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繁体版

第一百零四章、陕西事

    当杜文焕的使者王勉进入潼关面见祖宽之后,祖宽有些犯难了,三位大明的藩王及其家眷数百人,如果列于阵前,可以占好大一块地方,如果驱赶他们登城自己这边如何防守,所有的远程防御设施全都不敢用,战士们只能等待敌人登城之后近身肉搏,就这还不敢保证这些人的安全,万一有个闪失死上一个,即便自己守卫潼关的功劳再大,等到时日也会被御史言官弹劾,最后落个不得好死。

    如果不打,那么敌军可以轻易在占领潼关,自己丢城失地的罪责难逃。

    这时说客王勉给祖宽提出了:“我方愿意以释放三王及其家眷作为条件和朝廷提出提议,将军可以向朝廷禀报之后,由朝廷定夺,其一:希望朝廷将潼关让给我们;其二,双方以实际控制线停战三年;其三大明承认我顺侯的地位;其四双方开展互市,其五我方被扣留在大明境内的官员家眷希望朝廷放归!”

    “贵使不觉得这些条件太苛刻了吗?大明藩王有的是,朝廷会为了区区几个藩王而放弃潼关重镇还接受你们这些物理条件吗?”祖宽怒目圆睁。

    “这就要请将军从中斡旋了,皇帝陛下或许不在乎这么几个藩王,但是将军必须要在乎,如果肃王死在将军手中,那传扬出去,日后只怕将军死亡葬身之地,袁公崇焕之事尚不远矣。望将军三思,另外顺侯尚准备了白银五万两,美女三十名为将军周旋之用!”王勉劝道。

    “贵使先到账下歇息数日,待到朝廷回复本将在请使者!来人送使者大人到驿馆休息!”说完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王勉躬身施礼退了出去。

    待到王勉离开,祖宽想自己的副将、参军刘肇基、罗岱问道:“诸位以为当如何啊?”

    刘肇基起身说道:“将军,属下以为那使者说的有理,如果他们真的驱赶肃王等攻城,将士们谁也不敢擅动刀枪啊,军心受挫,则潼关危以。属下觉得还是让出潼关换取诸藩王,之后再大战之时不会受此等威胁。我们还是上报上去最后答不答应还是让朝廷去决定吧,至少不会引火烧身。”

    “也只好如此了,肇基稍后你携带我的书信去见河南陈巡抚,请他一同上报吧,另外你到京城请见兵部尚书大人,请他从中斡旋,银子多带一些。哎!打的这是什么仗啊~!窝囊死了!”祖宽一拍桌子感叹道。

    不多时,一队轻骑从潼关而出直奔洛阳而去。

    王勉就在潼关住了下来,杜文焕也不急于攻城,而是安好营寨等待潼关那边朝廷的消息。

    潼关暂时稳定,西安方面科举已经放榜了,新进的举子们被安排在了各个岗位上,由于李自成治下官员奇缺,这一批举子占了大便宜,只要上榜者最少也是副县级主簿一类的官员,成绩优异者都留在了西安各个衙门任事,即便落榜的也都给安排的差事,不过他们就不是官了,而是书吏一类的职务。

    而我们的顾炎武、方以智、李岩、顾君恩四人也都榜上有名。一甲之内,可以遗憾的是四人没有一个夺得榜首,成绩最好的是李岩,策论第二,排在西安本地士子房镜清之后,再之后才是顾炎武几人。

    房镜清,大唐宰相房玄龄直系后裔,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在陕西也算是世家大族了,自幼聪慧过人,十四岁就是秀才功名了,十八岁中举,今年二十三岁。本来是要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但是这这几年陕西战乱不断,就蜗居在家中攻读,对于陕西的各种弊政铭记于心,也想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随着李自成占领陕西,房镜清还是比较看好的,就亦然参加了科试,得了策论之首。

    能够让几人感到兴奋的是,每科一甲二十四人,合计九十六人,四人都是双上榜,这在一种举子中也算是拔尖的了。

    之后李自成也没有再搞殿试啥的这些玩意非要点个状元、榜眼、探花的,而是根据这次的考试结果直接任官。

    策论成绩好的李岩和明算成绩不错的方以智被安排在了民政部,二顾则被分配到了按察部。都会参与到新政的制定和推行之中。

    所有被分配差事的举子,侯府当即给他们发放了一年的俸禄并给了三天的假期安排自己在西安的住处,三天之后到各司报道上任。

    顾炎武四人从户房出来之后,手里拎着各自一年的俸禄二百八十两银子,不由的感叹,现在也吃起了人家的禄米了,自己还算大明朝的人吗?

    不过顺侯府给的官员俸禄确实很高是朝廷的数倍,就拿现在几人的六品小官来说吧,大明朝廷俸禄一年俸禄米一百二十石折银六十两,而顺侯府给的确是米三百六十石折银一百八十两,足足是朝廷的三倍。而且还按级别另给拨养廉银,只要不超标这些钱随便花,四人又得了一百两的养廉银。他们的应酬、轿夫、仆役等都是有定制的,由官府负责支付。

    百姓们一个五口之家,终日饱食一年所需也不过是十四五两银子,这还是在西安这种大城。而顺侯府给官员们的俸禄足够其吃喝应酬之用了,还会有一笔盈余;随着官阶的上升,向做到各部长官那样的三品大员每年的俸禄就升到了一千二百六十石合六百三十两银子,再加上六百两的养廉银,一年下来就是一千多两银子的收入。

    最先调整的新政就是这个了,俸禄提高了,同时要求也更严格了,只要按察部查出官员贪污受贿行为都将严惩,但这一举措极大也获得了官员们的普遍认同,不用偷偷摸摸的贪污了,谁不愿意呢!官员们的积极性瞬间提升了不少。

    再说几人信步在西安的大街上游走,年纪最大的李岩说道:“依我看咱们四个选一个距离比较近的地方,四家挨着居住,休沐的时候还可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你们觉得如何?”

    “这个我赞同,被劫来西安之后,只有你们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还是真有点舍不得分开,走走走我们现在就去牙行找房子!”方以智痛快的说着。

    几人直奔牙行,在推荐下在城南距离现在的顺侯府和官厅都不远的地方,选了四间相邻的小院,签订租赁契约,入住了下来。书童侍女仆役们兴奋的收拾这家中的一切,采买各式用品。

    四人之中只有李岩是带着家眷而来的,当天晚上李岩的夫人汤氏还亲自下厨给他们准备了一桌酒席,几人推杯换盏庆祝乔迁之喜,直到深夜才散去。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清晨起来收拾利落之后,众人开始了正式在陕西为官的日子,熟悉了几日情况之后,就被要求参与到了新政的制定当中。

    虽然新科举人们在考场之中试卷之上慷慨激昂,但是到了真正的具体措施上来,确是无比的繁琐,各方厉害关系都要衡量。在李鸿业牵头,王绍徽、常明仁和晏子宾的主持下,几乎所有在西安的文臣、举子们都参与到了新政的制定当中。

    历经了一个多月的商讨,新政各项举措终于大致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开始全境范围内推广实施了,这时李鸿业命令所有在西安的举子们每人携带一份新政书册,下到各县推广并监督新政的实施,当地的驻兵会给予他们充分的配合。

    一时间,无数怀揣抱负的举子们奔向了各县。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