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出一个盛唐
繁体版

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唐皇子(一)

    佛门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

    越是有钱的地方,越是能玩出花样。

    道士深山老林搭几间茅房就行了,佛门不行,毕竟佛像也是要贴金铸铜的。

    自南北朝至隋唐,佛门经过短暂的打压,但整体上处于蓬勃发展期。

    三武一宗灭佛,历史即便走入五代十国,天下皆苦,佛门香火依旧鼎盛,所以才有周世宗柴荣的灭佛之举。

    吐蕃朗达玛灭佛,也导致大量密宗僧人逃亡河陇、西域、关中避难。

    这个时代随处可见诗僧、游僧。

    李晔并没有采取激烈措施抑制佛门,而是纳入大唐的管理体系,控制僧人的数量,提高僧人的质量。

    在他浅薄的认知当中,只知道有禅宗、净土宗。

    事实上,此时的佛门百花齐放。

    性、相、台、贤、禅、净、律、密皆有。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就在靖善坊内,由隋文帝始建。

    开元年间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驻锡大兴善寺,翻译经典,设坛传密,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逐渐形成唐密。

    深刻影响新罗、百济、倭国、南洋诸国。

    当然,吐蕃密宗因为吸收了本土苯教,与唐密肯定是有区别的。

    但现在中土佛门昌盛,吐蕃一片空白,陆论藏这种半吊子也能凭借佛法大行其事,没道理中土的高僧们没有落脚之地。

    李晔发下召天下高僧入长安的消息之后,令佛门一阵激动,以为是皇帝要崇佛了。

    赵崇凝等清流极力劝阻,言佛门虚耗国力,致使百姓困苦,李唐的前几位皇帝一生信奉佛门,也没见多活几岁,懿宗迎奉佛骨,南诏攻唐,裘甫起事,庞勋叛乱。

    清流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还算有些底线,其中也不乏正直之人,他们针砭时弊,也能看到一些李晔看不到的地方。

    对于皇帝而言,清流太过壮大不是好事,但没有这群人,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李晔详细向赵崇凝解释此举的意义,才安抚住清流诸人。

    李晔所行之事是千年大计,彻底解决吐蕃问题。

    大唐本可以到达一个更高的高度,却被吐蕃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牵制住了。

    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行瑾、陆论藏何尝不是大唐孕育出来的分支势力?

    诏令传下去,僧人未到,张行瑾、陆论藏的使者却来了,名为求封,实则向大唐炫耀。

    “……臣今握有高原半壁,百万之民,甲士十万,不负陛下昔日教诲,陛下若赐臣粮铁,臣愿永为大唐藩属……”

    使者洋洋散散的念完,朝堂上立即激烈争论起来。

    有人觉得张行瑾主动臣服了,免了一场刀兵也不错,毕竟高原难打。

    大唐新定,该低调的时候就要低调。

    当年高祖、太宗不也渭水之盟向突厥低头了吗?

    “张行瑾求粮铁,意在扩张,他日必为祸乱。”周云翼争辩道。

    驸马加大将军、国公,说话当然跟从前不一样。

    李晔也是佩服张行瑾脸皮厚,讨饭都这么理直气壮。

    这也说明他的政治水平提高了不少,此番遣使入朝,堪称高明之举,看透大唐暂时无力进攻高原,先来嘚瑟一下,若是真能讨到粮铁或者册封,就能获得正统性。

    毕竟就算松赞干布也接受过大唐的册封。

    论恐热还以云丹未获得大唐册封,不配为赞普,兴兵二十万征讨。

    张行瑾与陆论藏其实都是外来户,现在最缺的也是正统性。

    “粮铁没有,册封可以考虑。”李晔一锤定音。

    朝堂上的争论应声而止。

    “封张行瑾为大唐吐蕃道都督、兴海郡公,陆论藏为奉唐法师、归命候。”

    张行瑾会恶心自己,自己难道不会恶心他吗?

    就看他们有没有胆量要这册封。

    李晔不介意在他们身上彻底打上大唐的烙印,高原之上,可不止他们一家,其他势力会有什么反应?

    亲唐还是反唐?

