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21章 自作多情了

    晚上下了课,朱棣朱棡兄弟便喊了常茂出了宫。

    在路上,朱棣提醒道:“前几天我和老二去的时候还给先生带了束脩,毕竟是要找先生单独辅导,总得有个当学生的态度。”

    在大本堂他们和宋濂尽管也会以师生相称,但那总归是多了些旨意上的照章办事。

    而且,不说是常茂这个后来去的了,就是朱棣他们一早就在的都没给过宋濂束脩。

    朱棣他们现在既单独给了宋濂束脩,那他跟着他们一块去找宋濂请教,就总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

    更何况,他也一早就在寻思找宋濂学习了。

    这机会好不容易摆在眼前了,他也得好好的珍惜才是。

    “好吧。”

    “那我也不能失了礼,那就先买了束脩再去先生那儿吧。”

    在朱棡朱棣两兄弟的陪同之下,常茂直接去了最近的一家书坊。

    应天府文风昌盛,家有余财之人多会送子弟去进学,很多书坊会也就把束脩六礼备于一起供人挑选。

    有的人有钱,有的先生又喜欢奢华。

    因而,这些束脩各种价位的都有。

    常茂家里并不贫困,若太寒酸了未免诚意不足。

    而宋濂本人又比较简朴,买的太贵了难免又会让他不高兴。

    常茂和朱棡朱棣把所有的束脩都挑过了,才终于选了一份还算比较物美价廉的。

    付过了钱,三人直奔宋濂家中而去。

    书坊中,时任太常寺卿的胡惟庸恰好也过来买书。

    直到他们三人消失不见,这才从角落里旁边的书架后面钻了出来。

    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当即便马不停蹄的往李善长家中跑去。

    “李相,李相...”

    “今天学生去书坊买书,恰逢常茂和二殿下四殿下去买束脩,听他们那意思好像是常茂要拜师。”

    “看来,李相昨天和他说的话他是听进去了。”

    “学生见他们从书坊出来,马上就抄近路来告诉李相了。”

    宋濂和李善长住的不远,也就是同一条街而已。

    听了这,李善长微微一笑,道:“那小子还算有些天分,或许将来能在文官衙门谋个一官半职。”

    “凭上位现在对他的恩宠,只要他能一直保持下去,将来的前途也必然不可估量。”

    说着,李善长便让人准备了茶水糕点。

    “惟庸,正好你在。”

    “那你正好当个见证人。”

    这时候,师生关系分量很大。

    朝中派系联营,除了同乡姻亲之外,那就只剩下师生了。

    本来就都是淮西集团,要再加了师生关系,那他和常茂间的关系可就更铁了。

    换句话说,不管将来常茂走到哪步,那都有他李善长的一杯羹。

    “恭喜,李相了。”

    胡惟庸笑意盈盈的,嘴上不断的恭维着。

    他早年投靠朱元璋的时候也就是干些文书的差事,后来又当过宁国知县,吉安通判,湖广按擦佥事。

    直到去年,才因贿赂了李善长,被李善长的推荐出任了大理寺少卿。

    如此一来,两人自然就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李善长的关系,不也就是他的。

    不知过了多久。

    两人左等不来右等不来,都喝了好几杯茶了,也仍然不见常茂的影子。

    “许是少年人贪玩,路上耽误了些时辰。”

    事情突然间偏离轨道,也只能这样劝自己了。

    话音刚落,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老爷。”

    “常茂一早就去宋濂家了。”

    “现在,章溢和刘基也进去了。”

    听到这,胡惟庸手里的茶杯应声落地,李善长往日温文尔雅的大方脸瞬间便耷拉了下来。

    常茂要只是单纯找宋濂拜这个师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自己曾自恋的找上门要求给常茂答疑解惑不说。

    现在,竟又热脸贴着冷屁股给人家准备了这么多的茶水糕点。

    他好歹也是被朱元璋称为类似于汉时萧何的文臣之首,被一个小娃娃这样两次三番的轻贱,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放?

