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以父之名
繁体版

【章五、补偿,寻找魔法妈妈】

    1993年,陈翔版《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也是陈翔操作人生的一个开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上架销售。

    正如陈翔自己所预料的那样,这本书甫一发行,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获得多么惊艳的成绩,连续数周,也只是以蜗牛般的速度,排到了纽约畅销书榜前一百位的末流徘徊,而且还在继续缓慢攀升,基本上是每天能够进步一小点,每周进步几名,当然名气却已经渐渐传扬开来,远不是销售量能够衬托出来地。

    不过就是这样的成绩,对于比利来说,也是很满意的了,别人不知道,他自己还能够不知道么?要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可是现在已经被他视为了超级神童的年仅四岁(今年五岁)的陈翔所作,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对于这个美国老男人来说,如果不是早和陈翔约法三章,那他可真是巴不得立刻将这个消息传扬出去,如果在书的封面写上“四岁神童神作”这类的字样,那么不管读者相不相信,这本书的关注度和销售率想必都会立刻产生不小幅度地上升。

    当然实际上就算陈翔不和他约法三章,他也不会宣扬出去,也是细心相处之后,陈翔才发现自己这个无良叔叔某些时候倒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合作者,作为长辈么,他会照顾自己;作为父亲的朋友他又能够尽量维护自己,想必也清楚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太多的曝光率不是什么好事情。

    艾尔·陈不是说过么?不在乎陈翔赚多少钱,有多天才,只要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只要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想要做什么都由着他,而这想必也是许多父母内心最深处对孩子最好的期望。

    图书的销售对于比利的“纽约出版社”来说自然是有好处地,截至目前为止,由陈翔授权给他独家出版的这本书已经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获,相信今年之内他是不需要再像是往常那样出去“拉客”了,而且《哈利波特》的前途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系列小说,而这还只是第一部,一个开始而已,相信只要继续下去也会越来越有名越来越出色,比利有理由相信前途是光明地。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就快过去了,眼看就要到了94年了,而在这段时间内,陈翔自然也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后面的故事,也就是第二部以及第三部多出一点点。

    之所以花的时间会这么长,也不是没有理由地,实际上如果说第一部里面还是采取了原版的大部分的背景设定以及人设,那么在这第二部、第三部乃至于后面还没有开始的几部里面就有了更多与原著不同的地方,想必除了大概的故事情节,就算是罗琳阿姨自己也不会认得出来这就是她的书了吧?

    尤其是,陈翔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恶趣味,将全书最关键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主角哈利波特的出身改变了,这个改变曾经令他很忐忑,因为他是将这个孩子改成了一个混血儿,也就是东方一个不知名国度的父亲,和西方人的母亲两人的爱的结晶——当然基本上都能够看得出来一个是来自于太平洋西岸一个是来自于太平洋东岸,但具体国家却并没有说,毕竟按照目前国际局势来说,苏联解体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西边那个东方大国开始逐渐被美国重视并看成是继苏联之后最大的隐形敌人,即便美国是一个宣扬民主的国家但如果陈翔敢那样肆无忌惮肯定也会遭受重大打击,看比利给他的警告“最好改变一下”就知道了。

    好在在前面两三部里面有关于父母的剧情和描写并没有太多,背景也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所以陈翔还可以钻钻空子;而等到将来这书已经打出名气就算有人要改变也只能通过一些婉转手段了,更何况陈翔可是知道接下去国际关系发展如果没有意外,美国与那边还会有一段蜜月期,这也是可以利用地。

    除此之外,陈翔这一版本地故事大背景也是有所改变,比如说将现实世界从英国伦敦搬到了美国纽约来,这却是必须地改变,还有一些其中有关的俚语、习俗之类地小细节,要知道写小说很多时候也正是因为这些小细节决定成败,陈翔对这方面自然很注意,他现在生活的环境以及无良叔叔在这方面可帮了大忙,为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至少看起来才真正像是一个中美混血儿、一个从小生活在纽约的孩子能够写得出来地。

    不过让他感到安心地是,似乎正是因为这些改变,才更能够让那些美国的读者们有代入感,毕竟不是谁都有去过伦敦,也不是谁都对英国有过了解,更别说看懂里面的一些东西了;而东方在美国人眼中天然的神秘,也让不少人感到痴迷,这却是一个意外之处了。

    当然关于主人公有着东方血统这一问题不可避免,曾经也引起过一些争议,但陈翔一直在避免写得更深入,尺度把握得刚刚好,使得这些争议基本都在可容忍范围内,甚至无良叔叔比利还借此炮制了许多的话题更进一步打响了本书的名气,这一切居然就这么化为无形,甚至反成为其助力。

    而陈翔的这一改变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将来更大的改变做准备,毕竟美国相对来说历史实在是太短了,短到想要到其中去寻找一些比较出彩的神话或者故事来作为背景都不容易,哪像是英国,少说人家也有千年历史了;而在东方的许多国家都有着很多的历史、故事要素可以挖掘,而且陈翔还知道未来有一段时间在美国曾经断续兴起过一段东方文化热,到时候两国关系有所缓和,这都是可以借的东风。

    而在94年年初,由陈翔定稿交给比利的“纽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魔法系列的第二部终于登上了纽约各大书店的销售架,也意味着这个系列故事向着巅峰热潮进发得新一轮征程开始。

    比利还是很有些手段地,除了陈翔身份这个噱头不能够用,他甚至想到了在网上做广告的想法,要知道现在可还是九十年代,网络的发展是很快速地,但在这个时候显然还没有露出它将来会成为社会传媒新巨头的峥嵘来,比利能够在这个时候将眼光放到这上面也只能够归结于他不可思议的灵敏商业感觉上了。

    不过这个想法最终没得实施,这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陈翔并不清楚其中猫腻,只知道最后比利叔叔和他说起这事,就是满脸苦笑。

    虽然陈翔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正人君子,但是“用”了人家的东西,还不付钱,这种事情陈翔可干不出来,所以这件事情被他奉为自己接下去必须要做的一系列事情之一。

    于是在1994年,陈翔跟着出版社的陈叔叔踏上了去英国伦敦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