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白粥榨菜,南明逆风翻盘
繁体版

第五十五章 手段

    在白刃战时,骑手可以一手持盾,一手握枪刃进行战斗。

    而且多层蜂窝状的编织设计,使得藤盾比传统的密集藤盾轻了许多,但防御力却一点也不弱,非常适合轻骑兵携带使用。

    王全听完李小军的设想,眼中流露出深切的敬佩,他沉声说道:“李将军的构思堪称精妙,然而,有一点您或许还未曾深思。”

    李小军抬手示意他继续,“愿闻其详。”

    王全字斟句酌地讲述:“火铳的射击精度本就不高,若在驰骋中发射,那准确性更是大打折扣。想要在实战中依仗它制胜,恐怕不易。”

    李小军点头认同,“你所言极是,但这个问题我已有考量。首先,我的骑兵都经过了在马背上疾驰射击的严格训练,他们的枪法,还算得上是可圈可点。再者,你看看这把枪管。”

    说着,李小军递过一根他之前从系统中换取的轻型枪管。

    王全接过那根轻型精钢枪管,翻来覆去地仔细打量,长时间的沉默后,他将枪管轻轻交还到李小军手中,“这般精致的枪管,我生平未见。恐怕只有天上的匠神才能铸就如此杰作。李将军,这枪管从何而来?”

    李小军含混其词,“这是从西洋人手中购得的。”

    王全不由得感叹,“这真是天助李将军,拥有此等神物,您的枪刃骑兵必将所向披靡!”

    李小军眼中闪过一丝炽热,“那我们就携手共创辉煌,枪刃骑的天下无敌,还需仰仗王监工您的精湛技艺!”

    王全躬身行礼,“定不负李将军所托,我必将为大明,为李将军锻造出一把战无不胜的枪刃!”

    李小军拍了拍王全的肩膀,眼中满是信任,“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

    接着,他又向王全传授了一些现代工厂的质量监控方法。

    王全听后大为折服,其中不少方法竟解决了他长期以来的质量控制难题。

    就这样,枪刃的改进工作正式拉开了序幕。

    既然枪刃的改造已经开始,桂林的局势也暂时趋稳,李小军便吩咐夏建仁和王德伐加紧训练李家军的骑射技艺。

    而他则带着朱梅,前往相邻的柳州府和平乐府,准备将他刚从系统兑换来的布匹出手。

    这次系统刷新出了特殊物资——布匹,每匹需消耗十军功,限量兑换一万匹。

    李小军毫不犹豫地花费了十万军功,将它们全部兑换,打算变卖成银两。

    他可不敢在桂林城内贩卖这些布匹,否则被安化郡主知晓,她定然又会赊账拿去救济贫民。

    到那时,真不知有谁能来救济他这个手头拮据、快发不出军饷的将军了。

    桂林城内,督师府中,一场宴席正酣。

    此次宴席,是为了庆贺何腾蛟荣升侯爵之位。

    何腾蛟举杯畅饮,心中自有一股得意之情。

    毕竟,他从刘承胤的手中成功地解救了皇上,这样的功绩,足以让他自豪。

    此时,马吉翔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登门祝贺。

    他一进门,就向何腾蛟恭维道:“何太师解救皇上于危难之中,此等功劳,真可谓震古烁今啊!”

    何腾蛟捻着胡须,微微一笑:“马大人过誉了,这只是我等为臣应尽的本分,实在不足挂齿。”

    马吉翔笑着说:“何太师您虚怀若谷,真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何腾蛟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马大人,请上座。”

    马吉翔看到何腾蛟的女儿,眼睛为之一亮,赞叹道:“常听闻何家双姝的美貌赛过西施,我原本不信,今日一见,方知传言非虚。夷光又怎能及得上令爱的风采呢?”

    何腾蛟笑着说:“马大人谬赞了。”

    话锋一转,他又叹了口气,说:“只是她姐姐,却被我害惨了。当年我眼光短浅,看错了刘承胤,将大女儿许配给了他的儿子。如今,她只能在黄沙镇受苦了……”

    马吉翔与刘承胤私交甚好,此刻便为他求情:“那太师何不将令婿调回桂林呢?”

    何腾蛟摇了摇头,说:“桂林一战后,我与刘承胤已然撕破了脸。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

    说着,他举起酒杯,高声道:“今日我们不谈刘承胤的事。来,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一场。”

    马吉翔立刻响应,举杯道:“一醉方休!”

    两人推杯换盏,酒意渐浓。

    趁着酒兴,马吉翔问何腾蛟:“太师,您为何要答应让李小军去工部要人要铁呢?”

    何腾蛟与马吉翔关系亲密,便直言不讳地说:“这小子既聪明又勇敢,是个能打仗的将领。我想把他笼络过来。”

    马吉翔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低声说:“太师若真想收服李小军,这样做恐怕不妥。”

    何腾蛟好奇地问:“那马大人有何高见?”

    马吉翔凑近何腾蛟的耳边,低声献策:“太师可以先将他调到偏远艰苦的地方,让他吃尽苦头。过一两年再把他调回来,并把女儿嫁给他。这样,李小军就会对太师您感激不尽,死心塌地地为您效劳了。”

    说完后,马吉翔又问:“太师觉得如何?”

    何腾蛟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没有回答。

    ……

    另一方面,李小军为了销售布匹,来到了平乐府。

    他刚进城门,就遇到了一群携带家当、拖家带口准备离开平乐城的人。

    一打听,才知道是李成栋正准备攻打平乐地区。

    这些逃难的人大多是富人,他们担心城破后会被屠杀,所以纷纷往西逃亡。

    李小军听闻那话,内心如江水般汹涌翻腾,久久无法平息。

    显然,天下百姓对大明军队的信任已近乎崩溃。

    李成栋的大军尚未现身,仅是风吹草动的传闻,人们就已认定平乐城难以坚守。

    李小军在心底默默立誓:只有在战场上,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才能重新点燃天下信心,让那些抗清的志士们,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缓缓踱步进入平乐城,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生凄凉。

    街道两旁的店铺多半紧闭,少数开门的也显得门可罗雀。

    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且都行色匆匆,仿佛都急于逃离这座即将沦为战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