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开始:历代华首陆续降临
繁体版

118、英年早逝的父子

    天空中出现一行信息:

    南朝-刘宋第五任皇帝

    宋孝武帝——刘骏(公元430年—公元464年)

    刘宋前一个来的是第三任,显然第四任跳过了。

    见老刘家来人了,刘裕、刘义符、刘义隆等人连忙上前。

    与之解释后,刘骏朝众人一一行礼。

    刘义隆此刻并不是很开心,隐隐猜到了什么。

    问道:“第四任皇帝是不是刘劭?他人呢?”

    刘骏连忙一躬身:“回父皇,刘劭篡位后,我率军讨伐,已将他诛杀。”

    “他在位多久?”

    “三个月。”

    刘义隆无奈叹气:“唉…未满一年者来不了…”

    刘裕拍了拍刘义隆的肩膀道:“不来也好,眼不见心不烦。这等忤逆之子,没资格重活一世。”

    刘义隆一拱手:“父皇说的是。”

    随后,刘裕带着刘骏前去面见刘邦。

    在其宫殿内,讲述自己登基后所做之事。

    刘骏很自信的讲述着自己登基后都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士,整顿刑律等。

    而后又任用颜师伯等将领击溃北魏,取得了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

    以及推崇孔学,弘扬佛门,鼓励文学。

    听得刘裕、刘义隆连连叫好,听得拓跋珪、拓跋焘一脸阴郁。

    高座上的刘邦也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再后来呢。”

    刘骏:“没有了,后来我就病逝了。”

    刘裕等人没有察觉,但刘邦的眼神何其毒辣,他一眼便看出了刘骏这句话的心虚。

    “寡人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若不说,等后面来了新皇,寡人一问便知。到时…”

    刘骏打了个哆嗦,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刘裕、刘义隆还在笑呢,突然一下觉得事情不对,笑不出来了。

    刘裕一怒:“老祖宗与高祖在上,你还敢撒谎?!还不速速如实招来?!”

    刘骏连忙磕头说道:“高祖恕罪,我…我…”

    刘骏是一个前明后昏的皇帝,国家稳定后开始好酒奢靡、贪财好利,且居傲自满,大兴土木,扩建宫室,墙上和柱子上都用锦绣装饰。

    还没完,这小子还毁了刘裕的所居密室,兴建玉烛殿。

    最后他死也是死在了玉烛殿。

    听完之后,刘裕气得是吹胡子瞪眼。

    心说:你兴建就兴建嘛,你毁我密室干嘛?

    刘邦揉了揉太阳穴,其实刘骏除了执政后期奢侈了点,倒也没什么太大的过错,起码没有肆意屠杀,压榨百姓之类的。

    所以刘邦最后赏了他十大板,算是小惩。

    且不允许自杀复活,让其好好疼上一段时间。

    次日。

    众人本来是打算出城的,但留了个心眼子,多等了一会。

    以免又出现之前那种前脚出城,后脚关城的情况。

    果不其然,还真就被众人给猜中了。

    相隔一天,龙吟再次响彻在了天际。

    就见天空上写:

    北朝-北魏追封皇帝

    魏景穆帝——拓跋晃(公元428年—公元451年)

    北朝-北魏第五任皇帝

    魏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40年—公元465年)

    濬:jùn

    拓跋家的人赶紧上前。

    拓跋焘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长子拓跋晃,双手颤抖。

    “儿…儿啊…”

    拓跋晃睁开眼睛,看见自己的父皇,瞪大眼睛。

    “父皇…?孩儿这是…在哪?”

    拓跋焘赶紧抱住拓跋晃流泪:“儿啊,是父皇对不起你!对不起那些受到连累的人们!”

    拓跋晃:“父皇…?您这是…?”

    “当年是父皇怪罪了你…害得你郁郁而终、英年早逝…!我悔恨、我自责!当年听信了那宗爱的谗言!当年你做的许多事都是对的,父皇当年就应该支持你!”

    拓跋晃流泪:“父皇…你原谅我了…?”

    一旁的拓跋濬叹了口气。

    拓跋珪:“哎…嗯?来的是第五任?你是谁?第四任呢?”

    拓跋濬:“我是景穆帝长子拓跋濬,请问您是?”

    拓跋珪:“我是你高祖父拓跋珪。”

    拓跋濬赶紧鞠躬:“后世拜见高祖父,请问这里是…?”

    拓跋珪:“此乃皇帝城,每个皇帝死后都会来此,我问你,第四任皇帝是谁?在位多久?”

    第四任皇帝是五叔拓跋余。

    拓跋焘和拓跋晃瞪大眼睛。

    “五儿?!”

    “五弟做了皇帝?!”

    “但他只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宗爱杀了…”

    拓跋焘:“我焯它吗的!!!这天杀的宗爱!!!”

    “不过后世在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下登基为帝。并诛杀了宗爱、贾周等人,都动用五刑!灭其三族!”

    拓跋焘:“杀得好!不愧是我的乖孙儿!”

    拓跋晃拍了拍拓跋濬的肩膀:“儿啊…做得好啊!”

    拓跋珪:“好了,随我去咸阳宫吧。”

    …

    拓跋晃,拓跋焘长子,拓跋濬之父。

    拓跋晃是一个明慧强识、仁爱宽和的人,他深明佛法。在432年,他被册立为皇太子。在父亲拓跋焘攻打北燕和北凉时,他都留京处理尚书省事务,总理朝政。他为政精明,洞察细微,曾追随父亲攻打柔然,参与决策军国重事。

    然而,在446年,当太武帝下诏灭佛时,拓跋晃与父亲产生了矛盾。他多次劝谏父亲,但并未得到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拓跋晃私下设法保全了很多无辜的僧侣。

    在451年7月29日,拓跋晃被中常侍宗爱陷害,忧虑而死,年仅二十四岁。他被追谥为景穆太子,葬于金陵。在第二年(452年),他的儿子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追封他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总的来说,拓跋晃是一位有德行的太子和皇帝他的政治智慧和仁爱精神在当时备受赞誉。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早逝和父亲的政策分歧都令人深感惋惜。

    拓跋濬,拓跋焘之孙,拓跋晃长子。

    拓跋濬自小聪明敏达,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跟随在太武帝身边,被称为“世嫡皇孙”。

    在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的机会,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随后,在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下,拓跋濬即位为帝,年号兴安,诛杀宗爱及其党羽。

    在位期间,他平定了内乱,休养生息,改革官制,恢复了佛教,并开始建设云冈石窟。

    拓跋濬巡游天下时,亲自接见年高的长者,询问百姓疾苦。下诏让百姓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可有一个儿子不必从军服役。

    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六便病逝了。

    总的来说,拓跋濬是一位有为的年轻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对于北魏王朝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贡献和影响却长久地留在了历史中。

    刘邦:“父子都英年早逝啊,可惜啊…”

    拓跋濬:“没事的,我儿拓跋弘一定能做得比我更好。”

    黄帝点点头。

    秦始皇和刘邦看着黄帝点头,说明拓跋濬说的一定是真的。

    秦始皇:“赐父子二人上等房吧。”

    拓跋晃和拓跋濬:“谢始皇。”

    刘裕:“哎…”

    秦始皇看向胡亥等人说道:“今日不出城了,等到明日下午,若没来新皇,再行出城。”

    “诺。”

    众人一拱手,随即纷纷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