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繁体版

第八十八章、凤翔易取固原难征(三、下凤翔)

    自从李鸿业发狠打了自己一次之后,军中风气为之一振,无不佩服这个年轻的主帅,而军法官因为自己执法不严,害的主帅和将军打了自己,现在看谁都不顺眼,导致执法队的士兵每天都红着眼盯着每一个进出营门的士兵,短短几天已经有数百人吃了军棍了,每个士兵在营中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执法队抓住把柄揍一顿,使得原先从明军队伍中带过来的不好风气荡然无存。

    倒是李鸿业感觉挺好,伤稍微好一些就没事干往伤兵营里转悠,给那些吃了军棍的士兵,讲解军法的重要性,军人和流寇的区别,没事还帮伤兵们上上药,弄的一帮伤兵饶是被打了还对李鸿业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随着军纪越来越好,李鸿业也制止了军法官没事就找人的行为,士兵的弦也不能绷的太紧了,太紧容易炸营,适当的放松还是有必要的。随着庆阳新一批的粮草运到,大军启程的日子也到了,这次庆阳共出动民夫两万,三千匹骡马,运来粮米五万石。

    出兵之前李鸿业又再次宣读了军功制度:

    斩获:首功赏银五百,次功赏银一百,首级功每级十两。

    队功:根据任务不同,斩获情况,和伤亡情况,评出上中下的百户队功(上功赏银千两;中功赏银五百;下功赏银一百两)。

    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条:

    个人战功:首功奖田百亩,升官两级;次功奖田五十亩,升官一级;首级十颗换取次功一次。

    队功:上功全队奖休假三月,未娶亲者官府负责给娶亲,已娶亲者赏银百两,死者抚恤加倍同时免其家全部赋税;中功全队奖休假两月,个人赏银五十两,死者抚恤加倍免五成赋税;下功全队奖休假一月,个人赏银三十两,死者抚恤加倍免三成赋税。

    军功令一出,所有的士卒全都嗷嗷叫着要上战场,每个人都不傻,仔细算算只要战争胜利,不管死活得到的好处都是非常多,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娶亲的,都有的喊出了争上功得媳妇的口号了!

    军心士气可用,李鸿业挥军出发,直奔凤翔而去,本来想的是到凤翔了会有一场恶战,毕竟凤翔是西部的枢纽位置,哪成想一路上各县的情况比永寿县强不到哪里去,首先是乾县,接着扶风、梅县、岐山到处都是饥民,都不用李鸿业攻打,大军一到升起炊烟,县城自动就涌出大批的百姓前来求食,县城自然陷落,有些官员县令还不愿意投降,直接被饥饿的百姓绑了送到李鸿业军前。

    一个月之后顺顺利利的到达凤翔城外,李鸿业的部队虽不能说食一人未损,但是损失绝对不过五百之数,真正损失的只有两三万石粮食,全都用来赈济各县饥民了。

    大军驻扎城外,李鸿业和常明仁、马祥林在一种亲兵的护卫下到一处小山坡上俯视凤翔城,常明仁指着凤翔城介绍道:“二爷请看,这凤翔从先秦时期已经建城距今已有两千年了,从春秋时起秦国就曾在此建都三百余年,直到秦孝公时候才迁都咸阳,到了唐朝又重建凤翔城,就是眼前这个了,此城占地方圆十里,城周十二里,城墙比西安城还要高上一些,四门都有瓮城,易守难攻,再说这城内,从大明太祖皇帝允许茶马交易以来,一直商贸繁荣城内商贾众多,家资豪富者无数。是以即便官府或许无钱粮赈济灾民,但城中那些巨贾大商绝对有大笔的银钱粮食,要占下凤翔城攻城实为下下之策”。

    李鸿业等仔细观察,确实如常明仁所说,凤翔城高沟宽,护城河得七八米宽,城墙高目测得有十三四米高,再看城内街巷纵横,商铺林立,虽然大军围城城中没有百姓还回走动,但是不难想象平日里的热闹景象,四周城墙之上更有数千兵丁矗立着,对面敌楼上似乎也有一群人在向他们这里观察。

