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门
繁体版

第十四章 长安县衙

    李景桓也不管那些个愿意跪在地上的朝廷官员,人家毕竟没有做出过分的行为,尽管自己很像也把这些官员也拴着带去县衙,可是这一巴掌呼过去在朝廷脸上一定嘎嘎痛,总不能来回一直打朝廷的脸,不去考虑在朝廷的同族也要想一下族里面和朝廷的利益纠纷,可惜这些个二百五没有明显做出的动作来,不然这次也不会轻易放过。

    十几个佣人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几文钱换了一个粗粗的麻绳,套成了一个不大的圈正好跨过那惹事官员的官帽套在脖子上面,几个佣人还紧了紧,他们也不用担心这不长眼的官员挣脱跑掉,能做官的人,总不会太过痴傻,不跑,那是他与李家的事情,他一个人就是交代的,跑掉,那就是朝廷与李家的事情,而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自己都没有一个足够让李家那样的千年古族妥协的分量,也许跑掉全家都会变成交代,甚至还有可能落的一个臭烘烘的名声,实在是失算了呐!

    李景桓背着手让一个佣人带路,顺带喊了个跪在地上的一个官员跟过去做一个证人,可是几个官员都明白,过去了,以后可能官职都坐不稳了,可若是不去,性命攸关阿,想了想职位最小那一位还是硬着头皮走了出来,没办法,另外几位官大一级压死人,李景桓也无所谓要跟着自己作证的是谁,反正只要能够张嘴说话就行了,别的,那都不会是问题。

    李长安见那个叫做李景桓的男孩带着一群佣人和欺负自己的官员咱离开,又看到示意自己跟过来的李景桓背在身后的手,急忙把早已经收拾好了的黑色长刀背在后面,抱着地上的桃木盒子,急忙跟上,而围观着的群众本来就是图一个热闹,见热闹的重心要去县衙了,更加起了看热闹的心,势必要围着看到最后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好像已经忘掉了刚刚自己跟着官员说的话一起起哄的事情。

    李景桓撇了撇嘴巴,这些个老百姓没有几个胸中有二两墨水的,也不明白几分道理,相信别人嘴中的道理,可是,道理终究还是人讲出来的,但凡是人讲出来的道理就有可能不是个什么道理?

    就这样,李景桓和佣人们走在前面,李景桓旁边的李长安抱着个桃木盒子紧紧的跟着,而那个四方馆的官员跟一条G一样被佣人牵着脖子上面的粗粗的麻绳,拽着朝着前面走着,后面围着一个个好事的群众,叽叽喳喳的跟在后面谈论着,而路上还要好热闹的百姓也会被这副子阵仗吸引过来,而要做证人的倒霉官员也淹没在人群前面,一边走一边想着一会儿到县衙可能发生的结果。

    长安县衙,很久没有接到过老百姓的案子了,有大理寺和宗正寺在长安里面抢着表现,而且天子脚下,有胆量犯案子的自己小小的县衙也未必能够承受的了,长安县令,多么可怜的一个官职,在这偌大的长安城里,比自己官位大的一抓一大把,而且更是有世家门第的族人,整的正七品堂堂的长安县令被挤在中间,当一个委委屈屈还不敢哭泣抱怨两声的小媳妇儿一样,县衙门口的鼓架子上面,一个月都未必有人愿意上来敲上一下,也不知道是大理寺和宗正寺管理的太好还是怎样,这样闲的县令老爷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看到升官的希望。

    这么多人走在长安城里要赶去县衙,浩浩荡荡的,县衙和各方几乎都打听到了个热闹,也知道了四方馆的和李家的事情,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是各家都抱着一个看戏的态度,就连一些个名门望族的“信腿子”也觉得这可能只是李家的纨绔闲着没事儿要找乐子,小孩子家家的打闹,所以这个消息甚至在“信腿子”的判断下,就连被传回去的资格都没有。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一群人终于来到了长安县衙大门口,李长安抱着桃木盒子也不知道李景桓要做些什么事情,但是这会儿在这里停下,约莫这就是叫做长安县衙的地方了。

    李景桓打了个眼色,带路的那个佣人看见便即刻屁颠颠的跑向大门口架着的牛皮鼓面前,也不管那架子上面木头棒槌上面落上的些许灰尘,两只手拿起来便用力朝着牛皮鼓挥了上去,一边用力挥动手里的棒槌,嘴巴里面还不停的叫喊着“县令大人,为民做主”这样子听起来香酥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