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上朝
繁体版

第125章:四国之罪

    大唐最终还是大赦了天下。但与大臣们想像的不一样。李易没直接放人,而是将他们流放到了新领地大洋州。

    此刻的大流州领还只存在于纸面上。就连大唐人都没到过。

    被大赦的罪犯们自然没办法立马出发。

    他们被集中到虎门港,将在那里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为将来出海做准备。

    从文明之地到海外开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他们,李易还准备在二十年内,迁百万人口过去。

    为此,鼓励生育,以及加强生育与妇幼医疗成了重中之重。

    李易的气运不要钱似的拼命往这方面投入。

    除了各种相应药方,各地的妇幼医院也拔地而起。

    整个大唐现有人口五千到六千万。李易有信心在二十年内,将人口增加五到六倍。

    人口过亿,才是大唐真正崛起之时。

    与后世不同,大唐最不缺的就是生存空间。

    李易会一步步将华夏之光洒向大地。

    在现代时,他就与许多人不同,是个民族主义份子。只要自己的国家民族过得好,屠灭异族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什么和平,什么不要战争,简直是狗屁。

    自有人类始,战斗几时离开过人类?

    说这种话的人,就是给自己挖坑。

    你不打人,人家想打你啊。

    难道非得等别人的大刀砍到脖子上,才要后悔?

    世界上的人有万千种,心思各不同,有激进派,有保守派。

    李易是保守派。

    对于激进派来说:他们认为绝不许敌人开第一枪。

    李易觉得他们还是太保守了。

    他觉得应该连敌人摸枪的机会都不要给,将一切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与此同时,统一之战开始了。

    央都启用没多久,大唐的报纸就开始有意的报导关于大理、西夏、吐番、回鹘四国的消息。

    在宣传中,李易将四国的统治者套上了罪恶的面纱。

    把无数的恶劣事迹一股脑的往他们身上泼。

    除此之外,他还用了大量笔墨,将大唐人与四国百姓的关系进行溶合。用种种证据,向大唐人民展现四国的百姓其实与他们一样,是同种同族。

    如此一来,好嘛。自己的同胞竟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这能忍?断然不能!

    在宋源的宣传部策划下。民间开始到处充斥着解放四国,拯救华夏同胞的声音。

    要说是李易冤枉了四国的统治者,那倒也未必。

    原来的大乾算是当今世界,少有的文明国度。就算是它,对百姓也是充满了压迫。

    何况是更野蛮的地区。

    许多地方,说不客气点,实际上都还是奴隶制。

    权贵要杀死一个普通人,跟杀死只鸡没任何区别。

    至于百姓过得好不好?那更不用说了。大乾的生产力都还是小农经济。其他地区,能不靠老天爷吃饭就不错了。

    万事俱备,出师有名。

    一天,李易亲临朝堂。

    屁股刚坐下,苏明远就出列道:“臣有事启奏陛下。”

    “说。”

    “臣尝闻,大理、西夏、吐番、回鹘四国皆我华夏苗裔。然,四国伪帝不思为民,视我华夏子民为牛马猪狗。理应讨之!”

    邹启出列:“陛下,臣亦有所闻。我华夏子民天生贵胄,却在四国伪帝压迫下,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便是连礼义大义亦不识。此四国伪帝之罪也。理应伐之!”

    “臣等附议。”群臣高声附和。

    李易脸不红,心不跳。

    “众爱卿所言极是。四国之地,自秦汉始便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如今也该是收回来的时候了。”

    李易大喝:“张振宗!”

    “臣在!”

    “发兵!灭四国!”

    “臣遵旨!”

    一声令下,早已在四周边境地区久待的大军,纷纷出动。

    有了电报,大唐朝堂刚下决定。各地的军队就马上得到了命令。

    张木在大理边境,他的数万大军直接将大理数万与他们对峙的军队一战而下。紧接着,他们势如破竹攻入了大理境内。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理使节团还是被李易冷落在一旁,没有接见。

    自张木驻军大理边境,大理就以属国的身份,派了使者,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央都请求勿动刀兵。

    可惜李易一早就打定了收取大理的决定,没有见他们。

    西夏边境,刘贵带着大军在黄河边上与西夏对峙。

    朝廷一声令下,十几艘架着大炮的货船就率先向着对岸驶去。

    不到一会,炮火连天。刘贵下令全军渡河。

    无数船只,带着装备精良的大军跨河而去。

    对岸的西夏军完全被打懵了。

    他们还停留在冷兵器的交锋意识上。

    虽然也有情报,说明大唐军队装备了极先进的武器。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先进这两个字。

    防线不到一天,就被唐军打破。整个西夏暴露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

    汪远带着他的部将去了吐番,几万守兵装备上了枪炮,在训练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进攻的命令。

    这场战争最为艰难,也最为轻松。

    艰难是因为大自然的可怕,轻松是吐番的战斗力跟他们相关甚远。

    再加上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物资。

    很容易就收获了大量民心。

    高原哪怕是到了后代,物资也没其他地区充裕。更不要说在这个时代了。

    在某种特殊统治下,百姓们犹如奴隶。

    在李易的世界,直到了解放年代,他们才打破了身上的枷锁。

    大唐军队的到来,一如那个时候的解放大军。他们将奴役者打死,给了百姓自由与希望。

    菩萨兵,这是当地人对他们的称呼。

    当战报陆续传回。李易的心慢慢安定了下来。

    这几个地方都是华夏的基本盘,他要小心再小心。

    如果得不到民心,宁可等一等。

    好在古代的封建统治者果然没让他失望。

    他们无一例外,全部对普通百姓不当一回事。压迫与残害无处不在。

    与他们一对比,大唐的军队就成了万家灯火的大善人。

    李易暗戳戳的想着:感谢万恶的封建社会,让我的统一大业得以顺利。

    战争一如李易预料的顺畅。

    他走路带风,召来了苏明远与邹启。

    几人在王漓宽敞的办公室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