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小山沟创业路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安装玻璃的活

    薛成龙现在供应三个食堂、林业宾馆和师院食堂的菜蔬,但是其实只有那三个食堂是薛成龙固定的供货地点,给林业宾馆和师院食堂都是临时的,就是赚个零花。

    经过这么多天的努力薛成龙终于是把送菜的事稳定下来了,大批量的冬储菜都安排妥当,剩下的就是些豆芽、豆腐、蜂蜜、野味啥的了,每天只要跑两次就可以了。

    其他的时间薛成龙就呆在师院的院子里不走了,师院的院子挺大的,这里还有他们的农业试验田,据说他们还培育了一些良种,好像是大豆种子,叫牡师1号、6号。师院毗邻唐朝渤海国的都城,他们还把渤海国的历史研究了通透,是非常牛的了。薛成龙喜欢走在校园甬道的感觉,看着那些大学的学子们或认真读书、或相约散步、或畅谈理想、或体育活动、或秉烛夜谈,让薛成龙既羡慕又嫉妒。

    薛成龙也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去读大学,可是当时他选择了去工作,去寻求当工人的机会,放弃了继续求学,放弃了读大学的可能。其实他也知道凭借自己的水平不一定能考得上大学,考大学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几届的学生都去考试了。十几年没高考了,一下子十几届的学生一次性涌入考场,那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那人真不是一般的多。

    为了解决考生太多的问题,还专门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提前进行预考,把底子薄的人都筛选出去,留下能冲击大学、大专的人去考试。

    薛成龙虽然上了个初中,后来还去县里上了学,照理说怎么也能算是个中专吧!但是,但是最后什么都没落下,还是乖乖的回沟里了。如果当时自己考学,就是上不了大学,去上个正儿八经的中专,现在是不是也能混个工作。

    可是世间没有如果,当初的路没有选对,最终的后果只有自己承受,一点办法都没有。你说让薛成龙现在再去考学,有没有可能考上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了。

    如果是前几年,抱着《数理化自学丛书》硬啃,备不住能考上大学。可是现在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时代已经变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仅靠《数理化自学丛书》这几本书是没法考上大学的。

    薛成龙早就绝了上大学的念头,可是心里还是有不甘,脑子也总是幻想自己也像校园里的那些天之骄子一般学习那该有多好。

    幻想很丰满,但是总是很快就会幻灭。薛成龙总是拖的很晚才回家,但是也总是要回家的,他也不可能在学校里住,你说是不。

    而且廖师傅也通知薛成龙了,师院的期末考试基本上快结束了,考完试的学生也都陆陆续续回家了,大食堂也该关了。让薛成龙明天再送一天的菜,他们大食堂也该关了,只留下几个师傅做留守学校教职工的饭就行了。

    当然了,有人要问薛成龙一个破自行车能弄多少菜,一个大学那么多学生,你还能供应一个大学的蔬菜,这怎么可能。肯定是不可能的,薛成龙其实只是补一下食堂缺口而已,主要供菜方还是学校的后勤部门。

    另一方面,大家是不知道大学的食堂是个什么样。薛成龙原先也以为,这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吃的怎么也不会比木材加工厂食堂的饭菜差吧!

    到了这里薛成龙才知道,大学生吃的那叫菜吗?那不叫菜,那叫菜汤。真的就是菜汤,还是没有啥油性的菜汤。他们的饭菜用薛成龙的话说,还不如山沟村民的菜呢!

    但是,大学生比山沟村民强在,这里的学生有细粮,虽然好像是对半分,但是真的有细粮。他们时不时可以吃上白面馒头,可以吃上大米饭。当然了细粮吃完,他们就要吃“勺糕”,也就是玉米馒头。

    薛成龙一开始不知道这“勺糕”是怎么蒸熟的,真的很疑惑。大家要知道,这玉米面做主食,基本上是做窝窝头和玉米饼子。窝窝头是玉米团弄成一个窝状,这样上锅蒸的时候受热均匀,熟的快,而且熟的均匀。玉米饼子也一样,都是摊薄了,这样也是为了均匀受热。

    可是这“勺糕”是用蒸白面馒头一样的方法蒸玉米馒头,这可不容易蒸熟,难保这中间不会夹生。还真别说,薛成龙也尝了,这“勺糕”虽然有点泛酸,中间有点生,但基本上能保证是熟的。这个秘诀在廖师傅得到答案,那是因为他们有个大蒸箱,里面是高压蒸汽。原理和高压锅差不多,能更容易把这种厚的玉米面蒸熟。

    如果用普通的蒸笼,那还真蒸不熟,早先他们就试过,蒸出来的“勺糕”都是半生不熟的。普通的蒸笼只能蒸发糕或窝窝头,这种省事的“勺糕”只能在大蒸箱里做。

    其实廖师傅他们也没办法,学校的师生太多了,如果蒸窝窝头或发糕太费时间了,所以他们就琢磨出这个“勺糕”的食品,总之是无奈的选择。

    第二天,薛成龙把廖师傅要的菜送到。

    “廖师傅,菜到了。”薛成龙把装菜的驮筐抬下来,让廖师傅验看。

    “嗯!多少钱的菜?”

