问题。他没有看走眼。
就凭这一点,也值得他深交。
铁中玉已经将所修炼的功法全部修炼至完美阶段了。
此时距离活动出发还有二天时间。
于是铁中玉就开始修炼那《逍遥指仙术》。
铁中玉通读了一遍《逍遥指仙术》,他脑海中的白玉很快就给出了评估,
[《逍遥指仙术》仙术等级:中上等;
功效:将真元集中于一指,从而取得局部最大伤害,形成针刺效果,亦可点穴或解穴;
优点:力量集中于一点,穿透效果最强。
缺点:伤害范围不够大。
总体评分8.4分;
结论:推荐修炼。]
铁中玉对这门功法还是很满意的,能够形成伤害才是有效果的,尽管范围有些小,但是可以多伤害几次就行了。
最怕的就是那种不痛不痒的伤害,敌人没有一点感觉。
这一日,兰和若把相关探险活动的资料交给了铁中玉。
让他自己先看,有疑问的地方去问他。
这是兰师傅的一惯作风,先让弟子发挥一下主观能动性,自行思考一番,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去问他,他再予以指导。
这样一来,他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否则,他会出力不讨好。
事先都没有看一遍,怎么说得上理解?
一上来就是和这些弟子说一气,他们连个基础都没有,他们又怎么会听得进去?
兰师傅的这个做法,看似有些懒,但是还别说,真的管用。
这些弟子们带着问题来找他,那他讲解的效果不知道是好上了多少倍!
因为弟子带着问题来问他,那就说明他要弄懂,此时,他稍微一指点,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弟子可以瞬间开窍。
如果弟子不来找他,则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什么都会了,不需要他这个老师。
这种情况很少,他从师这么多年,至今好象还没有碰到过这种天才。
另一种是这个弟子他不想用功,不想学。
对付这种弟子他也有方法。
再给这种弟子一点时间进行准备,给他一个期限,期限过了之后,他要进行相关的考核。
如果没有通过,则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往往是期限不到,这些弟子也会主动地来找他来了。
那个时候,他就主动了,故意讲得晦涩难懂一些,那些弟子还得老实听着,还经常在频频点头。
他这个讲解的人都是云里雾里的,这些弟子倒是明白了?
怎么可能?
那些弟子只是不愿意得罪他而已。
“哑巴吃黄连,心里苦,却不敢吱声,明知道师傅在整他们的。”
不点头,是在无声的反抗?
那岂不是更得罪了师傅了?
这些弟子倒也是聪明的,虽然在假装听懂了,但是他们会在过了一些时日之后,装作忘记了,再次进行请教一番。
几次搞下来,这兰师傅也是懒得整他们了,因为毕竟他在遭罪,要一遍一遍地讲!
这样会让的心也累,嘴也累,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告诉他们好了。
这些弟子也是和老师处得久了,对于他的脾气也是熟知了。
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彼此都有了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