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薄伽梵歌》与亚洲学会
“法比卢先生,您的到来不胜荣幸。”沃伦-黑斯廷斯手中拿着一本书,站起来,和颜悦色地接待了一个浑身白衣白裤,连短短的头发也花白的印度人。
这个印度人皮肤很白,连和英国人站在一起都不显黑,他身上,除了短短的头发和光洁的眉毛、整齐的小胡须,几乎没有毛发,显然是非常精心打理过的——他浑身散发出典雅的檀香,比英国人还文雅、精致——
他是一个婆罗门的知识分子,也即是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层,一个僧侣和宫廷讲师。
(印度僧侣贵族吃素、除去体毛,在重大场合穿着白色的细棉麻礼服,并且会用眉石炭笔画睫毛和眼线。)
“总督先生,我应该感谢您对于亚洲学会大力支持和慷慨的资助,也许,以后在加尔各答,也会建立起一座像英国的阿克代米一样的大学。这本《薄伽梵歌》的英文翻译,就是亚洲学会献给您的第一部著作,您也是第一个读者。”
“当然,当然。”沃伦-黑斯廷斯眼睛发亮,他是真心热爱印度文化。“印度的神话传说真是精彩,关于吉祥天女的描述。她手持莲花,乘在大莲花之上,从乳海上诞生,乃是世界第三宝,简直像是水中诞生的维纳斯,天神和仇敌阿修罗为了占有她大打出手……这简直是爱神维纳斯的东方版本!”
法比卢先生笑道:“您也许只见到平静状态的吉祥天母,愤怒的吉祥天女可是很强大恐怖,青面獠牙,头发是橙色——她骑在骡子上,头上戴着骷髅冠,身上披着人皮,那是她儿子的皮,表示她会大义灭亲;她的腰间挂着账册,世间人做的善恶之事都记录在上,若是做了恶事的人被记录在上面,就要被扒皮。她的手里拿着人骨棒,是为了对付恶鬼阿修罗的。她的骡子上挂着一个人皮做的布袋,里面就是瘟疫,一个绿线团,一个红线团,人触之即病,除非吉祥天女收回疫病。
而她放出的瘟疫,就是天花和霍乱。”
沃伦-黑斯廷斯听得入神,赞叹道:
“《薄伽梵歌》在伦敦一出版,在英国学术界和文学界,一定会引起大的震动的!
我的意思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令人震惊的传说!
(哈哈一定要用95傲慢与偏见里演员那种简-奥斯汀式英文口音念Imean,whatbeautifulpoems,whatastonishingmythology!)
真不敢相信,在此之前,西方世界竟然从来没有了解过印度的文化!这太精彩了。印度的神话中竟然有创世神话,虽然我是个虔诚的教徒,但这和《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足以相提并论,足以让印度文明成为像古埃及、古希腊一样伟大的古代文明。”
(在《薄伽梵歌》出版之前,英国殖民者甚至从来不屑了解印度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英国人眼里,印度人就是黑的野蛮人,和当时看非洲人一样,都认为他们是“没有文化、未开化的低等文明”)
“是的,印度的神话故事异彩纷呈,但最重要的,还是印度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追求‘自我是梵’的境界,‘我是梵’‘它是你’都是这个意思。因为人人种种、芸芸众生,连蚂蚁身上都有梵的慧根,所以追求梵不需要通过权威,只要一片叶、一颗果、一朵花、一鞠水足矣。这种梵的慧根,对于所有人,乃至大千世界的所有生灵,都是平等的。
追求梵我合一,抛去幻想世界(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诱惑,是印度哲学一直追求的境界。”
黑斯廷斯越听眼睛越亮,道:“这些伟大的思想,竟然和前圣先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阐述的,‘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投在山洞上的幻影’不谋而合!
印度宗教对于神的祭祀模式,也早早地超越了天主教廷垄断教会的教宗模式,提前开启了宗教革命。”
“《薄伽梵歌》就是婆罗门教的《圣经》,在每个印度人心中激起高尚的感情。”法比卢先生道。
正在二人相谈甚欢之时,黑衣的仆人上前,对黑斯廷斯道:“总督大人,广州的会计回来了。他们送回的信上说,他们找到了公司亏损的原因。”
沃伦-黑斯廷斯道:“法比卢先生,那暂时失陪了,晚上的亚洲学会舞会,我真诚地邀请您参加。”他点点头,示意这个老婆罗门,他要先走了。
***
“哦,亲爱的约翰,亲爱的本尼,你们能回来我太高兴了。”1773年黑斯廷斯像个尽情展现施政才华的皇帝,简直是工作狂,忙的陀螺般团团转,夙兴夜寐大展宏图,正想在印度做出一番大事。“你们的信我看了,说,你们找到了公司亏损的原因?”
本尼为了展示他的本领,连手中的上等红茶都来不及喝一口,道:“对!
问题就在于由茶叶贸易引起的对中国贸易逆差!”
沃伦-黑斯廷斯听完本尼的汇报,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杯中摇曳的、香甜的茶汤:“红茶真的是个好东西,大英帝国的白银竟然因此被中国人全赚去了。
这么说,问题在于要找到一种,能和茶叶相抗衡的商品?”
本尼点点头道:“是的,最起码要像英国人离不开红茶一样,让中国人离不开的东西。”
沃伦-黑斯廷斯试探着,道:“你们觉得印度的棉纱在中国会有销路吗?——这些9先令一英尺的印度织花棉布,在伦敦的淑女里可是卖疯了呢,连北美的新殖民地淑女们也争抢走私货。”
本尼道:“先生,这点我们可确切地打听过,其一,中国人不办舞会,他们的淑女都不出门见人,通过社交场子促进织花棉布恐怕不行;还有……中国人的刺绣技术比印度人好得多,他们有钱人看不上印度的绣片,没钱的又不会特意花钱买印度货。”
沃伦-黑斯廷斯道:“你们容我想想,今晚有亚洲学会的舞会,加尔各答的英国知识分子们都来,请你们一定参加。舞会上会有很多可爱的淑女的,你们年轻人还是要多参加socialseason,不然怎么寻觅到意中人和终身伴侣呢。”
(新殖民地英国淑女很少,当时英国人很多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的,但是混血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