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繁体版

第八章 昭告天下广纳贤

    阉贼倒下,曹操这回到坤宁宫睡了一个安稳觉。

    周皇后温柔地伺候着,吃饭睡觉练剑,这样的生活让曹操感觉非常舒服。

    虽然魏忠贤倒了台,不过他并没有打算放其回老家养老。

    “刘伴伴,朕让你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刘若愚道:“回皇爷的话,魏公公的田产和房契以及金银财宝全抄回来了,装了满满的四十两马车,臣已经让人送进了内承运库。”

    曹操点点头:“干的不错,你跟着朕也有一段时间了,朕想给你封赏,你想要个什么官?”

    刘若愚道:“臣一直感念皇爷的知遇之恩,可不敢讨要封赏,替皇爷跑腿办事,都是臣份内之事。”

    曹操道:“朕向来论功行赏,先赐你一座宅子,赏金千两,绸缎二十批。至于官职,司礼监掌印正好空缺,你填补上吧。”

    刘若愚听完,都快要感动哭了:“谢皇爷的封赏!”

    “好了,你去把王体乾给朕叫来。”

    “是。”

    听到召见,王体乾一路小跑来了。

    这一次他不像之前那样战战兢兢,叩首道:“臣见过皇爷。”

    “朕找你来,别无他事。最近处理阉党逆案,多用点心。”

    王体乾立即叩首:“臣一定竭尽全力,让阉党全部招供。”

    “审理要仔细,不能出现一件冤假错案,但也绝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臣明白。”

    “还有,锦衣卫官职空缺,朕思来想去,需要有人替朕打理,重新招人整肃。只是朕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王体乾心里明白,陛下还是不放心他,想再找个人执掌锦衣卫,与他的东厂相制衡,于是回答道:“既然如此,臣可举荐一人。”

    “谁?”

    “骆养性。”

    王体乾继续介绍道:“其父骆思恭、曾祖骆安,都曾执掌过锦衣卫大权。天启三年,骆思恭恩蒙祖荫,以锦衣卫百户出仕。如今在南镇抚司担任佥书。”

    曹操点了点头:“传朕的旨意,让骆养性明日进宫。”

    ……

    阉党覆灭,百姓称快。

    曹操让人下诏书通告天下,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黄宗羲知道后,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

    其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

    在刑部会审时,他出庭对证,藏袖中锥,以刺许显纯。

    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

    曹操知道后,感念其孝,叹为忠臣孤子,赏赐了一块“忠孝”牌匾。

    经过审理,阉党的罪行张贴出来。

    王体乾不愧心狠手辣,一个都没放过。

    为首的魏忠贤与客氏被判凌迟,同谋崔呈秀、魏良卿等六人被判处斩立决,勾结内侍的陆万龄、田尔耕等十九人被判秋后处斩,魏广微、周应秋等十一人被判处充军戍边,其余二百余人分别被判流放、徒刑、革职等处罚。

    曹操对这些人的处罚不太满意,觉得量罪太轻,应该全部斩首,以儆效尤。

    尤其是十狗、十孩儿,还有建祠颂德的那些人,居然把魏忠贤和孔子相提并论,加以歌功颂德,简直丢了文人的德操。

    在曹操的坚持下,王体乾只好把臭名昭著的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全都加入了斩首名单。

    杨所修和陈尔翼这次在倒阉的过程中立了功,功过相抵,免职处理,让二人卷铺盖回老家了。

    这次落马的人员多达两百余人,朝中职位空缺严重,曹操下诏书在全天下招贤纳士,凡有举荐录用者皆重赏。

    “皇爷,今个儿是大年初一,田贵妃娘娘请了一个戏团演唱《霸王别姬》,请您过去观看。”

    曹操将手中的狼毫笔放下,看着自己的这首《蒿里行》颇为满意,但又禁不住感慨当今大明的行势和当年的东汉末年差不了多少。

    “王伴伴,去承乾宫回话,就说朕过半个时辰就去。”

    “是。”

    “回来,”

    王承恩刚要走,却被喊住了。

    “去把刘若愚给朕找来。”

    “是。”

    刘若愚很快就来了:“皇爷,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了,召见袁崇焕的圣旨传了下去。不过,路程遥远,恐怕尚需些时日。”

    “嗯,朕知道了。内阁首辅的事情怎么样了?”

