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天永恒
繁体版

第四章 斩妖除魔护浮世,卫道者也

    『卫道司』隶属大同国『六扇门』机关,大多部署于大同国较具规模的市镇之中,主要职责有两条,即:『纠察巫蛊之祸,斩杀怪力乱神。』

    姬慈秋离家时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带的盘缠很足,但他知道盘缠再多,也有用完的一日。

    再加上自己的复仇,相当于与姬文满乃至整个隐山族为敌,到时候倘若需要帮手,大把大把的钱财便有着不可替代的号召力。

    所以一下得山来,他的第一要务便是寻找赚钱的路子。思来想去,忽然想到了朝廷的『卫道司』,暗忖若是加入『卫道司』,可以一面四处寻找『五行令』认为够格的凶神恶煞,一面赚钱,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为『卫道司』办事的叫做『卫道士』,皆是修真者,职位分为两种,即『驻官』与『游士』。

    其中『驻官』须一直待在一处『卫道司』分局,维护一地安危,而『游士』则无须一直待在一地,自由自在。

    只是『驻官』有朝廷俸禄,『游士』除了甲阶以外没有俸禄,只得靠悬赏换钱过活。

    姬慈秋须得四处寻找凶神恶煞,自是只能成为『游士』。『游士』这一职位,三教九流,只要实力修为过得去,皆可以加入。

    卫道司分局遍布全国,姬慈秋很快便找到了一家分局,以『李青安』的身份参加考核,最后以极优异的成绩成了『卫道司』的『甲阶』游士,也就是最高级别的游士。

    自此他便以卫道司甲阶游士的身份,一边拿朝廷的俸禄,一边四处接取悬赏、斩妖除魔换盘缠。

    其实他这次前往卫道司,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卫道司悬赏令根据十天干而划分,最高为甲级,最低为癸级,而平时就连能令绝大部分卫道司的人九死一生的乙级悬赏令,对他来说也一点都不费力。

    此前那追杀祝红霞和唐芙月的妖邪,据他经验,差不多值一个乙级悬赏令,最次也是更丙级中顶尖的存在,总归是强横至极的道行。

    至于比乙级更高一级也是最高级别的『甲级悬赏令』,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过『甲』毕竟只比『乙』高一级,难易之差估计不大,那对他来说就是没有区别。

    但比起漫无目的地寻找,毫无根据地猜测,还不如去能够提供目标的地方寻找目标。验证猜测。

    倘若甲级妖邪其实比乙级妖邪要强上许多,却不知又能不能达到被五行令认可的程度?

    姬慈秋便如此带着种种打算,怀着诸多心思,与飞云一同前行。

    这日在一片平原上前行,忽然间只听身后呜呜声作响,转头一看,却见一条头顶冒着白气的黑龙正迅速驶来,白气翻滚而上,拖出一条长长的线来。

    定睛一看,却见那哪里是什么黑龙,分明就是一列火车,表层黑漆发亮,看起来很新。姬慈秋眼力甚好,能看见火车里坐满了人,一张张干净的脸时不时透过窗户往外看。

    他见此情景,不胜感慨。

    有时无聊时,他还是会从那些零碎片段中对比前世今生,而每一次他都会因此产生一种不真切感。

    这个世界的某些部分,正在飞速往他前世记忆中那个现代世界的模样靠拢。

    大同帝国自开国以来,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科学理论技术日新月异,同时以『开放国门』为国本,与海外诸国建立密切交流,由此飞速发展,进入工业化现代化,跻身『天下列强』之一。

    更有趣的是,大同国之前的神州王朝,乃是大明王朝。再往前,与前世就几乎一模一样了。

    而两个世界之间的差异,便是这个世界本不该往前世里世界的模样靠拢的东西。

    那是怪力乱神、妖魔鬼怪、修真求法、神秘超凡。那些东西,在此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可被追寻的痕迹,被此世的笔墨纸砚赋予了可被传承的永恒。

    于是这个世界里的神仙传说,比前世只多不少。

    话说回来,姬慈秋下山以后,从未坐过火车,毕竟五行令认为够格的凶神恶煞,其一太过稀有,其二无法定位,所以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搜寻,如果坐火车东跑西跑,很多地方反而会被略过、错过。

    这时火车自远方呼啸而来,从他前方呼啸而过,往远方呼啸而去。

    姬慈秋暗想:“火车在此间经过,往西而去,说明西边肯定有一座大城,大城里肯定就会有卫道司。”

    当下纵马往火车驶去的方向而去。待得火车远去,便顺着铁路边缘而行。

    行至下午,只见前方出现了一座大城,那大城后面又是一座大山。

    姬慈秋一手拉着马缰,另一只手翻过来,掌心朝上,心念一动,只见掌心上那平时不可见的龙蛇交缠相互衔尾之纹,泛起了淡淡的流光。

    闭上双目,眼前又有另一副景象浮现出来,期限模糊,但很快清晰起来。那景象由各种线条布成,原来却是大同帝国的完整地图。

    他很快便找到了那一颗代表着自己的光点,放大来看,只见自己此时身处于关东省辽州南端一个叫做『樾城』的地方。

    所以屹立在他眼前的那座大城,便是樾城。远远望去,只见那座城与神州大地自古以来一贯的风格不同,没有城墙,中间一条大道,大道左边房屋楼宇排序有致,如同棋盘,其中有不少洋楼。