    “四十的菜,白菜、土豆啥的算在一块了。这本上都写着。”薛成龙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就是记录供菜的地点和数目的。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薛成龙记性本身就不太好,还是记录到本子上是最保险的。

    “让其他人对数就行了。你过来,我问你个事!”廖师傅把称菜的活交给其他人,他把薛成龙叫到一边问事。

    “啥事?你们明天不是全放假了么?还有啥事?”明天就全放假了,也不知道廖师傅找薛成龙是干啥。

    “问个事!你知道你们乡里有划玻璃的不?”廖师傅其实是问有人会安玻璃的不。售卖的玻璃都是大块的,不是正好就能安到玻璃框上的,都需要用玻璃刀把大玻璃弄成小块的玻璃。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玻璃刀在玻璃上按照尺寸划,然后在玻璃后面敲一下,这玻璃就从大玻璃上弄下来一块小玻璃。

    前段时间张木匠给薛成龙安装玻璃,就是用玻璃刀在玻璃上划来划去,把玻璃弄成合适的尺寸,之后进行安装的。

    “有啊!我们村就有,我家前段时间的玻璃就是让他划的。”

    “手艺咋样?”

    “我感觉挺不错的。咋了?廖师傅家要划玻璃啊?”薛成龙以为是廖师傅要安自家的玻璃。

    “哪有!我家在市里呢!哪有得着千里迢迢在这找划玻璃的么!这不是马上学生要放假了么!学院申请下来一笔修缮校园玻璃的款项。院领导打算找人把学校的玻璃进行更换,所以让我们后勤找人换玻璃。”

    “你们学校没有划玻璃的吗?咋在外面找?”学院其实是个小社会,里面能人辈出,其实不缺划玻璃的人。

    “这不是马上放假了,会划玻璃的老赵早就请假回家了。再说,这玻璃还得去采购,后勤的张主任觉得麻烦,就想着把这货包给外面。你能不能做,你做的话,这活包给你了。”

    “能啊!必须能啊!怎么个包法?”这不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么!这换玻璃又不是啥难事,只要请村里的张木匠一家过来做,自己赚个中间费,这事就成了。

    “按理说我们应该把这活交给正规单位的,可是现在天太冷,那些正规的建筑公司都不肯接这个活。如果你要包这个活,你真就占便宜了。”

    廖师傅让薛成龙去找后勤的张主任,把这个事敲定了。

    薛成龙让廖师傅陪着,省了第一次见张主任再把薛成龙给轰出来。果然,有了廖师傅的介绍,然后因为薛成龙及时为学校食堂供菜的原因,张主任让薛成龙明天带人过来试一下划玻璃师傅的水平,然后再定。

    薛成龙从张主任那打听到张主任换玻璃的预算是一万八千块。薛成龙也不知道能不能赚到钱,只能请张木匠过来大致看一下,才能知道能不能赚到钱。

    薛成龙骑车回到村里,家都没回就去了张木匠的家,跟张木匠说了要请他们去划玻璃,薛成龙给了每人每天二块钱的高价,要知道现在下苦力一天才能挣八毛到一块,这两块钱一天算是请大师傅的高价了。可是张木匠父子几人已经接了人家打家具的活,一天也不少挣,不愿意接这个活。

    就是薛成龙把价格提到三块钱一天,都不愿意干。

    这回薛成龙有些麻爪了,他原以为张木匠怎么也不可能放着钱不赚,可是没成想张木匠根本不缺赚钱的机会。他现在给附近的人打家具都忙不过来,根本不想再揽活了。

    可是张木匠不去,自己上哪去找划玻璃的师傅去。

    薛成龙想到了张伟,张伟是张木匠的小儿子,也是薛成龙的好朋友,他想着把张伟给弄来了帮忙。可是张伟这家伙关键时候掉链子,没有他老爹的同意他不敢跟薛成龙走。

    不过,这家伙也算仁义,带着他的玻璃刀和一块玻璃,教薛成龙划玻璃。

    他告诉薛成龙,这划玻璃手要稳,线要直,要用力均匀。忌讳划半道、划两道,这样玻璃就废了。张木匠手艺好,可以直接划玻璃。薛成龙手生,可以用煤油作为介质,这样更容易使玻璃成型。

    薛成龙在张伟的教导下,逐渐摸到了门道,也终于能把玻璃划下来了。最后,张伟还把他的玻璃刀和两块玻璃借给薛成龙,让他自己练习。还告诉薛成龙玻璃在哪采买,多少钱一块,怎么运输。果然是好兄弟,虽然没法帮忙,但是能告诉薛成龙的都告诉薛成龙了!

    但是薛成龙对自己是没啥信心的,还是决定去雇会划玻璃的师傅才妥当。于是薛成龙骑着自行车把只要听说会划玻璃的木匠、玻璃匠啥的都问遍了,都不愿意受雇于薛成龙。

    因为会这门手艺的手里都有活,接做家具的订单都排到年后了,哪有时间去接其他的活。这个时候薛成龙就着急了,没找到划玻璃的师傅,那自己和张主任承诺的事情不就实现不了了么!