    玩手段,张行瑾还是太嫩了。

    李晔现在觉得这使者来的太及时了。

    朝堂上再无反对声音,一片歌功颂德的马屁声。

    不过,真正的册封要等入吐蕃的高僧们选出来,高僧们也可乘此机会名正言顺的进入高原。

    陆论藏以佛门起家,短短几年便声势浩大,这是他的优势,同样也是他的弱点。

    他若动了这些和尚,也就动摇了自己的根基。

    一个多月后,关中春暖花开,四方僧人涌入长安。

    令僧人失望的是,李晔并没有驾临大慈恩,只令宗室长者与喜好佛法的裴贞一到场。

    又令张承业、李巨川、赵崇凝等旁观。

    李晔很有自知之明,于佛法一窍不通,去了也尴尬,而且皇帝在场,辩法也就变了味。

    还不如召见皇子们。

    李祤、李禊、李禋、李祎、李禔、李祐、李柷站成一列。

    李祤、李祐有明显的武夫气质,雄壮挺拔。

    李祎温润如水,这么多年的历练,已经看不出深浅。

    李禔丰神俊朗,贵气逼人,不过眉眼间却隐藏着一抹柔弱。

    然而再柔弱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骨血。

    其他几个可以忽略不计了,中人之资,纨绔之性。

    “这几年你们辛苦了。”

    “儿臣不辛苦。”

    “如今中土平靖,你们说说下一步该当如何?”李晔随口问道。

    “西域!”

    “契丹!”

    李祤、李祐同时出口,又互看了一眼彼此。

    李晔笑道:“说说看。”

    李祐后退一步,让长兄李祤先说。

    “萨图克击退于阗,声望大涨,有萨曼人支持,去年已经翻过天山,向七河流域渗透,于拔罕那击败阿斯兰汗大军,吸收天山之北牧民三万帐,实力大增,意图攻克八剌沙衮!”

    天山南北的动静,刘鄩已经详细汇报过了,包括萨图克的承诺。

    鉴于当时的形势,于阗已经被击败,唐军也没有攻灭萨图克的实力,毕竟西州距离疏勒两千三百多里,有些鞭长莫及,只能虚与委蛇。

    萨图克抓住时机,翻过天山,不仅击败了阿斯兰汗,还击败了仁美的回鹘军。

    军威大盛。

    不过萨曼人比大唐更着急,他们的本意是在天山之南养一条狗,冲大唐和于阗龇牙咧嘴。

    现在这条狗已经变成了饿狼,而且还会长成猛虎,这就令萨曼人不适应了。

    喀喇汗会不会进攻西州以后再说。

    但近在咫尺的七河流域、河中地区掌握在萨曼手中。

    萨曼与喀喇汗是有血仇的,都城怛罗斯还在敌人手中。

    萨图克更是亲眼目睹过国破家亡,族人被萨曼人的弯刀屠戮。

    刘鄩建议挑拨萨曼与喀喇汗之间的关系,令其反目。

    李晔记得历史上喀喇汗在萨图克手中崛起之后,立即就给萨曼来了个两肋插刀,并最终灭亡了萨曼帝国。

    李祤的进言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情绪,或许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李晔安抚了他的情绪,示意李祐。

    李祐拱手道:“北地之患首在契丹,阿保机南征北战,虽大败于杨大将军之手,但契丹其他七部实力大损,耶律一家独大,辽东仍有唐民三十万,阿保机雄心勃勃,我若不征,十年之内,必成大患,且征伐辽东,未必要大唐出重兵,可会合室韦、达怛、黠戛斯、渤海国、摩震国五路夹击之,若胜,契丹灭国,若不胜,可消磨草原实力,父皇可趁机掌控漠北。”

    “你们觉得如何?”李晔忍不住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

    这家伙从小就胆气不一样,现在见识更是超出常人。

    李祤只是说出了萨图克的威胁,但并未提出办法。

    李祐把前前后后都想通透了。

    高下立判。

    李祎温和笑了笑。

    李禔却像第一次认识自己这个弟弟一样,满脸不可思议。

    每个人都在成长,李晔没指望每一个皇子都雄才大略,那样也是一场灾难,李祐的成长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