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勘
繁体版

二十二、细说或戏说

    等了一会儿,庞师爷从腰间掏出烟杆,又神秘兮兮抖抖嗖嗖的打开一个小纸包,往杆头里面塞了一些烟丝,点燃了,探向门后道路。按照他的说法,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毒气,也能探查里面没有邪气。

    “哟,您这烟还有这样的大用处啊?可以探毒啊?”周玉芳打趣,“敢情是自家的独特秘方吧?”

    庞师爷摇头晃脑,道:“丫头啊,可不忽悠你,你猜准了,我这烟杆头里的烟叶啊,还真就是独特配方。一杆烟抽出来,吐口气,不仅能辨别附近有没有毒气,还能发现有没有邪气。当然,邪气这一说,打从咱大民国开智以来,真说得少了,毕竟都认为那是满清遗留下的封建迷信糟粕,反正啊,信则有,不信则无,就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了。”

    郭婷玉等面面相觑。

    庞师爷眯缝着眼睛看了看烟雾的动向,说了声“还好”,也不熄烟,又把烟杆屁股凑在嘴里咂巴两口,晃晃荡荡走了进去,老人味十足,老气横秋的派头也十足。

    “他说还好是什么意思?”裘飞鹰低声问周玉芳。

    “你问我,我问谁?要是听不懂的外语,我还好翻译,这都是听得懂的中文,你叫我怎么翻译解读?你自己领会吧。”周玉芳白了他一眼,小声嘀咕,眼睛却不觉瞥向郭婷玉,那意思是问她能不能解读出庞师爷话中之意。

    “进去不就知道了吗?实践出真知,可比在这儿瞎揣摩好。”郭婷玉嫣然一笑,昂首挺胸走了进去,快步跟上前面的庞师爷。周玉芳这会儿动作顺滑,呲溜一下,插到了裘飞鹰的前面,让他殿后。裘飞鹰想起先前的一些小古怪,浑身毛骨悚然,回头看看身后,确信没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跟过来,竖起耳朵又听了听,没听到什么怪异的动静,这才松口气。他是后来者居上,匆匆往前走,险些挤上夹在自己和郭婷玉中间的位置的周玉芳。

    郭婷玉边走边问:“庞师爷,这鬼王爷冢里面,究竟埋的是什么人啊?”庞师爷道:“其实你我知道得不多,唠叨起来,寥寥几语,怕你失望。”郭婷玉笑着说:“没关系,知道多少说多少呗,反正都进了地宫,咱们也算是登门造访的不速之客,起码得对人家墓主人的身份知道个三瓜两枣。”

    “是啊,晓得些皮毛,也算是对墓主人的尊重,这样万一闹了邪,它起码对我们能客气点。”裘飞鹰急忙帮腔附和。

    “这种地方讲话得‘字正腔圆’,不能说些好听的话啊,什么闹不闹邪的?”周玉芳恼怒地瞪着他,“字正腔圆的意思你懂吗?该不会这四个字对你来说又是天外飞文,又想要我翻译解读吧?”

    解读什么呀?中文你解读不了,外语你也翻译不过来。裘飞鹰不服气,辩驳道:“就因为进了这种地方光说好话说虚假套话没用,所以才得端正心态,摆脱掩耳盗铃视而不见的鸵鸟模式,正视现实,发现问题,尽早做准备。”

    前面的郭婷玉和庞师爷觉得他说的话有几分道理,皆回头笑了笑。周玉芳秒懂,遂闭口不言。

    别看庞师爷走得有点快,他的走法有讲究,就像京剧角色一步压着一步走,颇为谨慎小心。又走了几十步,但见他停下脚步,鼓起腮帮子再次对着某个方向喷了口烟,依旧在观察辨析确认没有什么危险后头,这才继续脚下的步伐。

    郭婷玉心里动了一点小心思,觉得庞师爷的这个烟如果有用的话,可不该失传了,自己如果能够按照批判的态度,知道其中的配方秘密,那就好了。

    裘飞鹰憋了会,问:“庞师爷,这什么鬼王爷冢的名字听起来就怪怪的,不是人间的王爷,是鬼王爷,难不成里面埋着的那位贵人,真是阴间的王爷吗?”

