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力排众议破旧制

    曹操伸手接过,认真翻看起来。

    乃服,也就是衣服的制作过程,里面包含了养蚕种桑之法,也有纺线织布之图。

    例如养蚕一段:

    “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曹操看见这一卷书稿,虽然不全,但心中却再一次被深深震撼,上一次是因为农政全书,而这一次却是因为这本天工开物!

    “原来先生是个大才!”

    曹操喜形于色,“你可知道吾是谁吗?”

    宋应星观看对方的模样,唇厚面润,虽身穿常服,却英武潇洒,气度不凡,周围隐隐约约有侍卫守护,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大胆猜测道:“瞧公子的年龄应该不及弱冠,一定是某位达官贵人之后。”

    旁边的王承恩道:“宋举人猜错了,这位正是大明天子,当今的崇祯帝!”

    宋应星瞪大了眼珠,立即跪地叩首:“草民宋应星叩见吾皇!”

    “起来吧。”

    曹操将宋应星从地上虚扶了起来:“朕现在就封你为工部尚书,随朕进宫吧。”

    宋应星再一次震惊:“陛下,草民会试还没有考完呢,而且后面还有殿试。”

    “你都能写书了,还考什么?再说,那些庸人俗眼,焉能识别千里马?朕唯才是举,认人识能,不要去管那些旧制,你随朕进宫便是。”

    “谢陛下。”

    面对突如其来的任职,宋应星又惊又喜,跟随着曹操一起进了皇宫。

    会试的第二场和第三场还没开始,更别提揭榜了。

    听闻崇祯帝直接将举人宋应星破格提拔为工部尚书,立即遭到了群臣们的抗议。

    随着科举取士的完善,入朝做官非常看中出身,像内阁大学士、尚书或者御史基本全都是进士。

    因此,在第二天的早朝,呈上的奏疏堆满了整个御案。

    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黄立极道:“陛下,臣直言规劝,宋应星乃是一个举人,尚未通过会试,陛下就将其封为工部尚书,此举有违祖制,请陛下收回成命!”

    中极殿大学士施鳯来道:“陛下,臣也觉得不妥。朝堂之上的内阁大臣和尚书,哪一个不是进士出身,如果一个举人能任命为工部尚书,那么科举取士的意义有在何处?”

    他在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获会试第一名,殿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是实打实的进士及第。

    武英殿大学士李标道:“陛下,臣也复议!宋应星之说,臣也曾读过几卷,说是巧夺天工,利用器具开天地万物,可是臣以为,这些都是奇技淫巧,不足重用!”

    曹操听着,随口问道:“黄立极,陕边州县年年遭遇旱灾,你频频上奏,让朕拨银赈灾,可曾替朕想过彻底解决旱灾之法?”

    黄立极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很难回答上来。

    曹操又问:“施鳯来,辽东局势紧张,后金年年犯边。辽饷一直都欠缺,你身为内阁大臣,可曾替朕出谋划策,彻底解决辽饷问题?”

    施鳯来道:“这……这个……这个是户部的问题,户部没有银子,恕臣也无能为力。”

    曹操冷哼了一声:“一遇到事情,你们就跟朕要银子,朕能产银子,还是能生银子?遇到事情,你们这些内阁大臣不替朕操心解决,反而问朕拿主意,朕要你们何用?!”

    施鳯来吓得额头见汗,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了。

    曹操再问:“李标,朕来问你,江南富庶,为何税收却那么少?原因何在?你们可曾给朕献计献策,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吗?”

    “臣愚钝,没有想出良策。”

    李标同样支支吾吾,根本无法应对。

    “如果解决了税收这个问题,国库里有银子,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说着,他看向了宋应星:“宋爱卿,朕刚才提出来的这三个问题,你可曾想过?你就当这是一次殿试,你来替他们三个人回答吧。”

    宋应星曾经对科举考试准备多年,而且在进京赶考的途中,走访了不少地方,体察民情,揣摩国事。

    对于陛下提出来的这三个问题,他曾认真思考过,此时便不假思索地侃侃而谈。

    “陛下,陕边各州县自古缺水少雨,而且黄河以几字形绕开。据臣的研究,在大明洪武二十四年至嘉靖十三年,先帝对黄河进行改,撰写《黄河图说》。所以,臣以为,要想彻底解决干旱问题,就要兴修水利,构筑大坝。在有水的时节存水蓄水,或者将黄河的支流改道,引黄河之水灌溉农田。此法虽然耗费巨大,但此乃千秋伟业,一旦修成,利国利民!”

    曹操道:“黄立极,你好好听听,这才是真正替朕想办法的臣子。”

    黄立极诚惶诚恐,额头上大汗淋漓,官服都湿透了。

    “宋爱卿,你再说说朕提出来的第二个问题。”

    “是。陛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辽东局势。众所周知,后金一直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臣以为,现在国库亏空,不适合大规模出兵作战,彻底平定辽东。

    据臣了解,以前孙承宗孙大人在辽东构筑了宁锦防线,明军可以利用其坚固的城池进行固守。至于辽饷,可以让当地士兵开荒屯田,但凡交粮充公者,可视予战功记录,到了一定数量可以加官进爵!”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全都惊呆了。

    新晋的兵部尚书孙承宗频频点头:“陛下,老臣觉得宋大人所讲,确是一个良策,可以在辽东进行实施,如果真的行之有效,再向全国推行。”

    曹操心中大喜:“孙爱卿,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宋爱卿,你继续说第三个问题。”

    “是,陛下。臣以为,我大明的税收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万历九年,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即把原来规定的地税、贡纳、徭役、人头税等都归入田赋里面,按亩征银。

    这种革新并不能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好处,地主交纳的田赋,还是取之于佃户。

    而取得一定功名的官员可以不用纳税。有权势的大地主一般都有办法和这些官员合作,来减轻甚至逃避田赋。

    到了今日,除了田赋以外,朝廷还增加了各种加派。可是越如此做,国库却日渐空空。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合理的税收制度,导致恶性循环!”

    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去了。

    “宋爱卿,你可有新的税收良策?”

    宋应星直言道:“臣让陛下失望了,臣还未曾想出比一条鞭法更好的税收制度,等臣想出来了,一定禀报给陛下。”

    曹操虽然内心微微有些失望,但宋应星今天的表现已经足够好了,所以他更下定决心,力排众议,也要将宋应星提拔成工部尚书。

    “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不替朕出谋献策也就罢了,可是黄立极、施鳯来、张瑞图、李国普,有人向朕弹劾你们四人,说你们曾经依附阉党。朕已经让东厂进行查证,获取了人证物证。念在你们曾经力查阉党,功过相抵,回家去吧。”

    皇帝的一句话,一下免职了四个人。

    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纷纷跪地叩首,有的直接掩面而泣。

    “现在谁还反对朕任命宋应星任职工部尚书一事,站出来让朕瞧瞧。”

    反对就会被撤职,文武百官吓得瑟瑟发抖,谁还敢站出来?

    “既然无人反对,从今往后,宋应星就是朕的工部尚书了!代朕负责监督全国的水利修建,并撰写《天工开物》一书,待成稿后,拓印装订,在大明境内的各州县发行,让百姓都学习其中的奇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