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雨露
繁体版

(备份)第十八章

    天气转暖之后,房子只剩下一些细节了,父亲不是当农民的料,也不是当瓦匠的料,但是父亲擅于钻研,更善于指挥。父亲指挥十一岁的大姐,九岁的二姐,一趟一趟用小铁锹铲黄泥,这姐两用稚嫩的小手,认认真真听着父亲的指挥,指哪儿打哪儿。要想把这草泥辫子整的好,和泥是关键,父亲知道自己怕累,也不敢把自己累犯病了,自己能够健康的好起来,才是最大的贡献。材料准备完毕,父亲脱下鞋,用脚一下一下的踩,这双脚代替了和泥的铁锹,空出了双手,就像散步一样,溜溜达达的活就干了。这一发明被母亲盛赞了,但是母亲又给改良了,让父亲穿上雨靴再踩泥,这样不至于扎到脚,有小舅舅血的教训,母亲见到光脚就害怕,仿佛光脚就会被扎,扎到就会得病,得病就会死亡。父亲对母亲的改良很是信服。所以说夫妻能够长长久久,是彼此互相的崇拜,总能找到彼此的发光点并且互相吸引,就这么个“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父亲,和个泥,母亲都觉得是父亲智慧在发光。每天都弄一点,积少成多,屋内的间壁墙就完成了,这两个姐姐是真能干哪,还得把内墙用草泥抹匀,质量好坏先不看,低处的大姐二姐还能干,高出的根本够不着。

    这天热的要命,使人见到水就想喝,肚子都晃郎晃郎的响了,见着水还是控制不住。可是一阵风吹来,随着柳树枝条的摆动,似是有些凉爽,这阵风过后,也不知道西边的黑云是从哪来的,这黑云翻滚已经遮黑了半边天,东边的天响晴,西边的乌云如墨,仿佛是什么大难要来,哪位神仙正在厉劫。家家户户都赶紧关窗户,收起晾晒的东西,路上的行人惊慌失措,都要找个地方避雨。

    这时候大褶子大舅匆匆的进入院子,这是母亲的堂哥,至于出没出五伏就不知道了。跟长青二舅是亲哥两,自家比较穷,自己脖子又歪,所以没能娶到媳妇,自己一个人过。母亲说大褶子是因为趴望水井吓到后就肩斜膀歪了,而那口井被我定为我家门口西侧的大水井,自此以后水井与大褶子就有了关系,我们也从来不敢趴望井口。二舅长青娶的二舅妈就是给爷爷排解算卦的狐仙的徒弟,带着四个孩子嫁过来的,想想家里贫穷,只要是女人能嫁过来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四个孩子都不是自己的,那也没有办法谁叫贫穷呢?!这二舅妈长得粉白的,自认为比我母亲好看,只是一直没有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时常拿二舅跟原来的丈夫相比,总觉得烂泥扶不上墙,越看越生气,想想也知道,当年如花似玉嫁的夫君和带着四个孩子嫁的夫君能有可比性吗?这就导致二舅妈精神越来越不好,狐仙是他师傅,她深信不疑。

    大褶子大舅一进院子,就看见满身满脸是泥的大姐二姐,赤脚的父亲看见后有些不好意思“这房子内墙还没有抹泥,我跟两个孩子整整”。大褶子大舅是一个实诚善良又能干的人,一看这情形,立马就拿起工具干起来:“哎呀这点活,咋不告诉我,我就干了,告诉老妹子吱一声就行,以后啊,有啥出力的活言语一声。”父亲感激的看着这个大舅哥,大姐二姐更是崇拜,在他们面前认为非常累非常难完成的活,大舅竟然刮泥板上下翻飞,大姐往刮泥板上送泥,二姐时而替换。外面下着雨,一点不耽误屋里干活,大褶子确实躲过了雨,却没有躲过重活。

    等到雨过天晴母亲下工回来,已经完成了一个屋子。奶奶在下屋除了接漏雨还在那里准备晚饭,这样的一个恩人可得好好招待。家里唯一的一块咸腊肉拿出来,炒了两个菜。母亲洗洗脸跟大舅聊了两句话,就出去了,不一会拎了一瓶酒进来。母亲这人就是你要是对我好,我也掏心窝子对你好,母亲从来不抠搜,总是把最好的招待给客人,家里的吃食从来不藏着掖着,有的都尽我所能,何况大舅这么尽心竭力的帮忙。父亲与大舅喝着酒扯着家常。这次听的是大舅,说的是父亲。

    “农村”不意味着民风氤氲醇厚,村风肃正,一部分生活在底层的人总是能在灰暗的人生里,找到比别人强的发光点,然后就是嘲笑与炫耀。大褶子是一个苦难深重的可怜人,除了贫穷还有一副外人嫌弃争相讥笑指点议论的身体,歪着脖子,视角永远没有正常的审视这个世界,品尝了生活的苦辣酸甜,感受过人情冷暖、尖酸刻薄、遭人嫌弃,就渴望被需要,被尊重,可是这么一个人人有需要他都出力帮忙的人,在村里一些人眼里确是“傻子”,干完活可能没有饭吃,只是两句好话就打发了,背后还得说:“你看就是来蹭饭的,我是没给啊”。民风教化淳朴不是人人都是温良恭俭让,是出言有尺嬉笑有度,守住道德底线。