    周玉芳其实也憋了半天,看他发问了,自己搭个顺风车,跟着问道:“庞老爷子,鬼王爷确实和袈裟村那位乱扔袈裟的天竺和尚没有关系吗?有时候传说不一定准确。”

    架不住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引诱,加上在这地下世界默无声息地行走,气氛容易变得凝固和郁闷,庞师爷终于说出来他所掌握的有关鬼王爷传说,不过在正式表述之前,他有意再次强调一次,这些内容,其实都是以前他兄长在书信中告知他的内容,不够详细,也未必齐全,提醒郭婷玉、周玉芳和裘飞鹰权且当作故事来听。

    “细说也,可也能是戏说。你们别较真。”

    “好的。”三位年轻人满口答应。

    论及这鬼王爷的来历,委实得追溯到那位天竺和尚。村民们建立了袈裟庙,把圣僧袈裟好好供奉。后来传出一个说法,以为袈裟有着特别的灵性和佛力,不管是谁,如果穿上了袈裟,脱衣后三日内,能够周身成功出现红色光芒者,就可神通达于天地,成为新的一代活佛。活佛会给当地百姓带来福祉好处,自己也能享受无穷无尽的供奉和荣誉。这个说法喧嚣日上,许多人因此剃度出家,和闻声赶来的真和尚一起,依次排队,等候着穿上袈裟圆上活佛梦。这梦想看起来距离现实如此之近,几乎触手可碰,毕竟从理论来说,只要穿上一件圣僧留下的衣服就行了,无碍无恙,后面就看自己的造化,能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分明是摆在眼前不捡白不捡的大便宜。本来不大的袈裟庙,人满为患,菩提树前,香火愈发鼎盛。孰料事情的发展,后面超出众人的预料,甚至到了迅速失控的危险程度。为何?因为人们惊恐地发现,曾经穿上过袈裟、满脸憧憬的真假和尚们,在脱衣三日内陆续暴毙身亡,而且死状都颇为恐怖,全部都是睡眠之后,一夜之间,活人浑身脱水变成了干尸。这种恐怖事件很快传达到了朝廷,皇帝亲自颁发圣旨,禁止任何人再再入袈裟庙试穿袈裟。一度丰盛繁华的袈裟村,很开变得凋零。袈裟庙被贴上封条禁止任何人靠近,菩提树变成一棵人人经过时都会绕行躲避的邪树,村民有的搬迁外地,不能搬走的,也对这些事极度忌讳,绝口不提“袈裟”二字。

    如此情景,一持续就是数百年,到了汉末,汉室颓废,皇帝的禁令名存实亡没人再遵守,于是又有人想起袈裟庙的那个传说,陆陆续续来到村中,破庙而入,穿戴袈裟。不幸的是,魔咒并没有被打破,活人穿戴袈裟后,在三日内周身脱水变成干尸的事情再次重复上演。直到最后,从西域来了一个番僧,长得五短身材,五官丑陋,皮肤黝黑,穿上袈裟后不仅没死,反而周身发出光芒,相貌变得好看了,长高了,皮肤也白了,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周围人们大为叹服,纷纷尊崇他为活佛。这个人倒也有些意思,表示自己曾经去阎王爷的鬼门关走了一趟,和地藏王菩萨对话后,承受天命佛德,回到人间行善,所以起个绰号“鬼和尚”。这个鬼和尚很有些本事,同黄巾军张角张亮张宝兄弟交相呼应,举兵反抗汉朝,占据了周围不少地盘,麾下部众控制好几座郡府。张角兄弟号称什么天公地公将军的,他也索性还俗称王,建立了“鬼王爷府”,震惊朝野。鬼王爷还设置官职,立朝听政,广拿后宫,本来跟随他的民众渐渐发现生活愈发艰难,甚有怨言,可惜顾忌他的法力和权力,敢怒不敢言。帝王往往都会在活着的时候,派人给自己建造陵墓,希望死后依旧能享受荣华富贵,鬼王爷同样不能免俗,从各地召集了数千工匠,强迫进入山野为奴,为他建设地宫。后来,朝廷从西凉征集重兵围剿鬼王爷,连战连胜,数月之内,收复失地。鬼王爷带着残兵败将仓皇出逃,还回到袈裟村,没想到袈裟村村民持械围攻,和追赶而来的汉军里应外合,大肆捕杀歼剿。鬼王爷惊恐之下,带着剩下不多的手下逃入深山,从此世间再也没有他活着的任何消息。也有人传言鬼王爷后来躲入已经修建好的陵墓内了此残生,也有人揣测他进入地宫后,被部下反叛弑杀,可终究没人能在群山荒野之中,找到那地宫真正位置所在。

    “直到清末光绪年间,朝廷的巡抚大员知道了这个传说,听闻鬼王爷冢立可能藏有让大清恢复气数的秘密,有了兴趣,所以给我兄长委派一个推山仵作的头衔,勉强算是七品官吧,让他带着人马前往勘探。”庞师爷叹口气道。

    郭婷玉和周玉芳听得目瞪口呆。裘飞鹰倒吸一口凉气,追问道:“可是,那袈裟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活人穿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干尸呢?”

    庞师爷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顿了顿,眼珠子转了转,嗓音倏尔变得沙哑起来,“那袈裟啊,有人说好像是被吸血鬼附体了,会吸纳活人的生命力啊。”

    大家听得毛骨悚然。

    “濮踏”!背后忽然传来一声动静。包括胆色壮大的郭婷玉在内,所有人都吓得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