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山下
繁体版

3,静虚师太.一只救命的船儿

    虽然鬼望谷这名称听起来很是诡异,但对于静虚师太来说,她更关心的则是妙龄的去向。

    此时她已是思潮翻滚,忧愁的思绪早已随着那页飘落在小河里的小船飘去了很远。

    现在想来,她也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那已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静虚师太因为某些事宜便独自前往龙城帝都一趟,在她办完事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她准备离开帝都的时候,居然在龙城外见到了一条缓缓而过的河流。

    这条河流是从龙城里延伸出来的,又在城外与别的水道汇合而成。

    本来一条河流原本也没什么。水湛清蓝,鱼儿悠哉,就好像人生快乐愜意,可实际人活着远比鱼儿更要辛苦得多。

    静虚师太感叹着走在河边,正要顺流而下,可是就在她抬头往河面望去的时候,居然看到一只用纸叠的小船由上头顺水漂流了下来。

    静虚师太心头隐隐触动,这情形很容易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在屋檐下的小河边放船,然后他们一起用手浇起水花,滑动波浪,将小船儿往水中间荡去。

    她还记得那时是多么无忧无虑,哥哥还教他一起唱小小船儿两头尖的歌谣,可惜后来哥哥们都长大了,各自肩负着彼此的家族使命而各奔东西,但她从不会忘记,直至家破人亡,那个与她最为要好的哥哥却被人当着她的面,生生灌以毒药给毒死了。

    她还记得当时哥哥绝望的望着她,露出最后一丝微笑,说:“小妹,哥哥不能保护你了,你一定要过得好好的逃出去……”他可怜的小身板浮肿得全是乌黑乌黑的,就像是谁在他身上泼了一层浓墨一样。

    静虚师太触景伤情,眼眶也忍不住有些发红。

    这一晃就过了几十年,白云苍狗一瞬间而已,而她已经渐渐老了。

    静虚师太长叹了口气,将目光从龙城上空收回,又调整了一下伤感的情绪。

    正当她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瞥见那只小船上好像写着有字。

    她觉得有些好奇,难道是哪个小朋友放船的时候许了一个什么美好心愿吗?或者是在上面寄托了他的一段渴望和忧思?

    静虚师太想着不禁嘴角含笑,但多少看起来有些苦涩。

    她沿着河流跟着小船下行,渐至一处转弯地段,那船儿便慢慢飘到了河边,静虚师太忍不往小船里望去,这回她可是看得明白了,只见小船上用墨笔写着一个略微粗黑的“一”字,在“一”字下面又写有一首诗。

    字迹工整,甚为娟秀,定然是一位女子所写,而诗的内容极为简单,但却又惊心动魄。

    深宫无锁近黄昏,三尺白绫四更沉。五日行舟无人至,便是行宫断肠人。

    静虚师太对诗词并没有多少见解,更不知道这首诗写得好还是不好,但她却轻易的从诗中读出了一个女子无奈而幽怨的绝望。

    她甚至想象得到,那种绝望的心情是否就如同当年他最亲爱的哥哥一样,最后一个人孤苦无依的那种不甘与无助。

    她心弦颤动,本来对此事可以当做无视,可毕竟出家人慈悲为怀,如今既然见了,又哪能装得不见。

    更何况那船儿明明是要顺水去得远了,可不知为何却忽然飘到了她的跟前,难道这不就是一种既定的缘分?

    于是,静虚师太再无迟疑,决定去龙城里一探究竟,看看这放船的人,抑或是这写诗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居然有着如此哀绝得让人心疼的心情。

    不管事情如何,若然能救人一命,那便是修行的功德。

    只是龙城帝都是本朝国都,城郭甚为宽广,居中有几千万人,假若要想从中找到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静虚师太想来想去,自然是毫无头绪,最后没办法只能试着从诗中入手。

    她将小船置于掌中,双眼盯着那船里面的诗,试图从中寻找出一丝端倪。

    只是那横着一笔的粗字落入眼帘,就如同一道门闩紧紧的封闭了某些猜想。

    静虚师太可不会在这个字上浪费时间,真正所隐藏的某些信息只有在诗意里面。

    她不由轻轻读出了第一句诗,诗体简洁,她记着这深宫二字。然后再读第二句,她便又记着白绫二字。

    当读到第三句诗时,她略微迟疑了一下,又记着无人至三字。

    再看第四句,毫无悬念,那便是这个写诗的人已成为了死人。

    她读完就是这么想着,也算是给诗作了一个简短而贴切的总结。

    那么,这个即将要死的人到底是谁?只有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她才好有的放矢的从某一方面去寻找。

    可是她又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人要写这首诗却又将纸船顺水流出宫外?

    对于长久居于深宫的人,因为孤独和寂寞,难免会有哀怨的心情而无人倾诉,往往他们也会选择以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抒发寄托。

    但一个诗中处处透露出的死人又图的是什么?

