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白粥榨菜,南明逆风翻盘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五章 砂铸之法

    李小军又指了指之前从商城换来的精致枪管,问道:“我们能否制造出这样高品质的枪管呢?”

    王全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我们做不到。有两个难题无法解决。首先,我们现在采用的铁板绕钢芯锻打的方式,无法制造出这种完全无缝的枪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李将军您带来的这种枪管,材质非常坚硬,我们现在的钢铁材料根本达不到这种强度。”

    李小军听后心中一惊,原来这个时代还在使用锻打的方式制造枪管,难怪火铳总是容易炸膛。

    其实李小军并不知道,在明末这个时期,泥模铸造法已经被发明出来。

    这种方法使用经过精细舂打的粘土制作模具,然后让其自然阴干或用炭火慢慢烘透。

    然而,这种方法的制作周期太长,至少需要一个月,最长可能达到三个月,而且每个模具只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

    更糟糕的是,如果模具没有完全干透或粘土没有舂熟,就会制造出有缺陷的产品。

    因此,对于需求量巨大的火铳枪管来说,铁匠们仍然只能采用铁板钢芯锻打法。

    李小军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虽然之前用军功换来的枪管还有数千根,但总有一天会用尽。要想打败清廷,这些火铳显然远远不够。

    因此,他必须让铁匠营制造出与系统兑换的枪管品质相当的枪管,这样才能确保李家军的装备战斗力不减。

    李小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前世作为一名特种兵,对各种枪械知识和枪械配件的制作流程了如指掌。

    然而,在这个时代的环境下,要找到一种既适合当前条件,又能实际制造出来的工艺,确实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像穿越小说的主角那样,在这个毫无工业基础的古代社会里,制造出机枪或现代大炮等离谱的东西。

    这是现实与小说之间的区别。

    忽然间,砂模这一工艺在李小军的脑海中闪现。

    他坚信,在这种环境下,这一技艺绝对能够实现。

    李小军将之前系统兑换的枪管,递给王全,并郑重地交代:“我要你将这根枪管沿着口径的直径,精确地横切成上下两半,无论耗时多久,务必确保两半的大小完全一致。”

    王全接过枪管,眉头微蹙,沉吟道:“若要做到精确对分,确实需要花费不少工夫。”

    李小军点头表示理解:“那就去办吧。另外,你手下有没有懂矿石的人?”

    “刚好有一位。”王全答道。

    “那好,你让他随我一同去寻找石灰石矿。”李小军吩咐道。

    很快,张铁匠被召了进来。听闻李小军的需求,他淡定地表示:“石灰石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并不难寻。”

    于是,李小军和张铁匠两人骑上快马,踏上了寻找石灰石的征程。

    尽管据说并不难找,但似乎老天爷总喜欢与李小军作对,这趟旅程远比预想的要曲折漫长。

    多日之后,他们终于带着满满一车石灰石归来。

    李小军迫不及待地命令工匠们开始加工,将石头一一敲碎、研磨成细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灰石,在他眼中却如同珍宝。

    它们不仅是制作砂模的填充材料,还能在熔炉中助他一臂之力,去除铁矿中的杂质,提升钢铁的纯净度。

    与此同时,王全已成功将枪管精确切割成两半。

    李小军便命他根据枪管的尺寸,用木板制作了两个稍大的砂箱。

    接下来,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半片枪管置于平板之上,然后放入砂箱中,并填入石灰粉和黏土的混合物。

    经过一番压实、刮平之后,再将砂型翻转180度,小心翼翼地取出枪管半片,一个完美的空腔便呈现在眼前,这意味着一个砂箱的制作已经完成。

    他们以同样的步骤完成了另一个砂箱的制作,并放入了通过填充枪管精心制作出来芯模,确保其位置精确无误,并在两端用木捎牢牢固定。

    最后,两个砂箱紧密合拢,一个完整的枪管砂模便大功告成。

    随后,铁水通过预先留着的孔洞,被缓缓注入砂箱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凝固后,一根崭新的枪管便脱颖而出。

    虽然其强度稍逊于系统兑换出来的枪管,但相较于传统的铁板钢芯锻打工艺所制出的枪管,其强度已有了天壤之别。

    李小军深知,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和工艺的日益完善,再加上对富州铁矿与石灰石配比的深入探索与实践,他们终将能够打造出与系统兑换品质相当的枪管。

    他坚信这一天指日可待。

    他心中充满了决心与信念:既然没有系统可以轻易兑换所需之物,那么他就将凭借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去创造出来!

    解决掉枪管制造的问题后,李小军回到了军营,见到手下将领们已在那里等待已久。

    王德伐首先迎了上来,将手中剩余的银票交还给了李小军,满脸的喜悦:“李将军,关于您交代的水牛购置事宜,说实话,初来乍到,一次性购置两三百头牛确实不易,我对这儿的牛市还摸不清头脑。”

    他略一停顿,继续说道:“好在,我们遇到了刚到广南时救下的富商王坚。正是得益于他的大力协助,我才能这么快完成您的嘱托。”

    王德伐的笑容愈发灿烂:“而且,王坚这人真是懂得知恩图报,他主动赠送了我们一百头水牛!”

    李小军听后,点了点头,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宽慰。

    在这个利益驱使的时代,忘恩负义之徒比比皆是,像王坚这样懂得感恩的人,确实让人心生温暖。

    随后,李小军对王德伐吩咐道:“你做得很好。将这些牛交给负责屯田的姬奇,然后你也前往杨窝子大山脚下驻扎,负责农闲时的士兵训练。”

    王德伐领命而去。

    紧接着,方长走上前来,汇报道:“李将军,安南安插夜不收一事已有进展。我已招募到几名通晓安南语的人,他们经过训练后已前往安南各地。只是,他们在当地并无深厚人脉,想要获取高层信息恐怕还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