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圣徒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章·慎杀原则

    渗的雷厉风行,的确是起到了震慑作用,短短三日,人们从不敢违背邺巫、三老,到纷纷到官府告状,这一切都在渗的暗中推动之下顺利进行。

    但随之问题也来了,依照卫国律法,凡死罪、死刑都要上报司寇府,如今渗在没有审问邺巫,定罪之后,上报司寇就私自处死邺巫,这已经违背姬龄制定的“慎杀”原则。

    渗的所做所为虽然让人拍手称快,但邺城中的氏族却将渗告到了国君处。

    卫国朝堂纷纷要求司寇惩治犯员。

    姬龄不得不从军营返回,准备参加大朝会。

    而另一边渗则是将自己关入牢中,他坦言只要姬龄一日未下令,免除他的官职,他就一日为邺城县令,要为邺城百姓申冤。

    可他自知自己已经触犯了律法,所以只能将自己关在监牢之中,于是便有了他在监牢之中,继续处理着邺城政务。

    说是处理政务,可是渗这几日,都在连夜审理邺巫、三老相互勾结,以河伯娶妻为名盘剥百姓的案子。

    邺城祭祀河伯一事由来已久,从前的苦主大多都死了,所以渗只能从近几年发生的人祀事件开始整理。

    可不查不知道,这一查渗才知道,自己将邺巫丢入河中,已经太轻了。

    邺巫以河伯娶妻之名,近年来迫害了近一百五十余生命,光以“鬼神”的名义,就可以让邺城百姓将城中美女献予他,供他取悦。

    在玩弄这些可怜的女子后,他又以献祭神灵的名义,把这女子处理掉。

    为了笼络邺城官员、三老等人,他甚至以招收弟子的名义,广招美女,收其为徒,以她们的身体去达成难以启齿的交易。

    其中的某些做法,更是刷新了人类的底线,或许在他们心中,除了士大夫这个阶级以上的贵族,其他人都是养在城中的的牛马,只要自己高兴,甚至可以让她们嫁给牛马等牲畜。

    渗在看到这些骇人听闻的罪行后,连夜写了许多奏折。

    就连传递文书的吏员,在见了这堆积如山的奏折,也是吓了一跳。

    “县令这是写了多少奏折?”

    邯郸成在见过正在收拾竹简的信使,不由向站在一旁的牢吏问道。

    牢吏不敢怠慢,眼前这位邯郸成,是出身邯郸氏的主簿,他知道眼下县中的政务大多都是处理,若是自己不小心得罪了他,只怕也会丢了自己这份差事。

    “不知道,县令是从三日前开始写的,这三日以来一直在写,等写累了,县令便叫人代写,由他口述。”

    邯郸成听闻后,微微颔首,对他道:“你去帮忙吧,我要再劝劝县令。”

    牢吏连忙朝邯郸成拱手行礼,随后便去帮信使的忙。

    邯郸成走进有些发霉的牢,便只听见渗还瞌睡。

    邯郸成只能小心翼翼在一旁等待,他不由在心里暗自叹息,县令啊!您这是何必呢?

    本来您是上卿的心腹,上卿之所以派您到地方来,就是想给您增加功绩,传扬士名。

    可您怎么不懂上卿的心意呢?

    上卿啊!要是您公文在早来一天,县令也不至于会触犯您制定的律法,将自己关进大牢之中,等您发落。

    上卿!但愿您不要受小人的蛊惑,宽恕县令吧!

    姬龄收到渗的奏折,阅后大发雷霆,当即便道:“来人为我更衣,我要觐见君上,有事参奏。”

    卫侯辄作为卫国国君,尤其是声名才能又不比臣子的卫国国君,卫侯辄可谓是兢兢业业,虽然他拼命想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明君,力图证明自己的才能不比臣子差,可国人们还是觉得卫国只要在司寇的带领下,就能成为下一个中原霸主。

    这让卫侯辄既觉得憋闷的同时,又在心理极为反感姬龄,只是他也成长了不少。

    不在向数年前,一样为了表示自己不喜欢姬龄,甚至连出席祭祀战死将士重要场合都不肯。

    不过姬龄也并非想曹操那样独断专行,而是在看到卫侯辄成长的同时,也在慢慢交还卫国权力。

    随着姬龄的交换权力,卫侯辄书案上的奏折也在不断变多。

    刚开始卫侯辄对奏折变多很是高兴,甚至每一封奏折都要亲自批阅,可当他书案上的奏折开始从三十斤变成五十斤、一百斤时,他这才知道批阅奏折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自古以来,当一个昏君容易,可当一个明君却是很难,光是每天要批阅奏折,就已经很累人了。

    更不说,还要面对每一个心思各异的臣子,与他们在日常中斗智斗勇,或许他当着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不会直接表露自己的心思,可他会通过几句话,就让陷入了他布好的陷阱。

    卫侯辄深知能混迹朝堂的,每一个都不是易于之辈。

    在卫国大臣之中,以祝鮀的心思最难看透,昔日卫国先君,灵公曾对他言,祝鮀此人心思深沉,绝不是他能对付的,此人绝不可重用,也不可轻信,只能以他制衡宗室、权臣。

    王孙贾可以信任,但他胆略见识略有不足,只能依附兵权,手中若无兵权,他则必死。

    孔圉才能是有,但死心颇重,需要警惕,可用其制衡他人。

    只要卫灵公在说到姬龄的时候,他长长叹了一口气,直言可惜他不是吾儿,否则卫国霸业可期。

    姬龄智慧超凡,绝非常人,他的志向远大,识人、手段、谋略、博物皆可比文王、武王二祖,可以用他来强盛卫国,但要处处小心,手中要留有后手,保命的东西不可少,必要时,可以效仿武公之事。

    卫灵公曾坦言,卫国水浅地狭,绝非虎子龙孙可以久居,姬龄一定会离开卫国的,到时候卫国只需向其俯首称臣即可,长保宗庙社稷。

    这番话,一直以来都隐藏在卫侯辄的心中,在卫国史册之中,甚至连一笔都没有提及过。

    正当卫侯辄在感叹昔日祖父托付君位时,宫人来报,司寇姬龄求见。

    卫侯辄先是眉头紧锁,脸色微白,随后又连忙对宫人道:“司寇前来,一定是有要事,快宣!”

    随后英姿飒爽,年轻俊郎的男子身穿官服,腰配麒麟玉,别剑的男子进入殿中。

    卫侯辄虽然比姬龄更加年轻,可在姬龄面前,他总觉得自己的气势被压了一头。

    姬龄先是拱手行礼,而后参拜道:“臣姬龄参见君上!”

    卫侯辄连忙让抬手示意道:“叔父来先君指定的辅臣,岂可对寡人行如此大礼,此前寡人早已下诏,免去叔父行礼,叔父这是做甚,叔父快起,快起,折煞寡人了。”

    姬龄则是微微颔首道:“君臣之礼,不可废,不过君上有命,臣唯有尊令而行。”

    “叔父此次前来,可是有事?”

    “幸得先君信任,命为臣执掌刑罚,主持国政,臣一直以来,不敢擅自专权,凡大事要事,必报予君上,今国中大治,百姓得生养,幸赖君上之德也。”

    “叔父过誉了,若非寡人得叔父辅佐,卫国岂能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