    “这凤翔确实是易守难攻,如要强行攻城怕是要损失很大,看来还是要攻心为上,诸位有什么好办法吗?”看完凤翔情况之后,李鸿业问向左右。

    “二爷,整个凤翔府现在除了凤翔和宝鸡其余地方都在我们控制之下,凤翔已是插翅难飞,其所盼不过是想固原镇的援兵罢了,我们可以先围城些日子,将阻断固原援兵道路的事情传于城内,让其去探查,再书信于城内富贾,言明我军安民通商之政,使其无有抵抗之心,届时再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劝降城中大小官吏即可!想来城中官员不会都是愚忠之辈!定会投诚的!”常明仁建议道。

    “嗯,这个办法倒是可行,先生先照此安排,一月为期,如若倒是不成我们再攻城,另外传信延安运送一些火炮过来,如果攻城没有火炮伤亡就太大了!”李鸿业点头安排道。

    “喏,下官这就去办!”

    勘察完敌情,李鸿业等人打马返回大营。

    就在李鸿业等人观察凤翔城的时候,凤翔知府熊应元、知县杨大勋、守备将军冯连宝也在城楼之上观看城外敌军大营,看得众人心中越来越凉,城外敌军怕是有两三万众,而自己这边可战之兵不过三千,加上巡检、衙役和招募的青壮,此时城上也不过七千之数;熊应元问冯连宝如何应对敌兵,答曰:“城上这七千余人真正能血战的没多少,面对两三万虎狼之师,依靠城池或许还能坚守几个月,如果要退敌那时万难,只能期待外援了”。

    熊应元叹了口气:“哎!前往固原的信使已经派出去了,希望援兵能够及时到来。”

    这时有眼尖的指着远处的山坡喊道:“大人您看,远处山坡上有一群人!”果然仔细一看远处山上约有百骑正在对着城内指指点点,看来是敌酋正在观察城内情况,等贼酋下山之后不久,一队骑士从敌军大营奔出,跑到弓箭射程之外的时候高喊:“城上莫要放箭,我家主帅有书信给你们家大人!”说完那骑士拉弓放箭,一支雕翎飞射而出钉在在敌楼的柱子上!

    有士兵急忙取下箭矢送到熊应元跟前,熊应元打开书信观看:“告绥德巡抚书:今我绥德侯大军以有道罚无道,现在已经攻占了陕西大部,西安城不日可破,而你们所依仗的不过是城高墙厚,所盼的不过是固原援兵,实不相瞒我军已经派重兵堵住了固原镇南下的道路,不信你们可以派人前去探查,援军是肯定没有了,你们坚守凤翔没有意义,不如早早投降,只要投降我军秋毫无犯,官员将领酌情任用。如要抵抗,不日大军火炮将运到,大军攻城则玉石俱焚;以一个月为期,万望仔细斟酌,不要自误不要害了全城百姓。”

    看完将书信递给杨大勋和冯连宝,熊应元陷入沉思久久不语,等到二人出声询问才缓过神来:“二位,书信中的内容或许有夸大,但是陕西局势确实已经糜烂不堪,我们先派出探报四处探查一番吧,再做商议吧”说完默默的走下了城头。

    等待了十余日,四出的探马陆续回报,固原方向敌军三万正在平凉、华亭一线和固原军对峙,固原军无力救援,西安方面敌军六七万大军围困西安城;更加打击人的是沿途各县均已投降,现在正在敌军官员指挥下分田开荒、抗灾自救,百姓人心皆倒向了敌军。

    熊应元长叹一声对身边的官员、将领说道:“诸位陕西可以说尽入敌手,我等再坚持已经没有意义了,为了全城百姓本府决定投降,如果哪位同仁不愿投降的话可以趁着现在还是休战期携家小出城逃命去吧!”,众官员都没有说话,这些人都和凤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十几天常明仁也没有闲着,派出细作潜入凤翔城游说官员、大族、豪绅,保证只要开城投降不仅保证其生命财产,官员还会留任,豪商等许边贸便利,商税优惠等等好处。这些人早已经心动不已。

    见没有人反对,熊应元吩咐道:“即如此,派人通知城外敌军主帅,派人入城详谈投诚事宜吧!”。

    当日夜间,常明仁以特使之名入城谈判,最后商定三日之后,熊应元率官员人等,与凤翔东门外献田簿户册,举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