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上朝
繁体版

第94章:废除科举

    “这个好办,先让青楼给她们发放遣散费,让她们有个着落。”

    李易沉吟道:“之后就好办了。纺织厂要人。各处新开的医院也要护理人员。我还怕她们人手不够呢。”

    众人一想也是,不光是这些青楼女子,就连解放出来的奴仆,也会非常抢手。以大唐现在的用工需求,完全不用担心这些人离了主家会没了活路。

    正是因为如此,众大臣虽然对解放奴仆,禁止人口买卖有些担心,但是反对的声音却没有那么强。

    完胜之后,李易沉吟片刻,继续颁布命令:

    “新都的启用定于春耕之后,我有意在这之后开恩科选仕。采用大唐的考公制度。不考四书五经。你们早做安排!”

    换句话来说,李易这是要废除科举制!

    这个命令许多人心中早有猜想。但当它发布出来时,还是像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一般,将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许多老臣像死了爹似的哭天抢地。

    邹启等为首的百官纷纷出列反对,情绪激动的还想以死劝阻。

    一国朝堂瞬间乱成一片,仿佛变成了一个菜市场。

    但任凭他们如何叫嚷、观劝,李易都不为所动:

    “宋源,明日就这几件事登报,宣告天下。”

    “臣遵旨。”宋源躬身领命。

    本来,李易还有些想法想布置下去,眼见许多大臣消化不了他刚才的命令,大部分人像失了魂似的。其他的则情绪激动,拼命磕头,请求他收回成命。

    他很不爽的冷哼一声,道:“退朝!”说完,他拍拍屁股,急步离去。

    王漓一见这阵势,知道不能留下,也与萧青霜跟在他身后一同走出了大殿。

    “陛下不能啊。”

    “陛下这是要断我等文脉啊。”

    “如此,国将不国矣!”

    ……他们的身后,一众旧臣子皆伏地哭嚎起来。

    苏明远等官员看着他们,纷纷暗自摇头。

    这才到哪,就鬼哭狼嚎?你们是没体会到陛下指派一堆难如登天任务时的恐惧。

    他们对视一眼,转身也离开了大殿。

    李易这次只布置了几个任务,但每一个都不简单,他们可没时间跟他们闹这种小事。

    最关键的是,这个取仕方案有利他们这群新派系官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新旧官僚目前还没有展开对立,但是派系却已经形成。

    李易明着表现出了对旧官僚的不喜,而王漓虽然没有明说,但也对新官僚很亲近。

    因着某些原因,旧官僚不可能一下子消失。不过他们大多年纪不小。如果没有新鲜血液进来补充。

    不出所料的话,旧官僚终将会被新官僚取代。

    这才是邹启等人哭天抢地的主要原因。

    儒家发展了上千年,实际上已经有点神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一部分人的信仰。

    如今,李易要灭了他们的信仰。有哪个儒家弟子能够接受得了?

    邹启等人对大唐的教育也有深入的研究。

    大唐将圣贤书纳入了哲学,而且还只取其中精华的一部分教给学生。

    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圣贤书哪来的糟粕!

    不用圣贤书治国,光用实务,这官场得黑暗成什么样子!

    邹启等官员又气又悲的离开皇宫后,又在酒楼中聚拢到一处,批判大唐的各种弊端。

    “邹相,您说句话啊。对于联合天下读书人劝阻陛下之事,您觉得如何?”

    “不如何?”邹启摇头:“陛下刚愎自用。你等当真鼓动天下读书人,只怕会血流成河,如此反害了我等名教子弟。”

    “不至于吧。难道陛下真敢对读书人动刀。他就不会天下悠悠众口?”

    “悠悠众口在陛下手中。你等忘了江南之事?”

    众官一下子想起了李易手中的舆论利器,皆作声不得。

    他们这位新皇帝德行太差。栽赃抹黑的事,他一定干得出来。

    “不如去找女……找西宫娘娘。”一员大臣建议去找王漓。

    众大臣一想到曾经的女帝对李易言听计从的模样,纷纷摆头。

    “东宫娘娘还能说上点话。”刘轩接口说道。

    众人想起上次被萧青霜保下来的事,皆点头。

    邹启却叹息道:“此事,只怕东宫娘娘不愿出面。她是改革派出身。”

    新官员一系被他们默认为改革派。萧青霜一个女人还在教育局任职,她的成份都不用说了。

    刘轩又道:“东宫娘娘不是萧老的孙女吗?也许她对我们儒家有好感。”

    萧老太公就是儒家出身,曾在大乾礼部任职。

    邹启还是摇头:“东宫娘娘是道家。她……”邹启低声将萧青霜的过往说了一遍。

    好嘛。完蛋了。合着东宫娘娘对他们儒家还有怨。

    一个女子硬生生守活寡,能不恨上他们,已经是修养极好了。

    思来想去,一群大官们没了主意。这些人的气节还算可以,至少没人提出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此事。算得上是一群正人君子。

    但正人君子太坦荡荡,碰上这种事,就只能抓瞎。

    “静待天时吧。”最终邹启分析道:“陛下太过于自信,他将此事用报纸公之于众。势必引起天下读书人的反对。到时,我等只需推波助澜即可。”

    众官员也没了主意。只能认同这个观点。

    邹启又与他们商议了许久,主要是与新官僚合作上的事。

    李易对他们太不友好,虽然他不管事,但就连王漓也开始偏向新官僚的工作作风。这不得不让他们警惕。

    本着知已知彼的态度,他们决定对这些大唐官员们进行观察。

    与此同时,李易在后宫中摆平了两个女人。

    他在大殿上是威风了。一回到后宫就遭遇了冷战。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出卖色相。终将两个女人哄好。

    此刻,他一左一右,各抱着个美人。盯着桌面上的电报一言不发。

    电报是张振宗发来的。

    一个月前,高丽县遭遇了海盗的袭击。

    流亡的高丽权贵带着大量倭岛海盗来袭,他们不断在海边侵袭,烧杀抢掠一番后又从海上逃跑。

    张振宗大为光火,他伏击了几次海盗后,就再难捉住他们了。原因是有本地人在给他们领路,这些海盗四处流窜,防不胜防。

    海盗一逃到海上,他们就没了办法。为此,张振宗请求将海军调过去。

    李易收到张振宗的电报,也在头痛。

    新建好的海军形成战斗力了吗?

    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