    但是在目前这里他不是一个出没出五伏的大哥,而是屯邻里的一个亲人,家里如果过年杀猪自不必说,就是平时改善生活炖个小鸡,母亲也会把大褶子大舅叫来,其实一顿半顿改善不了啥,只是乐呵一下,知道有人关心,有人尊重,大舅就心满意足了。生而为人,重要的是别人承认你是个人。而母亲是一个有深沉的人,偶尔的掫掫扛扛还可以,这是个长期的活,正常应该给工钱的,怎么好张嘴,屯邻会说拿人家二虎,母亲是最看不上拿人家傻的人。

    黑云开始累了,显出了疲乏了,软弱无力的打着丝丝的红线,一会儿,西边的云从红线处裂开,黑色的一团从背后放出黄色的金边,空中的白气在往下走,云朵在上边飞,空气氤氲着一股草木夹杂雨水的味道。又过了一会,云缝露出来阳光,被雨水冲刷干净的树叶照成了一片金绿。东边天空挂上了七色的彩虹,天晴了。

    我家并不富裕,一路走来都是在缺钱,从来都没有富足过,可是姥爷总是拎个酒壶,来了就往屋里一放,母亲就会吩咐大姐或者二姐,去老董家打酒,老董大姑家的大儿子开了一个微型小卖店,就是现在的小超市,离我家不远,本身屯子就不大,姥爷一来姐姐就知道,这是酒喝没了。可是这一天姥爷没来,家里也正好有一瓶酒,母亲就让大姐二姐三姐给姥爷送去,主要就是为了吃樱桃,姥爷家的樱桃满园都是,站在我家的墙头上看的真真的,基本上是一片一片的红啊。这姐三个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就去了,都想着吃饱饱的过足了瘾解足了馋再回来。不一会啊,一个一个蔫头搭了脑就回来了。大姐二姐用手和生动的面部表情,做了一次情景再现。母亲很惊讶,一遍一遍的问,姥爷说啥了,二舅妈说啥了。最后确定真的是撵回来了。第二天母亲不顾是不是栽种树木的好时机,就从前院三大伯家要了几颗樱桃树,自信满满的说好好剪枝三年也就结果了。这几棵果树真的成活了,也真的结了好多樱桃,母亲用行动告诉我们,谁有不如自己有啊。即使人家烂的满地,也是人家的。

    母亲移栽果树时候,父亲恢复了健康,不再回学校教书,因为有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由村委会和村民选举,父亲当上了三队队长。农村的干部无论大小,主要看这个家族在这个村子的势力,有多少人,管好了占据村子大多数的这个家,那么其他人就好指挥了。我家是原住居民,半屯子都是同姓的,而且自从我家房子钢筋由父亲解决后,父亲就成了能人,大家都觉得早晚也会求到这儿,那么就先拉好关系。在大家强烈推举下,父亲承担了这个任务,也就担起了这个责任。每个人看到父亲,都要说一句,我投你一票呢。父亲这些年就没正经当过一天农民,都不知道这种庄稼需要啥工具,至于啥时令种啥更不知道,但是父亲擅于管理擅于倾听,每天上工父亲都开会,听取大家的意见,用头脑风暴法管理这个集体。另一个队的队长是徐海,人家是干活能手,也是真正的好庄稼人。不但父亲觉得自己干不好这个队长,徐海更是不看好,这个只知道读书,会教书的,白面书生要是能当好队长,我这几十年的地就白种了。

    父亲说,没有办法,自己不会干,那就只有倾听建议,还有就是“傻子过年看界壁儿”,跟着徐海学呗,人家种玉米,他们也种,人家种黄豆,他们也开始。当玉米齐腰深的时候,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铲除玉米,种香瓜,父亲的灵感来自于前些日子进城,认识的同学是批发菜场的管理人员,跟他说这蔬菜水果相当贵了,一样样听完之后,父亲记在心里。回到队里之后,和所有队员商量,能不能把玉米铲了种香瓜,这个虽然看着收效颇丰,但是有回报就会有风险。看看大家要不要博一博,如果成功了呢,队里年末分的粮食和换算工分就会多,要是失败了,那么不但要受另一个队的嘲笑,还要勒紧裤腰带。成也好败也好,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到时候不要有怨言。队员都感觉希望在前,根本没有考虑失败的后果,都在想成功后的多工分,多粮食。大家伙紧紧团结在以父亲为中心的周围,在另一个队惊诧,讥笑,和不可思议的嘲笑中,三队铲除了玉米苗。在一片欢乐的尘土飞扬中,移栽了瓜苗。

    香瓜大丰收,根本没用走村串户的喊卖,队员们挑出外形好看的,用马车拉进了城里,因为分批次的成熟,一共拉了三次,这一大片香瓜的经济价值远远高出了玉米,而且队员们真正的是实现了香瓜自由啊,过足了瘾。而另一队的队员从开始的庆幸自己跟对了队长,嘲笑三队这群队员跟一个半拉子农民胡闹,到羡慕这群队员,少干了农活还过足了瓜瘾,那十里飘香的香瓜谁不想吃个够。

    多年以后父亲说铲除齐腰玉米是因为种地太累了实在坚持不下去,种香瓜是因为自己真的想吃啊。每一个人当成功做成每件事之后,都能够云淡风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