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繁体版

第三章、何去何从

    “今天把兄弟们都叫来,也是为了大家商议商议以后该如何,这次我还带回来几两银子,看看咱们能不能以此做些什么营生。”李鸿基接着说道。

    “我们都是些没有见过世面的穷棒子,哪里知道要做什么营生好啊,鸿业兄弟是读书人,给大伙出出主意!”高立功说完把目光投向了李鸿业。

    此时李鸿业还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正在努力的比对着脑海中信息的内容: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还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盖虎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缉拿,于是就同侄儿李过到甘肃甘州投军。不久因武艺出众提升为军中把总。同年在榆,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从此过上了流寇的生活。

    现在发生的事情真的和自己脑海中的信息重合了,那么接下来这些事情肯定是会发生的了,大哥的军饷是从艾举人那里借来的高利贷,嫂子还和人通奸有染,自己这么长时间怎么没有察觉,是信息错误还是自己没有发现,如果这些事情真的都属实的话,那杀了他们一点都没错,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哥哥过上流寇的生活,要有自己的地盘,只有有了稳固的后方才是争霸天下的基础,不然只能是无根的浮萍,经不起风水雨打。大明朝廷还只有十几年的寿命,一切都要抓紧,时不我待啊!

    李鸿业心里还在盘算着,根本没有注意听到大家的谈话,猛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李鸿业惊醒过来:“啊!对不住走神了,大家干嘛这么看着我?”

    “我们都想听听你的主意,我们以后做些什么营生?”李鸿基想弟弟解释道。

    思索片刻后李鸿业开口说道:“现而今的情形我先和大家说一下,然后提出几样可以做的营生,大家选选。”众人点头称是。

    了解了未来动向的李鸿业,此时变了,变得不再是那个脑袋里只有读书要靠哥哥保护的傻小子了,而是变成决心要帮助哥哥成就一番大业,为哥哥出谋划策的历史走向小能手了,既然哥哥终归会走上这条路那么就早作准备。至于如何更好的成就大业呢?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拿过来用就可以了。想法确定之后那就是说服众人了。于是李鸿业开始给他们分析:

    “首先是,现在新皇帝登基,不仅没有宽待老百姓反而赋税又增加了不少,而且这两年连年干旱,地里种不出多少庄稼,每年的收成交赋税都不够,所以种田这一条路是肯定行不通的;其次,现在各地都不太平,时不时的有人造反,到处都是流民,更有逃兵逃民入山为寇,所以脚力行商做不得。其三,与富户帮工也不行,我就是个例子,为艾举人家帮工也就是混一个饿不死。”

    “那我们怎么办?这还有活命的路子吗?”众人皆叹。

    李鸿业哈哈一笑,示意大家不要着急:“路子还是有的,只是道路凶险些罢了!”

    “什么路子,你快和大家说说”李过性子比较急,连声催促着。

    “盐、铁、粮、马皆可做,只不过每一项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都是掉头的买卖”说完李鸿业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众人。

    李鸿基心思很快听出了弟弟的意思,他这是在等着高家兄弟表态啊!沉吟片刻后对高立功说道:“立功兄弟,我被驿站裁撤没有生计,无论多凶险的事情都要舍命去做,你们情况不同,你和一功兄弟都武艺高强,射得一手好弓箭,生计不成问题,可以不和我们一起冒险。”

    一起长大的兄弟,又都是红脸的汉子,被李鸿基言语一激,高家两兄弟立刻拍案而起:“鸿基兄弟,咱们都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个时候怎么能退缩呢,放心吧不管做什么营生我们兄弟跟着你一起做了。”

    “好,好兄弟,从此以后我们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李鸿基抓着高家兄弟的臂膀激动的说。

    “不愧是自己的哥哥,难怪能成为大英雄,自己刚透露出来一点他就能领悟。”李鸿业看着这情形心中感叹。

    众人举碗饮尽杯中酒算是订立盟约,之后李鸿基说道:“二弟,你跟大家说说,我们具体做哪项营生?”

    “大家说说,现在的世道,外面最多的是什么?”李鸿业故作哑谜的问。

    “还能有什么,贪官污吏、穷苦百姓、流民和贼寇呗”李过抢先说道。

    “对,多的就是流民和贼寇,那大家想想他们有什么缺什么?”李鸿业继续问道。

    “缺什么?肯定是缺粮呗,难道我们要做粮米生意吗?但是他们能有什么啊?”众人疑惑道。

    “他们有的很多,流民缺粮,却有人,给上一口吃食任何事都有人敢去做,而贼寇缺粮米、缺兵器、缺马匹,但是他们有从各地抢来的银钱,你们说我们要做什么生意?”李鸿业眼中冒着精光盯着众人。

    “二弟,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和那些山贼流寇做生意吗?通匪也是大罪,和造反无异!那还不如直接去造反落草来的痛快呢!”李鸿基没有想到弟弟会这么说,有点被弟弟的思路震惊到了。

    “不,我们可以和他们做生意但是绝对不能造反,现在虽然天灾兵祸不断,大明朝廷风雨飘摇,但是元气犹在,造反只是自寻死路,要知道出头的橼子先烂,而和他们做生意,只要我们小心一些就没事,即便官府发觉那使些贿赂也能搪塞过去,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在山中寻一地点,招募流民开垦土地,打造兵器,和外边的贼寇交易,我们既能保身也能赚钱,虽然会有风险,但是总比饿死的强。”李鸿业没有敢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出来。

    众人沉默多时,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要支持弟弟的意见,李鸿基把碗里的酒干掉一拍桌子:“现在这世道,就他娘的不是人活的世道,老老实实的做个顺民只有死路一条,干了!不过不管怎样先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能够保证大家的平安,我们再商议接下来的事情,从明天开始我和立功、一功兄弟进山边打猎边找地方,李过和鸿业你们拿着银子先去采买些粮食和铁器,自保之力我们还是要有的,诸位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那就这么定了!”。

    见主事之人拿定主意,众人也就点头应是。

    又吃了些酒菜聊了会家常,李过酒量不好明显有点喝多了,看时辰不早寨门也已经关闭了,李鸿基就把李过和高家兄弟安排在了李鸿业的小房子里,高桂英和韩金儿住在正房,李鸿基兄弟俩到了侧面的杂物房将就一晚。

    安顿好众人之后,李鸿基、李鸿业兄弟俩回到厢房之中,“二弟,你的脑袋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读了几年书就读出来了这些!你可知道你刚出的可都是杀头抄家的主意。”一进门李鸿基就拉着弟弟的胳膊严声说道。

    “哥,你先别急坐下来听我说”李鸿业不慌不忙的拉着李鸿基坐了下来。“哥你也是在外边见过世面的,你想想看从天启初年到现在,哪一年没有天灾?哪一年没有兵祸?别的地方不说,光说咱们陕西到处都是流民、逃兵、流寇,占山为王的山贼更是数不胜数,辽东那边还一年比一年闹的凶,新皇登基之后又增加了赋税,土地都攥在不用交税的官绅手中,老百姓一年种的粮食都不够交税,只能卖儿卖女,朝廷开不出饷银就想出裁撤驿站的馊主意,你拿回来的银子真的是朝廷给你的遣散银子吗?”李鸿业言语犀利的讲道。

    “这…………”李鸿业也是一时无言。

    只听李鸿业接着说:“大哥,你也识字,也看过些史书话本和戏文,你不觉得现在的情形和什么时候有些像吗?”

    “你是说……”李鸿基一脸惊讶的看着弟弟,忽然生出一种不认识的感觉,弟弟真的长大了,不能再把他当孩子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