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繁体版

第29章 点将

    独孤尼对冯太后、皇帝拱拱手,转过头问道:

    “诸君就那么想离开京城沙场立功?你们都走了,留下我与高令公、高平公陪太后、皇上坐镇京城?”

    独孤尼的腔调十分刻薄,大有问罪之意。源贺拱拱手,叹了口气说道:

    “臣愚钝!”

    说完,源贺便坐了下来。紧随其后,素和其奴、慕容白曜、拓跋丕、拓跋目辰第次告罪入座。

    冯太后笑逐颜开,说道:

    “众卿为国马革裹尸之心,老身明白。然而,京城更需诸君坐镇,政务更需你等处置。请继续点将。”

    点将比较热闹,拓跋丕、拓跋目辰提议拓跋他、拓跋石、长孙观、长孙陵甚至拓跋库汗等帝室十姓。慕容白曜、高允没有推举,而李敷提名慕容白曜、韩麒麟、孔伯恭、张穷奇、司马金龙、李恢、薛初古拔等。源贺似有忌讳,没有提名,而素和其奴提名代将,如尉迟元、步六弧真、候奴穷奇等。

    所有提名中,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恭宗景穆皇帝(拓跋晃)诸王都没有提及。这些王都是皇帝拓跋弘的父辈、祖父辈人物,是忌讳还是其它?拓跋弘自问,自己会忌讳吗?似乎是没有,可群臣为什么忌讳?

    这么多名字放在一起,很难选择,跟选太尉时完全不同,那次的选择很简单。既然有提名,肯定有相应履历奉上;拓跋弘翻看履历,更加迷糊,该怎么选呢?幸亏,暂时无人提及,还有时间考虑。

    冯太后沉吟片刻,说道:

    “高都(慕容白曜)很不错,陇西以为如何?”

    源贺:

    “高都公文武双全,确实适合冀、青、兖。”

    这几个州都曾是南燕领土,后来才被刘裕攻占。冯太后又问:

    “皇帝怎么看?”

    拓跋弘回答道:

    “母亲说好,自然是好。”

    冯太后又问道:

    “皇帝,其他将军如何选?”

    拓跋弘确实没想清楚如何点将,而太后询问,必然要给出肯定答复,怎么给呢?拓跋弘丝毫没有犹豫,应声回答道:

    “母亲,陇西王征战多年,最是了解战场,不如让他点将,如何?”

    冯太后:

    “如此甚好,陇西,你来点将。”

    源贺拱手说道:

    “微臣遵命。适才诸君皆提及,占有悬瓠,洛阳才能真正成为中州,愚以为非常有道理。故此,非帝姓大将,难以威服悬瓠文武。凉州也是要地,不宜调淮南王(拓跋他)离开,拓跋石为西路主将较为妥当。”

    源贺停下来等待质询,却无人开口质疑,又接着说道:

    “薛安都是猛将,也只有猛将方能相互敬重而事半功倍。愚以为,尉迟元较为合适。”

    还是无人质询,冯太后说道:

    “既如此,就这么定。西军主将拓跋石,中军主将尉迟元,东军主将慕容白曜。众卿,还有什么疑问?”

    众人皆曰:

    “太后圣明!”

    冯太后:

    “今天到此为止,陇西带太尉府僚属,草拟各军辅将、僚佐,明日继续商议。”

    议政期间,拓跋弘特别不舒服;议政结束,顿觉天高气爽,潇洒自如。段渔阳似乎有话要说,而欲言又止。拓跋弘问道:

    “段阿干有事?但说无妨!”

    去年到今年,乞伏居升迁次数较多,段渔阳的情绪有些莫名。直到今日,拓跋弘才开口询问。段渔阳回复道:

    “皇上,南边要开战,不知微臣是否有机会为国效力。”

    拓跋弘:

    “段阿干想征战沙场?善!”

    夸奖就等于答应,拓跋弘本来情绪不差;君臣这一番对话之后,情绪有些低落,带有淡淡的哀伤;段渔阳知道心愿达成,见天子情绪不高,没敢继续说话。

    拓跋弘还是软弱无力,头还是有点疼;再来一趟砭石、小柴胡汤,睡到第二天,才将将恢复。

    三路大军的僚佐、辅官数量众多,议政才一开始,诸臣便激烈争吵。拓跋弘头有些疼,还有点痛,带着些许不耐烦说道:

    “众卿,穷奇、麒麟很不错,吉兆也。朕读《三国志》,总是心生羡慕,怎么会有那么多奇谋之士?我大魏军将总是勇猛无人能敌,却少有奇技破敌,甚是遗憾。”

    一直都不怎么说话的高允突然拱手说道:

    “太后,陛下,臣推举高闾为参军事。”

    李敷:

    “臣推举荥阳郑義为参军事。”

    源贺说道:

    “皇上开金口,臣茅塞顿开。臣推举张穷奇为西路副将,郑義为参军事;高闾为中路参军事,韩麒麟为西路参军事,候奴穷奇为西路副将。”

    可能感觉到天子的不耐烦,群臣不再大声争吵;争辩还是有,但气氛恰到好处,各有坚持,亦各有退让,很快确定完毕。大军的将佐众多,中枢也只能确定主要将领,其余皆需主将确定。

    对于拓跋弘来讲,能够顺利完成,便是大善;至于合适与否,那是集议,与己无关。最重要,这是开疆拓土;正如慕容白曜所言,大不了让将卒大肆劫掠,而后退兵。这样的模式,胜固然好;败,也没有太大影响。

    宋世祖孝武皇帝刘骏生有二十八个儿子,活在世上的还剩下十个。十月,宋帝刘彧将这十人全部赐死,以绝后患。至此,刘骏绝嗣,断了香火。

    宋内战虽未结束,大势已定,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兗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纷纷派使者到建康乞降。与此同时,来自各地的密报,也送到宋帝刘彧手中。

    叛乱之始,密报系统崩溃,建康几乎得不到准确消息。随着战事推进,建康获得优势,密报系统随之渐渐恢复。这次得来的消息,让刘彧及左右近臣惊悚;凡边郡,皆与魏有勾连,甚至都遣使请降。

    宋帝刘彧不能确定密报真伪以及形势的严峻程度,与左右密议。左右说道:

    “陛下,边郡形势混乱,密报真伪难断;然,箭在弦上,大军不得不发。臣以为,淮北皆有判心,暂无判迹;而与索虏勾连,在所难免。若陛下接受乞降,战事必然结束;结果是,边郡坐大变诸侯,陛下失去实际控制力。”

    又有左右说道:

    “陛下,诸侯之势渐成,如不乘大胜之威肃清,必成尾大不掉之势。”

    宋帝刘彧问:

    “招诸将回建康,如何?”

    左右摇头:

    “陛下,无将敢回。昔刘昶反叛,徐州官民并不呼应,故而仓皇北逃。”

    宋帝刘彧:

    “大兵压境,以断忠奸,如何?”

    左右:

    “陛下圣明,只能如此。”

    宋帝刘彧随后便与朝臣商议出兵事宜:

    “淮北乞降,真假难辨。朕欲发兵迎降,众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