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10章 被背黑锅

    夜深人静。

    大风雪过去的天气瞬间冷了不少,炭盆里的火苗幽幽的跳动着火光。

    “你说老四搞了个靖难?”

    朱元璋坐在火盆前,把烤好的馒头递给朱标。

    “是。”

    “四殿下应该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起兵坐上皇位的藩王吧?”

    朱元璋只说常茂不用把每天发生了什么都事无巨细的告诉他,又没说他不能问大明将来都会发生了什么。

    说到底,人都有猎奇欲。

    “那老四做的如何?”

    其实,只要朱元璋能够保证朱标活着即位,把手上的皇权顺利交过去,大明自洪武年之后的所有的历史都将会被改写。

    那朱元璋现在问的这些,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上位。”

    “时间还长着呢,完全有机会避免二十五年后的那事儿的。”

    话把子一打开,还不知唠多久。

    后面的那些事情,可不全都是好事。

    就这位爷的脾气,谁知道哪句话就让他生气了。

    “咱问你的是老四,谁问你老大了。”

    “你是觉着咱避不了二十五年后的那事?”

    看吧。

    这还什么没说就不高兴了。

    避了避不了的,那等二十五年后才知道。

    他觉着与否,有个屁用。

    “能啊,当然能。”

    “上位如此英明神武,哪有上位办不到的事。”

    常茂谄媚一笑,随即做了回答。

    “四殿下年号永乐,在位二十二年。”

    “五次亲征漠北,六次南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收录秦至大明的所有文献,被称为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

    尽管朱棣发动靖难篡了位,但他的这些功绩还挺让朱元璋高兴。

    别看朱棣现在不过年仅八岁,却已经表现出了不一般的军事天赋。

    对朱棣,朱元璋自然也就多了几分喜欢。

    为人父母者,常常会对聪明的子弟多些偏袒。

    “老四之后呢?”

    话都说到这儿了,只能继续往下了。

    “四殿下永乐了二十二年病逝于北征途中的榆木川,长子朱高炽于当年即位。”

    “年号洪熙,但只在位十个月。”

    “不过,洪熙皇帝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四殿下北征期间数次监国,为四殿下调度粮草,稳固后方起到了关键作用。”

    “洪熙皇帝庙号仁宗,和其子宣宗朱瞻基被后世共称仁宣之治。”

    从永乐到仁宣,这也是大明的高光时刻。

    “仁宣之治。”

    “不错,像咱的儿孙。”

    即便这些或许将来都不复存在了,但仍不妨碍让朱元璋从心中满足一次。

    尽管这不是他所希望的朱标一脉,却不也都是他朱家的子弟嘛。

    “朱瞻基之后呢?”

    哪有经久不衰的王朝,往后怎样还用问吗。

    “宣宗皇帝虽只在位虽只有十年,但他也有不少值得歌颂的功绩,臣和上位再唠唠。”

    常茂拉了拉凳子往前一坐,显然是在逃避继续往下说。

    他越是不说,朱元璋越想知道。

    “咱就问你朱瞻基之后。”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盯着常茂,压根不给常茂搪塞推辞的机会。

    没办法。

    常茂只能从椅子上起身,和朱元璋拉开了距离后,这才道:“宣宗之后是英宗朱祁镇。”

    “英宗年号分别为正统和天顺。”

    好人谁用两个年号。

    常茂先抛出这,也是为给朱元璋打个预防针。

    “正统十四年,年仅二十三岁的英宗御驾亲征于土木堡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这话一出,就连朱标脸色都变了。

    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可没几个做过俘虏的。

    这于国于民,可都是莫大的耻辱。

    “为了稳定当时的局面,宣宗的皇后和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扶持了郕王朱祁钰即位。”

    “但,土木堡之变当初四殿下所创的三大营,以及上位所积累下的精兵强将却都损失殆尽不说,就连朝上一大部分随征文臣也都死于瓦剌。”

    “大明元气从此损失殆尽,将来尽管有过几次中兴,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以及仁宣之治的鼎盛局面也将彻底一去不复返。”

    对朱祁镇这战神,常茂感官也不好。

    “景泰八年,郕王朱祁钰病重,朱祁镇联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太监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

    听到这,朱元璋火气彻底收不住了。

    起身站起踢翻了凳子,骂道:“夺门,夺门!”

    “他怎不死了去,还咋有脸夺门的。”

    “咱大明的脸面,都快被他丢光了。”

    “之后呢,之后的皇帝也是他儿子?”

    朱元璋对朱祁镇是彻底失望了,连他后代子孙也一块讨厌上了。

    “是!”

    “英宗夺门后在位八年,宪宗朱见深即位。”

    “郕王朱祁钰在位期间曾立自己儿子朱见济当过太子,但可惜只一年后便夭折了。”

    朱元璋问的是不少,但常茂也就是大致说一些。

    只是,从朱祁镇开始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即便常茂专挑重要的去说,却也把朱元璋给气的不轻。

    什么非得独宠自己*妈的朱见深。

    什么放着皇帝不做,非要做将军的朱厚照。

    什么不喜欢上朝,只喜欢修仙的朱厚熜。

    什么四十年不见朝臣,摆烂摸鱼的朱翊钧。

    什么不问朝政,专沉溺于木工的朱由校。

    另外剩下的那些也是各有各的毛病,前面的朱佑樘或许还有些可圈可点的优点,剩下的那些可谓是个个过大于功。

    整个大明被他们搅和的可谓是一团糟。

    当听到闯王李自成打进北平,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焚,朱元璋是彻底忍不住了。

    “来啊,把老四给咱叫来!”

    朱元璋现在是够不着那些人,可够得着朱棣这他们的老祖宗啊。

    后世子孙犯的错,老祖宗也该担着些。

    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讲完,大概得用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

    现在估计子时都过了,朱棣也早就已经睡了。

    被二虎召过来的时候,走起路来都有些踉跄。

    朱元璋提溜着鞭子也不等朱棣行礼,便抬手招了招,道:“来,趴下!”

    瞧见这,朱棣瞬间清醒了。

    看了看常茂,又看了看朱标。

    “父皇,儿臣课业都写完了,在大本堂也没干什么啊。”

    这就不是干没干什么的事儿!

    朱元璋也不等了,一把捞过朱棣,扒掉他裤子便挥起了鞭子。

    “呜哇...”

    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挨打,朱棣趴在凳子上立马就哭嚎了起来。

    看得出来,朱元璋那是真打。

    不过几鞭子下去,朱棣屁股便满是血痕了。

    “父皇。”

    朱标赶紧上去拦下朱元璋,劝道:“老四还小,别打坏了。”

    这几鞭子下去朱元璋的气多少消了些,又补了几下之后这才把鞭子丢在一边。

    “你,你...”

    “再有下一次,把你屁股抽烂。”

    朱棣委屈巴巴的,脸上还有泪痕。

    “父皇,儿臣到底怎么了嘛?”

    他睡的好好的,突然挨了这顿毒打,总得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逆子,还不知悔改!”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朱棣屁股上,妄图以此堵住朱棣的刨根问底。

    “父皇,是不常茂告儿臣的状了?”

    朱棣心一横,盯向了常茂。

    什么嘛。

    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不等常茂说话,朱元璋便凶巴巴的瞥了过来。

    常茂到嘴边的话,只能生生咽了下去。

    丫的。

    你们父子间的事儿,干嘛要拉上他啊。

    “你要没做就不怕别人说了。”

    “滚回去睡觉去。”

    朱元璋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应,明显是默认朱棣的怀疑了。

    “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