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圣徒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八章·子贡见闻(中)

    姬龄也不由得感慨,此时的孔丘已经不同于年轻时候骂季氏“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青了。

    他在齐鲁跌打滚爬二十多年后,已经看透了人心,义和利,并非是绝对的对立。

    至于说他食古不化?他迂腐?

    这是误解,孔丘明明也是个现实主义者!否则,他会寻遍诸夏,拜了无数个老师,将他们的思想兼容并包?

    否则,他会半推半就地接受死对头阳虎的邀请,作为阳虎之党出仕中都宰?

    能教出行业各不相同,思想成就也偏差极大的孔门弟子们来?

    虽然,此人时不时还是会理想主义一把,比如在得到放手治理一邑的机会时,依然是将仁爱和礼乐作为一招鲜的法宝。

    治一千室之邑,或许可以靠道德和人格魅力维持,但若执掌一千乘大国,不出漏子才怪。

    子贡却不知道姬龄心中所想,他觉得时机已经到了,正要摸出怀中的简册,向姬龄推销夫子的理念。

    却见姬龄换好衣服后,起身道:“子贡,可愿意随我去新建的匠工区一观?今后我们的大计,可在那里。”

    子贡只得又缩回了手,默默地起身,垂手跟随在姬龄身后。

    出乡寺后,走了没多会,只见靠近溪水下游的地方,已经建设成了一个的匠工区。

    此处虽是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有自朝歌的工匠,也有从洛阳花费重金挖来的少数织工、弓匠、车轮匠等。

    姬龄,自此以后,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器物,垣乡自己就能造出,不必再去新郑国、卫国朝歌市集上购买。

    而其中最热闹的,当属围在烧窑边忙碌的那些洛阳陶工,子贡猜想,方才他所用的精美陶盏,应该就是在这里烧制出来的。

    但以他的想法,若是以此物贩卖给国人,或许能挣些利。

    但终归是薄利多销,瞧这些烧窑和人手,每月也仅能供应几次,利益不大。

    姬龄所说的大计,究竟是什么呢?

    正在忙碌的陶翁远远见到姬龄后,便连忙过来拜伏道谢。

    经子姬龄一询问,得知他们已经在此安定了下来,每日都能吃饱饭,待遇与自由的国人并无区别。

    “托君子之福,六十以上的老者每日都能食豆羹一餐,五日有一顿肉食。麦熟之后,吾等又吃上又软又香的面饼和炊饼,族人们都已经乐于此地,连思乡都忘了!”

    陶翁面色红润,看得出日子的确过得不错。

    又软又香的炊饼?那是什么东西,带着好奇,子贡继续跟在姬龄身后前行,又进了一间新建的铸房内。

    只见里面摆放着少量黑色的黑金(铁),以及青金色的金(即青铜),铸匠挥舞着铜锤在叮叮当当地敲打不停。

    还有木匠在切割打磨木材,用火焰将其輮弯,手脚粗糙的国人老农,则对着木板上墨线所画的式样指指点点。

    端木赐看出来了,这是在制作农具。

    俗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话放到农人们身上也是一样的。

    所以姬龄对于新农具的改造,也十分重视。

    传说上古之时,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自此以后,“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但到了春秋时代,这些原始的农具已经显得落后了。

    在垣邑,一人踏耒而耕,每日不过十亩,费时费力不说。

    而近几十年所新发明的工具犁,也还处于最原始的状态,效率不高。

    于是姬龄的农具,便命令在春耕拜服姬龄的桑区开始制作曲辕犁。

    如今锄头由游村,这个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大后方生产供应,而锄头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自然由姬龄垄断并为治下的百姓提供。

    当然,锄头也采取分级供应,最优先供应给军人及其家属,以鼓励百姓积极参军。

    之后便是姬龄所属的各级官吏,最后是为姬龄服徭役,以及参与修建各项工程的百姓。

    除上述之外,一般百姓还可以通过缴纳一定粮食购买或者租借。

    曲辕犁暂时不售卖,只赏赐给有过或者亲近家臣。

    据历史考证曲,曲辕犁,是唐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它的出现是古代华夏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而现在所使用的犁还很落后,犁得进一步发展还要等到汉代才初步定型。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

    姬龄可等不到唐朝,所以只能先将曲辕犁拿出来,大力发展生产力。

    果然,自曲辕犁拿出来以后,以往需要五人才能使用的犁却变成一人就能使用。

    得以解放的生产力,也被姬龄引导入了各项工程的的修建,正因为曲辕犁的使用,所以垣乡的各项工程也加快了进度。

    姬龄、子贡眼看着曲辕犁已经打造出来了几个:犁头呈V字形,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

    因为铁料有限,其余位置如犁壁,还是硬木制作。

    但也比原始的犁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

    桑区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曾对代田法看走了眼,但他农稼经验丰富,在扛着这些农具在地里试过之后,自然明白其好处。

    他声称,只要有牛马拉犁,或者两人耦耕,则一夫挟五口,一日足以治田五十亩!如此一来,夏种粟米的效率,大概能比原先增加五倍。

    这个结果,姬龄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过,目前较为严峻的问题是,垣邑急需大量牛马,或用来犁田,或用来拉磨、转动龙骨水车。

    姬龄的府库已经没有钱帛了,他之所以盼着子贡前来,要知道子贡是有名的儒商,他经商多年,相必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更重用的是姬龄就指望他能用垣邑出产的东西在周边货殖,弥补亏损。

    子贡一直跟在姬龄身后,见其所见,若有所思。

    之前他还觉得,姬龄和他的夫子,两人在治理国家的思想极其相似。

    但在垣乡走了半圈后,子贡又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或许有所偏颇。

    两人所走的道路,其实是很不相同的。

    垣乡民众彼此之间讲究信誉,相处和睦,是因为丰衣足食,又有顾巫等巫祝不断颂扬姬龄之功绩,这不是推行礼乐的结果,而是倚仗神灵。

    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之所以绝迹,是因为姬龄颁布了严格的法律,违令者将受到惩戒。

    据说,连他身边的家臣犯错,也必须受罚。

    此外还有像《农时令》、《战时令》、《垦荒令》、《七十二军律》、《匠工律》等多种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