    静虚师太想到这里已是豁然开朗。她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整体意思,微一思索,也既而明白了那上面的“一”字是何含义。

    也就是说这个写诗的女子是个久居深宫里的人,而这深宫,无疑指的就是皇帝居住的皇宫。

    只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者是这个女子住在里面过得不如意,便荒唐的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于是,她准备好了三尺白绫,打算在四更的时候用来自缢。可是从她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股脱离困境的求生欲望,于是她便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船上放在河水里漂出了皇宫。

    而且以五日行舟为限,如果还是没有人来救她的话,那么她就会选择死亡。

    至于那个显眼的一字,显然表示着这只纸船正是这女子放出的第一艘挽救性命的小船。

    也就是说,这个女子还有四天时间,才会在绝望中选择死亡。

    静虚师太想着手头不觉紧了一紧,这真是傻孩子,你这样写在小船上,若非刻意留心又有几个人会看到?

    而就算有人看到,又有谁能从深宫里救出你的生命?

    想到深宫,静虚师太不觉抬头往龙城皇宫望去,略微有些犹豫,但不过片刻还是暗暗定了定心神,同时又庆幸自己能够看到这只小船,但不管能不能救得这个人的性命,既然上天让她看到了,她也会尽力而为。

    不过最终的关键问题是,就算现在基本确定了对方的大体位置,可要想在皇宫里找一个人,然则比在皇宫外更艰难和危险得多。

    不过对于静虚师太来说,深宫再深也没什么,哪怕已时过境迁几十年,她相信依然记得一些。

    于是,她又将小船轻轻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缓缓滑动,让小船顺着河水流去。

    她的双目始终都没有离开小船,直到小船从河道的另一个拐弯处失去踪迹,她才有些失意的直起身来,端定了一下心态,便转身望着屋宇纵横的龙城,轻轻说:“龙城,我又回来了!”

    她沿着水流九曲,悄悄潜入龙城,又依着河流最终来到了皇宫外的某一个出水口。

    她抬头望去,但见城墙出于五丈之上,一墙之隔却是内外两个世界。

    此时天色尚早,静虚师太只是在附近徘回,直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才以轻功悄无声息的飘然而入。

    皇宫里岗哨林立,不时有一队队的禁卫军来回巡逻,只须一点动静他们便会警觉。

    静虚师太隐身于暗黑之中,也是丝毫不敢大意。

    她错开巡逻,仿佛轻车熟路般不时穿插屋檐阁榭间,只要看到可疑之处,她便会前去查看。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她早已预料到会是这种结果,因此也没过于在意。毕竟以她的盘算,只要那女子以五只小船的期限,也就是说她有五天的时间来找到这女子。

    而今天也只不过是第一天,她并不打算会在第一时间找到那女子,但起码她会利用这一晚将这个曾经熟悉又陌离的皇宫大致摸个清楚。

    第二天,静虚师太在城外不远的树林里寻找了一个安静的所在,准备休息个一上午,然后下午估摸着那女子又要放船,她便大可在昨日遇见小船的河道前方寻个最佳位置,准备来个守株待兔。

    当然守的只是那小船流出的出处,要想找到那女子,她知道光在皇宫里盲目寻找那绝对是找不到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五只小船串联成一条线,她每天守候一处分流汇总的岔道口,必然能循着小船的来源处寻找到那女子。但就在她睡得正安逸之时,树林里忽然传来一阵嗦嗦的声响。

    静虚师太一惊而醒,连忙起身伏在粗大的树干后,然后居高临下往声音来源处望去,只见两个人影仓皇而至。

    其中一人急急的说:“赵大哥,咱们这么跑也跑不脱了,眼看快要到了帝都,咱们不如分开跑,只要能活一个,咱们也要让主子知道,传说中西境鬼望谷的人出……”

    那人还没说完,但听唆的一声,一支羽箭破空射来,顿时将说话的那人射了个透心凉。

    那人滚倒在丛林之中,静虚师太隐约听见那人说了一声:“务必要让主子知道鬼望谷已经得到了一只展翅金雁的踪迹……”

    那叫赵大哥的大惊失色,也顾不得同伴如何,连忙往另一边逃去。只是还没逃出多远,便被两个灰影追上,其中一个灰影掷出手中冰锥,也将赵大哥刺死。

    这一变故来得突然,结束得也快,令得躲在树上的静虚师太几乎没有反应过来。

    对于那二人说的话,静虚师太极为惊诧,她自幼秉承自身的奇特使命,这次下山原本就是要与下一位“承平者”将一件由她秘藏的上古仙器与之进行交接,没想到无意中听到“西境鬼望谷”的传闻,这西境鬼望谷又是什么来历?

    传说中的展翅金雁,得金雁者得天下,这个传闻江湖早有风闻,可展翅金雁……正疑惑之时,又从另一面跑来两个灰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