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爬过三清山
繁体版

第11章 三清村旧事

    而一旁挠头的王四,看着媳妇在揉着孩子的手臂,满脸的尴尬,看来自己用劲有点大,看着哄孩子的方柔,就又坐在原先的大树旁,休息了起来。

    作为婴儿的王五,虽然灵魂是个三十年的老处男,什么没有见过,可现在作为婴儿,还是扛不住来自自己这个身体的疲惫感,在加上一旁的女人唱着童谣,王五觉得这个女人唱歌不赖,声音还挺好听的,听着听着就不自觉的睡着了。

    看着闭上眼睛的孩子,方柔脸上散发着母爱,而一旁的王四休息的也差不多了,就带着媳妇还有捡来的王五,推着独轮车朝着县城里走去。

    两百多里的路程,两人一车一孩子,走了五天,终于在第五天的下午,才走到东陵县,经过城门的守卫检查,验过凭证,交了一文钱的入城费用,就放过三人一车进城了。

    王四看着热闹的街道,简直不是自己村子能比的,知道自己来县城是为看干啥,也就没有废话,直接就奔着县衙而去,对于县衙王四来过几回,也算是轻车熟路,领着第一次进城的方柔跟‘婴儿王五’就奔着县衙而去,而县衙里的户籍官是一个老头,在验明王四的身份凭证,还有方柔的身份凭证以后,面带鄙夷的在户籍上写下了王五两个字,自此王四二人也是有孩子的家庭了,而站在一旁的方柔丝毫没有注意到户籍官的鄙夷,而王四看着户籍官的鄙夷,也是无可奈何,自己村子也算是在东陵县排的上号的,可这名号就不太好听了。

    而作为半辈子都奉献给县衙的户籍官当然知道眼前二人所在的三清村不受县里的待见,每次征兵征粮,别的村子还能沾点便宜,唯独三清村,仗着离县里远,离山近,只要一征兵那些青壮力就走‘亲戚’了,还不是一两个是整个村子的男人都跑了,那总不至于抓那些老太太去充数吧,上面还不把自己皮剥了。

    为啥粮食征不到,你去看看,村里的人都饿的皮包骨头,别说粮食了,搜的时候那米缸都是耗子,后来县里就把征兵征粮的任务就平摊给其他村子了,虽然征兵征粮没有三清村什么事,同样上面拨下来的赈灾的钱粮也没有三清村的事,这一来二回的,三清村都快被县里淡忘了,要不是时不时有人来县衙登记都快忘了这东陵县下面还有个叫三清的村子。

    户籍官也没有为难王四,看着夫妻二人身上的破衣烂衫,就这穷鬼能有几个钱,还不如县城里商铺的掌柜子请自己吃一顿饭花的多呢,就这样,户籍的办理格外的顺畅。

    其实王四以前跟村里人来的时候,也见识过户籍官难为人,可每每到自己村的时候,总是额外的快,惹的一旁被敲诈的其他村子的人不快,在户籍官的面前大吵大闹,可后来一句话让其他村子的人无不汗颜,“你们要是跟三清村那样人人皮包骨头,人人破衣烂衫,我就不为难你们”。

    其他村子的人看着从眼前过去的三清村的人,那屁股上漏那么一大块,也不知道补补。

    就这样,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吧,不收三清村的钱其实并不是因为穷,以前也从三清村征过兵征过粮,而且征的兵还不少,可死的人太多了,这就导致三清村处于一个女多男少的情况,也就造成没有青壮劳动力的三清村,连种地都不太行了。

    而且县衙里的官差也是穷苦人出生,都是被拉过壮丁命大最后活下来的,打仗结束了也就都迁回原籍,给县衙里的大人当差,毕竟是一个锅里捞过吃的同伴,更别说打仗的时候被照顾过救过命的事了。

    在大清国哪怕快饿死了,喂一碗稀粥那这一碗稀粥都是要用命来偿还的,更何况这救命之恩了,据说县里的县老爷没有当县令的时候就是带着东陵县下辖的几个村子的壮丁去,偷袭一处大月国的辎重粮草,偷袭成功撤退的时候,被敌人发现了,当时情况危急,被敌人四面包围,是一个姓王的壮丁,好像在家里排行第三,拼着性命掩护,才让现在的县令老爷得以逃生,而那位姓王家里排行老三的壮丁,断后掩护就再也没有逃回来,后来县令老爷带人去找,据说那姓王的汉子被乱剑射的跟个刺猬一样,后来县令老爷打听到,这个汉子是三清村的。

    怀着愧疚,去了一趟三清村,也见了姓王的汉子的家,不能说家徒四壁,可跟家徒四壁也差不了多少了,四处透风,屋顶被风一吹,都刷刷的往下掉沙子,那板凳也都腐朽了,县令老爷一坐一个凳子腿就断了,尴尬的红着脸,把坏掉的凳子用石头简单的支撑着,小心翼翼的坐在凳子边沿。

    跟屋里的人了解了一番才知道这就是那姓王家里排行老三的救命恩人的家,而排行老三不是家里有兄弟三个的排行第三,而是跟他爷爷那论下来的,他爷爷排老大,他爹排老二,到他就排老三,寓意是想着多子多孙,可从他爷爷,到他爹,再到救他的王三这都是一脉单传,看着还在十岁左右的孩子还有满脸泪痕的王三媳妇,县令老爷愧对王三一家子,家里唯一的撞汉子顶梁柱,就这样没了,可想以后得日子该怎么过呢,看着围在王三院子里的那些剩下的老弱病残,心中跟刀拉的一样,哪个死在战场上的人不是眼前可怜人的孩子,据说那天县令是高兴来的,可走的时候好像哭过。

    东陵县下辖的几个村子县令都看过,看着手里的资料,资料里一行行的数字,都在扎着县令老爷的心,资料上唯独三清村出的壮丁最多,出的粮食最多,可最后活下来的人却是最少的,这也让自打他上任以后,三清村的征粮征兵的指标都摊在了其他村子身上,虽然其他村子有反对的声音,可一跟三清村来比,就有点羞愧,你看看那个露屁股的,身上的补丁都密密麻麻了,面黄肌瘦,自己上去碰一下可能就倒了,其他村子有‘苦’也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