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圣徒
繁体版

第三百四十五章·公侯将相,宁有种乎?

    姬龄与郑国重修旧好,不是没有条件,他可以将原来攻打夺走的郑国土地归还。

    但条件是,郑国必须答应借道给卫国,卫国要经过郑国去洛邑朝见天子。

    郑国哪里不知卫国的打算,说是朝见天子,无非就是效仿楚庄王问鼎之事。

    不管卫国是何打算,只要卫国不进攻郑国,归还郑国土地,那管他是去朝见天子,还是去问鼎之轻重。

    郑国答应的很干脆,很怕是卫国会反悔,当日便与宰予签订了盟约。

    不过有人劝谏姬龄,说要提防郑国行晋惠公之事,姬龄并没有怪罪这位劝谏的家臣,反而赏赐他,对着御史和忠臣道:“诸臣敢于谏言,为我拾遗,忠于职守,可为诸位表率,当赏!”

    最终这位敢于谏言的中山季常,被赏赐布帛、钱粮,升任常侍。

    时时跟随在姬龄身边,规劝他的行为,当然两人的言行,还将被撰书吏记录在史书中。

    这基本等同于一步登天,而且还有幸录入史书。

    自从中山季常升任常侍后,他的府邸门庭若市,不乏有送礼,想叙旧,碰运气的人,但中山季常都让管家将礼物退了回去。

    只是有一个年轻人,却找到他,中山季常与他交谈后,发现此人学问、见识非凡,于是便将留在府中,时时询问。

    “其实上卿未必不知道郑国有违约的可能,但对于上卿而言,郑国违约,不过是给了卫国一个可以攻打郑国的机会。”

    中山季常听幕僚王孙驭的人说了这句话之后,立刻点了点头。

    “子车,何以教我?”

    “季常,可知对于端木大夫等人而言,他们明明知晓其中奥秘,为何引而不发?”

    “为何?”

    “端木大夫、颜大夫,他们出身孔子门下,孔子素以仁德君子要求弟子,端木大夫等人,即不想因为这么明显的事情,使得自己违背仁德,同时他们又知道,如今的玄麟府中,孔门弟子占之六七,剩下的才是各国士人。”

    “且不说,日前上卿曾在城外遭遇刺杀,单单就幕僚中也隐约有乱象。上卿厚赏季常即是想凝聚人心,也有树立榜样,借季常之事,钓出潜藏在暗处的奸细。”

    中山季常吃了一惊,拱手道,请教:“那这该如何是好?”

    王孙驭瞅瞅中山季常道:“季常放心,只要你不是奸细,装作不知情,自然可保平安。”

    果然,在姬龄厚赏敢于谏言的中山季常后,又有无数家臣、御史、幕僚上书谏言,让姬龄厚待士卿,重塑世爵制。

    姬龄将这些上书的家臣、幕僚区分出来,一一登记上墨麒麟暗查的名单,随后批了一个‘阅,再议’三字。

    可这在有心人看来,一定是姬龄也想让自己的官爵世袭给自己儿子,所以没有拒绝,但他有是好虚名的人,所以不好自食其言。

    于是上书恢复“世爵”的人就更多了,就连不少孔门弟子中,也有人在推动此事的形成。

    对于孔门弟子之中,有人参与,姬龄倒是没有意外。

    毕竟孔夫子的学说还有“克己复礼”,它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

    “周礼”是西周以来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它是用来维护奴隶制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

    如何对待“周礼”,这个问题正表现了孔子作为从奴隶主贵族转化的封建主阶级思想家的特性,特别是表现这个阶层的保守性一面。

    孔子不仅和旧制度旧思想有着联系,而且他能意识到“礼”作为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对于新起的封建地主阶级也同样是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一套等级制度,他们也无法统治下去。

    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孔子这样的看重“礼”,完全是为了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但是他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等级制”不仅是奴隶社会的特征,也是封建社会的特征,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加区别地维护它,客观上是有利于奴隶主贵族保持其统治地位的,这就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儒学有进步的地方,也有保守的地方,这是姬龄早有知道,虽然心中早有准备,可当姬龄看到有司马耕的奏折时,姬龄不由面色一沉。

    家臣山看到主上的脸色极为难看,不由关心的问道:“主上,可有什么不妥?”

    姬龄摇了摇头,对着山道:“山啊,你跟随我也有十年了吧?”

    “回主上,有九年十个月。”

    “九年十个月!多么不容易啊!我至今还记得,与你相遇是在一个深山,那时的我刚刚入世,你还是一个野人狩猎为生,此后我曾你向你许诺,若我成功,你就不再是野人奴隶,而你就会成为我的家臣。

    后来卫肴欲侵占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不肯,可是手中又没有武器、士卒,于是我们便削木为刺,将刺、勇、器义等几人,任命为伍长,管理队伍,在草草训练以后,我们冒死伏击了卫肴的前军,好在没人胆怯,所以我们击败了卫肴。

    此后我向你们宣誓,此后但凡卫我效力用命之人,我一定不会让他吃亏。

    按说,我们做大,我也成为了卫国执政卿,也该让你们的子孙无忧才是,可你我深知,卫国现在不过是虚浮的幼虎,虽然这只幼虎在逐渐成长,但它只要停止进食、发展,那它只会又重回昔日的老路,变为他人的美食。

    卫国还不够强,称霸天下的道路上还有晋国、齐国、楚国、吴国几个强大的帮手,现在的卫国不能有太多食其禄,不务实事的世勋,所以这也是我推行‘非军功不爵’的原因,只有逼迫世勋贵族,主动务实,为国效力,为自己厮杀博功,卫国才能不断变强,最终有统一天下的可能。”

    “主上!不管他人如何想的,山唯主上之命事从,主上要我上刀山,山便上刀山,不退却一步!”

    “山,你的忠心,我是知晓的,可是有人从不知足,他们不要自己的子孙享尽荣华富贵,还要求卫国必须要为他们服务,他们说:卫国不是卫人的卫国,而是卿大夫的卫国,卫国不能用低贱,凭借自己才能、拼搏的人为官。

    他们高兴,便赐予官职、军功,若不高兴,死了便罢!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生来高贵?凭什么他们生来便拥有一切?”

    “公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