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上朝
繁体版

第75章:喉舌的重要性

    做为一个皇帝,自己的国家存在这种恶心的事。李易知道她肯定不好受。

    他怜惜的抚摸着她的长发: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未来。只要我们夫妻同心,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夫君……”王漓希冀的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要打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

    “人人平等?大同世界?”李易沉吟一下道:“我觉得这是做不到的。任何时代都不可能人人平等。”

    王漓很是失望:“怎么就做不到?你的大唐不是田产归公,人人分田了吗?如果我们再深入改革下去,未必做不到天下大同。”

    李易古怪的看着她。万万没想到,一个皇家女竟然是个共、产、理想主义者。

    他要怎么跟她说呢?难道他要告诉她,就连发达、开放如他们后世,也实现不了大同?

    “资源有限,人却多如牛毛。不可能人人都分到一份。”

    李易无奈叹息道:

    “所以,必然有人占据多数资源,有人一无所有。资源少的人必然要依附占据资源多的人活下去。久而久之,资源就会集中到极少部份人手中。几代人下来,阶级就会产生。那时依附者就变成了受压迫者。”

    “难道资源多的人就非得压迫依附者?难道就不能是正常的雇佣关系?”

    “大乾征徭役吗?”李易幽幽问道:“难道就不能付钱让百姓干活?”

    “这……”王漓脸色尴尬,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个人。能剥削,何必多花钱?她瞬间明白了人性。

    女帝一脸幽怨:“你就不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安慰我吗?非得让我不高兴。”

    好吧,这是要不讲理了。要探讨问题的是你,要自欺欺人的也是你。

    李易宠溺一笑:“行,咱就不说那些丧气的事了。”

    “这还差不多。”

    王漓先是被宛儿与宫女的惨事感染,又被李易当场破“道心”,人都快要抑郁了。

    她说:“我觉得世界不应该是这样。”

    “我也觉得不应该是这样。”

    李易柔声道:“所以我才建立大唐。到处修路、办学堂、立新法、分田地、建工坊、通商路、开民智。说起来,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把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他强调:“我不着调,不代表我只会玩,我也有我想达成的宏愿!”

    王漓轻轻拧了一下他的脸颊,娇笑道:“你呀,要是认真一点,岂不是可以,让你所说的这些事做得更好?”

    “那怎么行?”李易断然摇头:“非亲非敌的。凭什么我要累死累活给他们拼命?能在不影响我玩乐的情况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已经是我最大的让步了。”

    他叫嚷道:“我不欠世人什么?我没吃他们的米。”

    这是影射我们大乾皇室吧?王漓气得牙痒痒:

    “好,我们吃了天下人的米。我们王家欠天下人的。我就问你一句,让你帮我,令天下人过上好日子。行还是不行?”

    哈?李易有点懵:这难道不是我正在做的事?怎么就成了帮你了?难道不是你帮我?这婆娘想抢功劳不成。

    “好说。为夫一定使出浑身解数,让你满意。”李易挑挑眉头,一语双关道。

    “少嬉皮笑脸,严肃点。我不管,反正日后你那大唐没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就咬死你。”王漓不依不饶道。

    “好了好了,”李易举手投降:“真拿你没办法。反正来日方长,着什么急?治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我明白。但你也要用心,知道了吗?别天天听曲看舞了。”

    “啊,这个,我尽力吧。”

    “你这人……。”王漓轻锤了他一下,只换来他的敷衍调笑。

    大乾皇宫。

    王景正看着情报皱眉,太监来报:“陛下,邹相爷求见。”

    “让他进来。”

    邹启进到御书房后,给王景见过礼。

    “朕听闻大唐报纸上有一篇名为《扬州瘦马》的文章,是否属实?”王景开门见山的问道。

    “文章是有。”邹启点头:“但臣以为此文有些过了。这文章所写之事太过离奇,臣以为乃子虚乌有之事。”

    “另外臣以为此文会极大的败坏大乾的民心。应当让李易下令报纸停刊此文。”邹启道。

    “哦?爱卿这是何道理?难道文章所写皆假?”王景不解的问道。

    “这篇文章不过是李易用来还击士族的工具。许多都写得太过。确实,穷人被高利贷逼得走投无路,卖儿卖女的事常有。但这篇文章上所写的事却太过于以偏概全。”

    “何解?”

    “穷人家活不下去,被富人家看中买去儿女,从而养活了一家人的事也是事实!此文却对此避而不谈。如同宛儿之事,当然也有,不过却是少数。”

    邹启说道:“李易为了让天下士绅对他屠杀沿海大族之事不敢出言声讨。特意加重了笔墨,将此事渲染成极大的恶事。极易造成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对抗。于民无益。”

    王景不置可否:“对这报纸,你怎么看?”

    “利器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李易意欲掌控天下喉舌。若让他成事,只怕他就算是颠倒是非黑白,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王景指了指他面前的奏章:“这些都是近期大臣们上奏,要求关停报刊或者不许它在大乾发行的奏章。”

    厚厚的一沓,看来世家大族也感觉到了其中的大恐怖。

    只是他们上奏上来,又有什么用?李易不会听大乾的。而且,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天下的舆论权抢夺到手上。不然他也不会发行繁体与简体两种报刊。

    “太上皇的意思是?”

    “意思?没什么意思。”王景懒洋洋的说道:“我这女婿有手段,又有刀。呵呵,若是我有他这些。这皇帝倒也当得快活。”

    邹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王景看着他的眼睛:“你们也该站队了。别被这小子找借口一锅揣了,让漓儿没了外援。”

    邹启心中一凛:“臣明白。”

    王景又道:“推上一把吧。我们也搞份大乾日报出来。挥舞道德大棒的日子,朕也想尝试一二。”

    “是,臣遵旨。”

    李易利用报刊煽动天下舆论之后。各方势力纷纷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

    短短时间内,各地纷纷出现大量类似报纸的产物。

    不说北方的大乾,就连大唐境内也出现了许多同类的东西。

    当李易得知这种情况后,他有点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