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55章 异想天开的美梦

    房间里是点了不少灯,但毕竟都是油灯,只要位置坐的合适,耍个小手段根本不成问题。

    吕淑燕这么一个大呼小叫,让她连日来所塑造起来的形象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对之,老朱竟然没生气。

    仍然笑呵呵的端起酒杯,招呼人重新给吕淑燕满上后,笑呵呵道:“都端起杯,干了!”

    众人一块举杯喝了酒,便自己吃吃喝喝了。

    朱棣趴到桌上凑过来,问道:“老常,不会是你在搞鬼吧?”

    什么证据都没有,傻子才会承认呢。

    常茂茫然不解,道:“什么?”

    见有其他人注意过来,朱棣倒也没再多说。

    这个时候说出来,反倒是帮了吕淑燕了。

    经这么一事之后,至少在临安那几个公主眼里,吕淑燕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了。

    吕淑燕不知装的还是怎么,饭桌上一直都在努力憋着眼泪,看起来倒是好不凄惨。

    反倒是常玉婷在旁边,先给临安等人夹菜,又忙着照顾情绪低落的吕淑燕。

    吕淑燕进宫了数日时间,本来已经都快达成目的了,就连朱标对她都有了那么些亲近。

    可现在这事一出,她那些美梦怕是也泡汤了。

    心中虽然怀疑常玉婷,同时也觉着常玉婷的这种殷切是虚伪,但她却不能对此表露一丝不满。

    反倒,还得对常玉婷的照顾连续道歉。

    一顿饭吃完,吕淑燕心中别提多委屈了。

    与之同时的宰相府。

    胡惟庸等淮西党中比较活跃的几个人,在吃了年夜饭后便都跑去了李善长府上。

    他们平日私下相聚的时间也有限,毕竟也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天的政务繁忙到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在一起喝酒聊天呢。

    “明天就是洪武二年了,朝廷对外用兵也快结束了,封爵之事想必也快提上议程了。”

    他们这些人或许没有资格封爵,但李善长作为文臣之首,少不了得捞个公爵。

    世袭罔替之下,那可是满门的殊荣。

    李善长当初跟着老朱,不也正有此意吗?

    “你们说上位什么时候封爵啊,这建国都已经快一年了,怎么着也该提上议程了吧?”

    “着急个屁。”

    “该是你的迟早是你的,不管啥时候封那肯定是要封的。”

    “你不着急啊?”

    “我们这些人现在都算是功臣不假,但只有分出了爵位,在朝廷才会有不同的话语权。”

    瞧着下面那些人议论纷纷的,李善长眯缝着眼睛一句话都不说。

    他现在是中书省左相,掌管天下军政钱粮,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有没有爵位,对他都无所谓。

    即便没有爵位,也仍阻挡不了下面那些人对他的依附。

    这一屋子拜年的人,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众人在议论了片刻后,终于有人问道:“上位经常和李相问策,不知是否说过这方面的问题。”

    李善长都放不下权,更何况是老朱了。

    像这种问题,又哪会和李善长商量。

    即便是商量,那也不是发自内心的。

    李善长一个老狐狸又哪看不出这些来,对于这些问题,哪怕是老朱真的问了,他也不敢当真的。

    眼瞅着这些人越说越犯忌讳,李善长瞥了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立马会意,起身道:“大过年的,李相也该歇息了,诸位就请回吧。”

    大部分时候,胡惟庸也的确是李善长的代言人。

    他们过来目的就是为给李善长百年的,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那也没必要非得再留着了。

    顺着胡惟庸的话,众人纷纷拱手告辞。

    “李相为大明劳心劳力的,是应该好好的歇歇了。”

    “那我等就告辞了。”

    在众人陆陆续续都走了之后,李善长这才开口道:“吕郎中,你留一下。”

    吕本一小小的郎中,并没什么太大的功绩,夹咋在这些人中根本就不起眼。

    直到李善长出言喊他,众人这才注意过来。

    “是,李相!”

    吕本拱手作揖,转身应了下来。

    对吕淑燕进宫之事,胡惟庸也是清楚的。

    胡惟庸四下瞅了一眼,重新关上了门。

    “吕郎中教女有方啊,上位把令爱留在宫里过年了吧?”

    年夜饭可是家宴,吕淑燕能留在宫里显然是被当作家里人了。

    “用不了多久,吕郎中怕就是太子岳丈了。”

    吕本倒还算低调,这几日仍旧本本分分的。

    听了胡惟庸的恭维,微微一笑道:“若真如此也是小女的福分。”

    不管怎么说,这福分也是李善长给的。

    话说完后,又道:“也要多谢李相提携。”

    李善长之所以挑选吕本,不就是为了他能听话吗?

    吕本如此识时务,倒也挺让李善长满意。

    “常玉婷和太子一块长大,令爱要进东宫还没那么容易。”

    “还是要稳扎稳打,别太急躁了。”

    一向老奸巨猾的李善长,能说出如此明确的指示,只能说明他自己有些急躁了。

    旁边的胡惟庸无奈笑了笑,道:“另外乖巧懂事也是吕郎中的福分,不像在下家那逆子,整天不学无术不思进取。”

    胡惟庸中年得子生下胡硕,明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浅显言论,却仍不忍严加斥责。

    每天带着长随许传到处疯跑,他也不忍多说半个字。

    现在的胡惟庸也想明白了,反正他不像李善长那么好的运气,不可能以文官身份累积封爵。

    只要他多努力些积攒些家业,胡硕就是再能败也足够他挥霍一辈子了。

    对胡硕的纨绔,李善长早有耳闻。

    有些人天生不思进取,又哪能教育得了。

    李善长也就只是多次话里有话的叮嘱胡惟庸,别让他儿子影响了自己的差事。

    只要不牵连到李善长,胡惟庸他爱怎么教育儿子就怎么教育去。

    倒是吕本,道:“调皮的孩子往往最聪明,胡公子天资聪颖,等年纪大些后续就突然懂事了。”

    要能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了。

    “希望如此吧!”

    “以后还需要吕郎中提携呢。”

    哪怕他们谁女儿嫁给老朱,那不过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妃嫔。

    唯有与朱标这个地位最稳的太子结成亲家,那将来的地位才能够水涨船高。

    吕本强压着快跳出来的欣喜,道:“哪里,哪里...”

    “也得多谢李相和胡寺卿的铺路。”

    吕淑燕要连进宫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会有她即将进入东宫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