    大道右边是一排排大厦,正是一个个工厂,上面立着烟囱,不断喷着着青烟。

    有趣的是,辽州乃至其所在的关东省,在前世里对应东北地区,两者同为神州大地重工业基地。

    且说回当下,姬慈秋当下纵马前行。不一会过了城门,向人问了路,根据指引,又不多时,拐进了两栋洋楼之间一条偏僻的街道。

    街道尽头便一座宅院,大门上方写着『卫道司』三字。

    姬慈秋翻身下马,走过大门,到了前院。这栋宅院是个二进院,夹在两栋洋楼之间,倒是保留了神州自己的风格。

    穿过垂花门,进了内院。走入正房,只见里面模样似是一间店铺,柜台后站有一人,是个老者。

    那老者正捧着一本书看,听到声响,抬眼瞥了姬慈秋一眼,一言不发便继续看书去了。

    姬慈秋也不以为意,走到悬赏板前,仔细观察贴在上面的一张张悬赏令。才看了几张,猛然间一个『甲』字映入眼帘。

    姬慈秋目光立时射去,却见那悬赏令上写着:

    『甲级悬赏:樾山山君,赏金两千圆钞。』

    姬慈秋见此大喜:“原来甲级妖邪的赏金比乙级足足多了三四倍,想来实力差异也是如此……或许这“樾山山君”当真会让我多花些力气,不知五行令这下会不会终于认可?”

    他当下将樾山山君的悬赏令揭下,正要转身离去,瞥眼间却又看见了另一个『甲』字,不禁吃了一惊:“两张甲级悬赏令?”

    那『甲』字的确在一张甲级悬赏令上,仔细一瞧,上面画的却是一个满脸虬髯的魁梧男子。这作画者的画工当真了的,只看一眼,姬慈秋便看出来,那男子双眼昏昏,满脸酒色之气,显非身具武功修为。

    画像下写有一行字,乃是:『甲级悬赏令:万虎寨寨主袁通贵,赏金八百圆钞。』那一行字下又是一个印章,却是缉盗司的印章。

    姬慈秋疑惑不已:“区区一个没武功没修为的土匪头子,缉盗司居然还需要卫道司的人协助?”又上上下下打量这悬赏令片刻,暗想:“反正今晚也要上樾山,且去会会这“万虎寨”,看看他们究竟有何能耐。”

    当下他将万虎寨寨主袁通贵的悬赏令揭下,走向柜台那老者那边。

    那老者见他又走了过来,才道:“卫道令和接取的悬赏都拿上来。”声音慵懒,漫不经心。

    姬慈秋心念转动,注入掌心龙蛇纹,右掌一晃,一块刻着『甲阶游士李青安』六字的黑铁令牌从五行令里的储物空间中被唤出,出现在他手上。

    姬慈秋将令牌和悬赏令递上去,那老者翻开悬赏令一瞧,眉头微微跳了跳,抬眼瞧向姬慈秋道:“两个甲级悬赏令?”

    姬慈秋道:“不错。”那老者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莫要胡闹,你当这甲级悬赏令是随便领的?”

    姬慈秋不置可否。那老者呵了一声,道:“你觉得自己能完成,那也由不得我指手画脚。”说着又看向姬慈秋递上来的卫道令,眉头又是一跳:

    “甲阶游士?”

    “不错。”

    那老者看看令牌,又看看姬慈秋,瞧他神情,显然是瞧姬慈秋年纪甚轻,并不如何相信他能成为甲阶游士,但他最后什么都没说,将令牌还给姬慈秋,道:

    “卫道司甲级悬赏令:诛除樾山山君,由卫道司甲阶游士李青安接取。

    “缉盗司甲级悬赏令:诛除或活捉万虎寨寨主袁通贵,由卫道司甲阶游士李青安接取。”

    他一边说,一边执笔在一本书上记了下来。

    姬慈秋道:“多谢了。”心念转动,将两张悬赏令收入五行令的储物空间里,转身迈步,离开了卫道司。

    当下投了客店,晚饭过后练功养神。到得半夜三更,原该是万物沉寂之时,他便直奔樾山而去。

    正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注释:

    大同帝国这时已经用上了钞票,名为『大同圆钞』。

    据《大同志·太祖传》记载,元景(大同开国皇帝同太祖)在位期间,实行货币大变法,废除银两,改用银本位货币制度,印发统一的钞票,是为“圆钞”。神州大地自古以来货币混乱的局面自此不复存在。

    据《大同志·世祖传》记载,四七零一年间,天昌(大同第二代皇帝同世祖)在位一年,于太祖遗留的笔记找到一则一则关于全球货币制度的预言,大受启发。当时国库由于元景年间在东海发现的那两座产金岛屿,加上后来新开采的其他金矿山,因而存了大量黄金。天昌便将那些黄金定为与白银并存的本币,实行太祖笔记中所写的“金银复本位”制度。

    再过数年,天昌于四七一六年将“圆钞”改成由黄金支撑,实行笔记上所说的“金本位制”,从而实现父亲的预言。果然次年四七一七年,远在亚当部洲北部的岛国大不列颠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三英镑十七先令十点五便士,从此也步入“金本位制”货币制度。自此以后,两国一前一后,飞速发展,均是带动金本位制货币制度盛行于世界诸国的先驱。

    据康德(同高宗)、广兴(同神宗)两代皇帝年间户部、工部留存下来的资料,自从“金本位制”货币制度成为世界诸国的主流以后,大同国便利用与西洋诸国的密切交流交通,频繁通商贸易,积累更多黄金来支撑自身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