    “经过廷推抽签,最后入选的有十人,分别是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黄立极、施鳯来、李国普、韩爌、周道登、张瑞图。”

    曹操一个月没上朝,并不是因为懒,实在是看不上这些人,在认人识能这方面,他有十分的把握,就选出来的这些人,绝对没有辅国的宰相之能。

    不过,现在无人可用,将就着用吧,等以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换也不迟。

    交代完了要事,曹操来到了承乾宫。

    听戏唱曲在古代算是非常豪华的娱乐项目了。

    只有大户人家在重大节日或者生辰大寿时,才会请戏班子搭台献唱。

    田贵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今他是大年初一,崇祯元年的头一天,为了热闹,所以才动了心思请了京城有名的花旦名角登台献唱。

    当然,她也给陛下献上了一首古琴名曲《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时隐时现的雁鸣,演绎出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景象。

    曹操听罢,欣喜地评价道:“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而朋侣无猜。妙哉!”

    田贵妃盈盈而笑:“陛下喜欢便好。”

    见陛下对田贵妃宠爱有加,自然有人心生不喜。

    在这些后宫之中,哪个不是为自己打算的呢?

    周皇后端着一碗红烧茄子浇饭,送到曹操的面前:“陛下,别只顾着看戏,身体要紧,先吃点饭吧。”

    曹操还真就饿了,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这时候,周皇后才道:“陛下,臣妾不反对听戏唱曲,可宫中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眼下内帑紧巴,能省则省,以后像这种搭台唱戏的事情还是不要再张罗了。”

    田贵妃听着,已经知道皇后是嫉妒了。

    旁边的袁贵妃道:“皇后娘娘说的对,为了听一场戏,弄这么大一个场面,有点儿铺张浪费了。”

    听到自己的女儿受欺负,田弘遇不干了,说道:“皇后娘娘勤俭节约,确是一种美德,只是这搭台唱戏的银子,没让内帑出,是我田家自己出的。”

    田弘遇是田贵妃的爹,也就是崇祯(曹操)的国丈。

    “我可听说,搭台唱戏共花了三千两银子,田家说出就出,想必家产很富有了?”

    开口反击的是周皇后的爹,周奎,同样是国丈。

    两个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当面掐了起来。

    田弘遇笑眯眯地道:“富有谈不上,只是在江南老家有点儿房产罢了。不像周国丈,有四万多亩的官地。”

    周奎唇枪舌剑,丝毫不让:“相比起田国丈,俺家这点儿田地算得了什么。你们江南富庶,是不折不扣的鱼米之乡。九万亩桑田,四条渔船,还有一个漕运码头。你们田家才是真正富得流油啊!”

    来呀,互相伤害啊,揭老底谁不会。

    曹操默默吃着米饭,认真听着。这些家事他早已知晓,同样也是大明的弊病之一。

    大明自从朱元璋开国以来,皇亲国戚非常之多,不说那些封侯拜相的子孙后代,就只说各地的藩王,有明一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

    其中五位承继大统,即燕王朱棣、邮王朱祁钰、沂王朱见深、裕王朱载屋,以及他信王朱由检。

    至崇祯元年,计有藩王三十三位。

    其中最出名的是福王,封地有二十多万亩。

    田地多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不纳税。

    这也正是曹操头疼的地方,明朝的税收制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官员腐败,贪污横行,原本的税制有太多的漏洞可以让人钻空子。

    民间土地兼并严重,怨声载道,朝廷加大征税力度,国库却日渐亏空。

    必须想出一个新的税收制度才行,否则财政一旦崩溃,大明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