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白粥榨菜,南明逆风翻盘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游走

    但更多的人依靠藤盾的庇护,侥幸逃过一劫。

    他们每个人都像夏建仁一样,瞄准着对方,等待着李小军的命令。

    在他们的眼中,都流露出一种决一死战的坚毅和勇气。

    “再射!”李小军冷静地扣动扳机,他的枪法精准无比,一枪便击中了在战马上的张副将的胸口。

    张副将痛苦地挣扎了两下,终于无力地从战马上跌落。

    李小军见张副将落马,举起手中枪刃高喊:“敌将已被射杀!”

    听到这话,李家军的士气瞬间高涨。

    他们手中的枪刃仿佛得到了神助,一阵轰鸣和硝烟之后,无数清军纷纷落马。

    这一轮的射击,因为距离更近、士气更高昂,李家军的表现远超平日训练水平,杀敌数量比第一轮多出许多。

    此刻战场上形势已明朗无疑:清军的一千骑弓手已有近半数落马不起,而李家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就在清军准备拔刀,进行最后的白刃战时,李小军果断下令:“两边散开!”

    枪刃骑兵们,闻令而动纷纷调转马头,避开了与清军的正面交锋。

    清军失去了主将,一时之间,不知道要不要分头追赶。

    就在清军犹豫不决之际,一直被枪刃骑掩护在后面的关宁铁骑,猛然冲出。

    他们身穿重甲,手持沉重的三眼铳,面对轻甲腰刀的清军骑弓手,犹如猛虎下山,顿时血肉横飞。

    这一次,方长仿佛变了一个人,勇猛无比。

    他终于醒悟,“来日方长”这样的托词只会阻碍他立功的步伐,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冲在了最前线。

    他紧握三眼铳,挥舞之间,轻松格挡住了两名清兵的凌厉攻势。

    随即,他迅猛反击,一击打断了其中一个清兵的脖子,另一击则直接砸碎了另一个的脑袋。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继续冲锋,将迎面冲来的清兵一一捅落马下。

    他此刻的英勇表现,让身后的义诛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暗称奇。

    王德伐还是像往常一样勇猛无畏,他高声怒吼着,将面前的一名清兵半个身体都砸得血肉模糊,鲜血四溅。

    旁边原本冲向他的几个清兵见状,被他的神力所震慑,纷纷勒住战马,畏缩不前。

    清军骑弓手面对关宁铁骑的凌厉攻势,心生畏惧,想要撤退时,却发现后路已被李小军带领的枪刃骑迂回截断。

    此刻,数百清军骑弓手已被团团包围,插翅难飞。

    李小军从后方疾驰而入,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敌阵心脏。

    他双手各持一把枪刃,几乎在同一时间,砍下了两名清兵的头颅。

    紧接着,一名清兵一刀划伤了李小军的大腿,但他面不改色,回手一刀便割断了那名清兵的喉咙。

    这时,一名清军的游击将领冲了上来,他武艺高超,竟然能与李小军激战十多个回合而不败。

    但李小军不愿与他过多纠缠,左手的枪刃格挡开他的攻击后,顺势扣动了扳机,一发铅弹准确地结束了他的生命。

    那名游击将领在倒地前,脸上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他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不讲武德……”

    李小军冷哼一声,心中暗想:有枪不用,还跟你讲什么武德?

    失去了机动性的骑弓手,在重甲铁骑面前毫无抵抗之力,宛如待宰的羔羊。

    王德伐手中的三眼铳挥舞得密不透风,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

    与此同时,姬奇带领的大顺长枪营也加入了战斗,他们的黑杆枪在战场上同样所向披靡。

    清军骑弓手手中的腰刀,在三眼铳和黑杆枪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此刻的董方策手中,只剩下步兵和炮营,想要支援骑弓手却已来不及。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一千骑弓手,化为战场上的一缕缕冤魂。

    在歼灭了清军骑弓手后,李小军一边命令枪刃骑就地填装弹药,一边向王德伐和姬奇下达了下一步作战指令,便率领枪刃骑向红衣大炮阵地冲去。

    而王德伐和姬奇则依照李小军的命令,带领手下向另一个方向疾驰而去,准备迂回包抄。

    填装完弹药,李小军抬头振臂高呼:“端了那群鞑子的炮阵!”

    他的声音激昂且决绝。

    话音刚落,他便如离弦之箭,一马当先冲向董方策的炮阵地。

    夏建仁和枪刃骑兵们紧随其后,他们的冲锋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暴,席卷着战场。

    此刻的李家军们,个个卯足了劲,誓要拿下董方策的炮火阵地,阻止阳朔城内的无辜百姓,继续受到残酷的炮击。

    他们的决心坚定,眼中喷出复仇的怒火。

    董方策看到这一幕,心中骤然一紧。

    他急忙下令,让褚参军率领两千步兵从中军火速驰援炮阵。

    这两千名清兵,身着布面甲,半数持火铳,半数挥长刀,步伐坚定地奔赴战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褚参军所带领的一千火铳兵,他们手中的火器非同寻常——那是鲁密铳,董方策火铳营中的佼佼者。

    这款鲁密铳,可是崇祯年间太学士赵士祯的杰作,其射程之远,堪称当时之最。

    说起这鲁密铳,它的来历可不简单。

    赵士祯从奥斯曼帝国使臣朵思嘛那里,学到了先进的火器制造技术,不惜自掏腰包,召集能工巧匠,历经千辛万苦才研发出这款传奇火铳。

    这火铳枪管长六尺、重八斤,需双手持握,射击时则需单膝跪地。

    尽管这些鲁密铳由明朝军械厂制造,工艺略显粗糙,且为了防止炸膛,实战中的火药填装量不得不减少,从而影响了其射程。

    但即便如此,它的射程仍然远超李家军的枪刃。

    褚参将率领的两千步兵,迅速在炮阵前方两百丈处摆开阵势。

    一千火铳手挺立前排准备射击,一千长刀手则严阵以待在后保护。

    眼见李小军率领的枪刃骑,即将进入鲁密铳的射程范围,褚参将一声令下:“举枪!”

    霎时间,一千火铳手整齐划一地举起手中的鲁密铳。

    然而李小军识得清兵手中的火器厉害,对其射程了如指掌。

    就在即将进入射程之际,他突然勒马转向,带领李家军巧妙地绕过了清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