    瞧着这,胡惟庸当即拜倒在地。

    一巴掌狠狠甩在自己脸上,骂道:“都是学生的错,学生没搞清楚情况就乱给李相传消息。”

    “学生真是该死!”

    胡惟庸这么急吼吼的来给李善长送信,一来是为拍李善长的马屁。

    二来也是因为,常茂被朱元璋如此优待,将来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要能参与了常茂的拜师,与常茂关系也算是更进一步了。

    这与他自己的前程,多少也会有些帮助。

    谁知,一不小心却拍到了马腿上。

    常茂没来拜师,他没有了和常茂拉关系的机会,也着实是把李善长也得罪了一把。

    那厮也真是!

    他既不是来找李善长的,干嘛要在他面前买束脩。

    “惟庸,你这是干什么?”

    李善长很快恢复了笑容,一把搀扶起了胡惟庸。

    李善长既还想当这个淮西集团的大当家,那就得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之量。

    要因这个事情就去迁怒胡惟庸,那他更会让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了。

    不说是胡惟庸了,即便是常茂本人,他都不能有丝毫不满。

    至少,表面不能有。

    “宋学士是比老夫有学识,良禽择木而栖,常茂去找宋学士学习也没什么不少。”

    “同样都是在事君,不管是学找谁拜师,只要常茂能学到真才实学那就行了。”

    另一边,常茂和朱棡朱棣刚到不久,章溢和刘基便也来了。

    三人算是出于同乡,而且又都有贤才之名。

    因而,下值后常会相互拜访一块喝酒。

    在他们两进门时,宋濂恰好刚收了常茂的束脩。

    他们两倒是知道朱棣朱棡兄弟给了宋濂束脩,每天大本堂下课后还会跑宋濂家中请教。

    却没想到,今天还多了个常茂。

    前段时间,朱元璋祭祀社稷遇到大风雪要迁怒于仪曹,常茂站出来谏言恰逢章溢也在场。

    因此,章溢对常茂的印象很好。

    像常茂这个年纪的人,能有那样的见识实在难得。

    “常伴读!”

    章溢微微一笑,着重喊了一声。

    “章先生。”

    常茂也拱手作揖,认真回了一礼。

    “常茂要和二殿下四殿下一块来找老夫学习,你们俩有什么能指点的多少也教他们些。”

    读书人就双方的学生做些指点也是常有的事儿。

    章溢和刘基对常茂他们的指点作用要是很大的话,常茂他们也可以再去找章溢和刘基拜师。

    “好说,好说...”

    二人也都不是吝啬之人,常茂他们只要愿意学习,自然会对他们不吝指点的。

    “那今天就开始吧。”

    “你们也帮着老夫看看他们三个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将来要从哪方面下苦功读书。”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读书的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靠死记硬背。

    历史上,朱棡的风评差的厉害,朱棣也没读书的名声。

    但这个时候的他们,却都算是较有天赋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朱元璋的种。

    朱元璋能白手起家有今天,他们怎又能差的了。

    而常茂穿越之前,无论是原主本身还是常茂自己都不够机灵。

    但经由穿越事件后,他也多了以前没有的天赋。

    宋濂这些享誉盛名的文坛大家,也都对他的这种天赋赞不绝口。

    所谓人生来平等,那不过是一腔情愿。

    先不说贫富贵贱,也不说与生俱来的先天疾病,光是聪明愚笨两种差异就能把人甩出一条街了。

    前世的常茂从出生就平平无奇,上学之后好不容易混个前五名,人家颁奖的时候只给前三名。

    好不容易优等生的奖项扩大了,他却只能混个中等了,再怎么努力也再没办法前进一步。

    想不到的是,他有朝一日也会成为被老师夸赞的好学生。

    在宋濂三人商量下,很快就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短板做了归纳,也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规划做了建议。

    在宫门快要落锁的时候,常茂他们才从宋濂家中出来。

    不愧是文坛大家,三言两语就能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