    薛成龙自己可丢不起这个人啊!

    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来吧!

    既然张伟教给薛成龙技巧了,薛成龙就自己练。这玻璃很是锋利,薛成龙为了不受伤,就戴上了线手套。这个线手套可是在县里当农机学徒的时候发的,薛成龙一直舍不得用,这次为了练习划玻璃,还是拿出来戴上。

    正所谓熟能生巧,这练习多了,自然就练出门道了。

    等张主任考核的时候,薛成龙划的玻璃是有模有样。于是薛成龙就把这项一万八的安装玻璃的活接了过来。而且,学院居然预支了八千的款项交给薛成龙。钱都拿到手了,那还等什么,开干吧!

    薛成龙开始找人手和工具了。一开始薛成龙打算在村里找人的,可是安装玻璃需要统计玻璃的尺寸和数据,村里的人都是文盲和半文盲,根本就没法用。

    这个时候薛成龙发现学校里居然有没有回家的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这些人为了省火车票钱就不打算回家了,在学校谋求了看大门、打扫卫生的临时性的活,每天的工资也就是三毛钱,当然了这是管吃管住的。

    这些人一共是十二人,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薛成龙灵机一动就把这些天之骄子雇佣了,一天另外给他们三毛,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帮忙统计玻璃的尺寸和数据。

    还别说,还真别说,这些天之骄子果然是天之骄子,不负他们大学生的名号。

    他们不但把玻璃的尺寸进行了统计,还根据楼层、位置进行了编号,一丝都不差。

    人工解决了,薛成龙开始解决工具,当然是通过张主任租用学校后勤的梯子、锤子、桌子、卷尺啥的。基本上算是免费使用了,让薛成龙高兴不已。

    薛成龙就去供销社买玻璃,有了学院开的证明,薛成龙很容易就让他们派车把玻璃拉到学院。然后薛成龙就开始开始按照学生们量的尺寸划玻璃。

    其实这个时候的大学生都是吃过苦的人,动手能力好的很,甚至比薛成龙都强。

    一开始薛成龙划玻璃,他们大学生把旧玻璃取下来,把新玻璃安上。后来他们看薛成龙划玻璃太慢,一个干活太累,过来帮薛成龙划玻璃。薛成龙就把技巧交给他们了,没成想天才就是天才,走到哪都是天才,练了一段时间,有四个人划玻璃的技术居然超过了薛成龙,让薛成龙佩服不已。

    于是薛成龙去镇里又买了四个玻璃刀,每把十八块六。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四个人划玻璃,比薛成龙一个划玻璃的效率是高多了。加上和那些大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这安装玻璃的速度就上来了。这个时候薛成龙就不担心工期的问题,薛成龙估计在开学前就能把玻璃都按照到位。

    当然了薛成龙不是真的周扒皮,这三名会划玻璃的都给长了工钱,一人一天一块钱。有了四个人的帮忙,薛成龙就解放出来了,因为他还要有其他事情要忙。

    他还得给三个食堂和林业宾馆供应菜蔬啥的,不可能把精力全投入在学院安装玻璃上面。

    不担心工期了,他就开始关心其他的。比如,这十二名大学生的伙食。虽然这十二名大学生的伙食是学院提供的,但是提供的都是“勺糕”和菜汤。

    他们十二人给薛成龙干活,可是加班加点的干,这伙食可不行。别没等活还没干完,这十二人先饿趴下了。索性,薛成龙把玉米面、豆腐、豆芽、野味都提供一些,让食堂增加些菜蔬。咱不说让这些大学生吃好,但是必须吃饱,吃的有营养。

    还有就是取暖的问题。

    因为放假了,学校的锅炉停了。这十二名学生就集中在有炉子的房子里,可是煤炭在哪都是紧缺物资,他们都是穷学生,烧不起煤炭,所以他们的宿舍那叫一个冷。

    薛成龙家是干啥的?倒腾柴火的,最不缺的就是柴火。薛成龙让薛父运一趟柴火过来,就解决了他们的取暖的问题。当然也是为了完成安装玻璃的工程。

    因为划玻璃的那个教室也停暖了,也是用炉子取暖。只有使劲烧柴火,这屋里才暖和,才能让大家伸出手来干活。要不把手冻的跟萝卜似的,还咋干活。

    张伟的玻璃刀薛成龙还了回去,用几天也就行了,如果一直用就说不过去了。这玻璃刀也是有磨损了,所以一开始薛成龙打算还给张伟新的玻璃刀。但是张伟没要,他说这把玻璃刀是他用惯了的,用新的使不惯。

    既然张伟这么仗义,不但教会薛成龙划玻璃,还借给薛成龙玻璃刀,那薛成龙怎么也得回报一下。薛成龙的回报就是豆腐和野味。

    过年大家都要买豆腐,冻成冻豆腐,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所以薛成龙就给张伟一板豆腐以表感谢,当然了还有两只野兔和两只野鸡。

    张伟也没客气,都收下了。他还告诉薛成龙,如果要打家具,赶快预约,现在干完手里的活,他们正好有空。如果现在不预约,那就得排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