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河山永在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黩落的试卷

    “两位大人,这是本房挑选出的较为不错的试卷,请主考官过目。”

    听到这话语,邝埜也是停止了跟胡濙的闲聊走了过去。

    而胡濙作为此科的知贡举只负责现场的维护,并不参与阅卷当中,他也乐得清闲。

    见邝埜走了后他也是背着手下去巡视各同考官去了。

    “邝尚书,咱俩一人一半?”苗衷提议道。

    邝埜摇了摇头,“给我一小半就行,你考中过榜眼,水平比我高。”

    在这点上,邝埜不敢托大,人家苗衷当年是一甲进士,还编撰过实录,学问方面自然要比他高上一节。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水平而耽误了学子。

    苗衷在这方面也没谦让,学问人有学问人的高傲,所以也顺着邝埜的意思分出一小部分给他,自己留了大部分。

    随后两人便开始了沉默的阅卷环节。

    苗衷阅卷速度极快,基本上看上两眼便能把试卷分出等级。

    而邝埜的速度明显就要慢上许多,苗衷每阅完三张试卷,他才能阅上一张。

    倒不是因为邝埜看的仔细,而是苗衷常年伏案于书海,基本看一眼文章的立意,扫一段内容就能判断出好坏。

    不像是邝埜久经官场,有些疏于学问,导致还得阅个大概才能得出结论。

    半个时辰过后,苗衷眼前的试卷已经见底。

    “邝尚书,要不再给我点?”

    邝埜闻声看了过去,有些尴尬,随后便将自己身前还没阅完的试卷全递了过去。

    “剩下的还是你阅吧,我也下去看看各房的情况。”

    苗衷没推辞,只一把接了过去。

    ……

    同考官阅卷的地方离邝埜他们只隔了一个屏风。

    说是房,也不过是隔间。

    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方便监督,二也是为了方便交叉批注。

    这个时间点上,各同考官的阅卷工作都已经进入到了尾声。

    剩下的只是在之前觉得不错的试卷中再次对比,挑选出本房最终呈递的名额。

    看着前面胡濙闲来无事拿着张试卷浏览,邝埜在巡视完一圈后也是随手在一摞试卷中抽出一份查看。

    “邝尚书,您拿的那张是黩落的试卷,好的试卷在这边。”

    一位同考官注意到了这一幕,以为邝埜不清楚情况,于是好心的提醒。

    “嗯,我知道,我就随便看看。”

    邝埜也确实没有说谎,他就是有意从黩落的试卷中抽的,想看看落选学子们的水平。

    听到邝尚书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就不再多说,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

    邝埜先是看了看这份试卷的考官评语。

    “文章散漫,学而不精!”

    “本经尚可,四书不通。”

    两位同考官的批注大差不差,都是对这名学子的文章报以否定的态度,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份试卷没有可取之处。

    邝埜也是饶有兴趣的回到文章的开始,从头慢慢的读了下来。

    一开始他还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但是当他看到这份试卷策问的答案时,邝埜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有意思……”

    “邝尚书,怎么了?”

    胡濙正巧要回去,经过邝埜的身边,听到他的这句惊讶,也是停住了脚步了,看了过去。

    “胡老,你看看这张卷子的策问部分,实乃大才。”

    邝埜把试卷递了过去。

    “策问?”

    带着疑惑,胡濙接过试卷仔细的看了邝埜所说的部分。

    看了许久以后,胡濙也是咋舌。

    “这策问写的确实精彩,文章内容高瞻远瞩切实可行,条理清晰,这对时局的洞察能力和以及反映出来的治国能力都是上乘,不像是学子能写出手的东西。”

    “是啊,都像是讨论时政的奏折了。光看他对蒙古部族朝贡一事的论述就能看出他的眼光长远。”

    胡濙点了点头,同时视线落在了两位同考官的批注上面。

    “这……”

    邝埜知道胡濙想说什么,也是先一步解释了这评语的原因。

    “同考官们的评语没有错,我看了这份试卷的前部分,四书文和五经文做的属实是差些意思,无论是立意还是文章都难以评为上层。”

    顺着邝埜的话,胡濙也是把试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最终得出的结论跟批注相同。

    此子是头重脚轻,偏的严重。

    要是他四书五经也能做的如策问这么精彩,那胡濙相信今年的状元都能提前定下来。

    毕竟上了殿,圣上问的也是时政相关的问题,跟他策论的思路相同。

    “可惜了……”

    胡濙感叹的摇头。

    “胡尚书,我倒觉得这卷子也可以留下,到时候大家一起评评,比较比较。”

    “也可!”

    胡濙也是认同邝埜的建议。

    这份卷子确实放下还可惜,拿起来还对不住其他学子的努力,整体来看就属于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抉择。

    “两位大人,还需要继续在黩落的试卷中翻找翻找吗?”

    同考官们注意到了两位大人的对话,也是把目光纷纷转向那一摞黩落的卷子,心中有些莫名。

    大家都是历科的佼佼者,自觉着不可能看走了眼,更不可能走了大眼,以至于两位大人都觉得黩落中有好的文章。

    邝埜对此只是摆摆手,“不必了,就如此吧,本官相信各位的眼力出不了差错。”

    “而这张就当是他的运气了!”

    晃了晃手中的试卷,邝埜没有继续深究黩落里到底还有没有隐没的人才。

    毕竟运气也是科举的一部分。

    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或者说天意如此!

    他觉得让学子们早点认识到这一点,总比在官场浮沉了几十年,回首才豁然醒悟的要好。

    比如说苗衷。

    他比邝埜还要年长几岁,现在也不过是个侍读学士,与他同期的那些人很多都成了地方大员或者在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

    甚至跟他一起侍读的小辈曹鼐,现在都已经入了阁,参与政事。

    你能说他运气好?

    但知道后面发生在苗衷身上的事情,谁又能说他运气差呢?

    上天有时候就是愿意这样逗趣世人。

    让人难以预料自己的未来……

    就像是邝埜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举动将会引发怎样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