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圣徒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兵者诡道也(下)

    姬龄并不想打仗,可奈何此时的世道就是如此。

    姬龄正与姬铎埋伏着,突然,远处响起了些许杂声。

    姬龄军的哨兵循声望去,满脸的警惕。

    当几名哨兵抵近,树丛中的哨兵看清楚了对方的装饰打扮。

    “是咱们的弟兄。”

    大树上的哨兵对埋伏在大树周围的哨兵低声道。

    那些如临大敌的哨兵也都是齐齐的松了一口气。

    很快,几名战马都是汗渍的哨探被带到了姬龄、姬铎跟前。

    “主上,卫宜军距离我村还有五里。”

    哨探喘着粗气,对姬铎、姬龄拱了拱手。

    “他们现在正朝着我村奔去,大约有一千余人,目前他们已经丢弃许多重物,极速行军。”哨探补充说。

    姬龄的脸上露出了冷笑。

    “既然鱼儿上钩了,那咱们就不能在这里窝着了。”

    姬龄故意的摆出了一幅主力部队倾巢而出,出征攻打曹国的假象。

    为的就是将隐藏的卫宜大军给调出来。

    果不其然,他们刚出动,隐藏在暗处的卫宜军就按耐不住蹦出来了。

    “传我军令,整理装备,准备出发!”姬铎大声喊道。

    “诺!”

    传令兵大声领命,旋即朝着隐蔽在山林中的姬龄军弟兄奔去。

    “主上有令,准备出发!”

    “主上有令,准备出发!”

    传令兵的声音在山野里回荡着。

    方才还满是荒草的野地里,突然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士卒。

    他们一个个浑身披着树枝荒草,宛如野人一般。

    很快,在姬铎的率领下,三百余名的士卒开始了急行军。

    他们抄近路,穿越山间小道,很快就抵达了下邻村到游村的必经之路,下邻河河畔。

    下邻河乃是一条自西南流向东北方向的河流,最终汇入黄河,流向大海。

    此刻的下邻河河畔草长莺飞,嫩绿的小草铺满了下邻河两岸,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刺,你带人渡河,到对岸的狭道埋伏,没有姬铎命令,谁也不能发出半点响动。”

    姬龄指了指下邻河的对岸。

    “待我们击溃了敌军的时候,你们截住他们的退路,务必不能放过一个人。”

    姬龄恶狠狠的道:“我们要全歼这一股山匪!”

    姬铎也在一帮连连点头。

    “姬铎大人,您就瞧好吧,要是放跑了一个,我……我……”

    “好了好了,不要你发誓。”

    “只要你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就行。”

    刺也是豪气万丈,对此战充满了自信。

    “器义,咱们就在前方埋伏,待那些敌人溃散的时候,我们在弄出动静,佯装上千人,咱们再出击。”

    下邻河上有一座吊桥而已,顶多一次性容纳数人并肩通过。

    所以姬铎命令几人先行排查,前方敌情,待安全以后在行出击。

    姬铎下的军令极大补充姬龄的不足,并且还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灭掉卫宜的一千大军,解除游村的威胁。

    姬龄的士兵没有经历过实战,所以姬龄只能尽力安抚他们紧张,让他们尽力不要在在战场上出现纰漏,因为他们一旦出错,很可能会导致全军的溃败。

    况且在每日训练歇息的时候,姬龄都让各级伍长一再强调军纪,见缝插针的进行操练。

    姬龄军现在虽算不得一支强大的军队,可是也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了。

    如今只要经历这一次的实战,那么这一支军队也算是成了。

    三百余名士卒快速过河,并埋伏在狭道的两侧,刺带领一百人,在周围布置好干草,并准备火折子,只等军令一下,他们即刻点燃干草,将周围的五十堆干草一起点燃。

    待布置好干草以后,他们静悄悄的,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的融合了一体。

    可是他们左等右等,那扑向游村的卫宜大军始终不见动静。

    “姬铎大人,敌人会不会觉得不对劲,不来了?”

    作为姬龄任命的屯长勇,没有看到一点卫宜军的人影都没有,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怎么,熬不住了?”

    姬铎望着勇这名年轻的屯长,笑着问。

    “这等了半晌都没见动静,我担心他们察觉到不对劲,退回去了,那咱们趴在这里,就瞎耽误功夫。”勇开口说道。

    “不到最后一刻,你怎么知道是瞎耽误工夫?”姬铎笑着反问道。

    “这都已经是半夜了,我觉得他们不会来了......”

    勇指了指有些暗沉的天色说道。

    “打仗可不是靠猜测和感觉。”姬铎语重心长的教导说。

    “哨探既然没有来禀报说敌军退回去了,那说明敌军还在来这里的路上,只是他们走的慢而已。”

    “况且天怎么黑,路都看不见了,走慢点也正常,我们若不是人少,对这里很熟悉,只怕也会走得很慢。”

    姬铎耐着性子,举例道:“这就像是打猎一样,要想当一个好猎人,那就得沉得住气。”

    “要是你埋伏的时候沉不住气,主动的暴露了自己,那猎物会受惊被吓跑的,到时候你就会饿肚子。”

    “有时候老猎人为了打一只猎物,会在猎物常出现的地方,一趴就是一两天......”

    勇在听到姬铎的一番教导后,也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倒是我忘了打猎这会一事了,只是想不到,这打仗和打猎也是一样呀!”

    勇在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学会了一点点有关于战争的知识。

    “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急都不行,记住打仗得耐心点,沉住气,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想办法赢,获取胜利,这样你的兄弟们才会少死一些。”姬铎拍了拍勇的肩膀说道。

    “姬铎大人,您的话我记下了,以后我都要耐心点,沉住气。”

    勇认真的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

    姬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姬铎没有改变进军的路线,他知道姬龄想要以战代练,尽快提高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所以姬铎只能在战争打起时,尽快的结束战斗,以减少损失。

    毕竟在姬铎看来,以三百打一千,这是根本不可能取胜的事,可姬龄却认为,战争拼得不是人数,而是天时、地利、人和、武器装备、信念等综合因素。

    如今虽然我方处于劣势,但我在天时地利人和上,皆占有一定优势。

    况且战术安排上,安排的是前所未有过的夜袭伏击战。

    只要抱以必死之心,与之一战,此战就是不胜,他们也可以退守游村,据险而守。

    姬龄说动了姬铎,最重要的是姬铎也想试试这种前所未有的战术,如果成功,那么他姬铎的名字,将会青史留名,并且着重记录此战。

    如果失败了,不过是一死罢了。

    此前赫赫有名的孙子,已经是姬铎最推崇的一名军事家了,如今姬龄的智慧让他看到了,与孙子比拟的兵法,他如何不激动呢?

    据说孙子著有无上兵法,姬铎虽未曾亲眼曾看过,但据说孙子在兵法中曾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等五将之法,这竟不由与孙子之兵法契合。

    姬铎想想也知道,姬龄一定是学过孙子的兵法,这才引用孙子的论述。

    既然姬龄懂得兵法,那么姬铎也不会再觉得,卫宜一方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