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繁体版

第286章 触觉采样回放技术

    触摸也没问题?刘雨辰有点疑心,但看到松哥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他便将质疑的话收起,向李松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网上服装销售势必会迎来革命性的变化,他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松点点头:“特殊模具这个思路是你提出来的,等我这边研发好,当然是跟你合作了。”

    “好,那我就等松哥消息了。”

    这时陈岩走了过来:“你们两位在聊啥呢?这么高兴?”

    李松笑道:“刚才我跟雨辰谈话时擦出了一点火花,不过目前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等我有了些眉目再跟你说吧。”

    “你又有新想法了?”陈岩感到惊讶。

    从陈岩的语气中,李松听出了言外之意:3个松岩公司,产品已经不算少了,但只有游子赚到了一些钱,其他项目都一般般。因此,如果想再开发新项目,还是慎重为妙。

    但是这件事跟系统安排的任务有关,李松没有退路,只能不断向前推进。

    想了想,他安慰陈岩道:“这次如果能做成的话,应该比我们目前的大多数产品要赚钱一些。”

    “是吗?”陈岩知道李松可不是那种喜欢吹牛的人,于是点点头:“那就好。”

    “还有我,也能跟着沾光。”刘雨辰插话道。

    陈岩拍了拍刘雨辰的肩膀:“那我们就又能一起共事了。”

    “是啊,我很期待呢。”见陈岩两手空空,刘雨辰问道:“岩哥,你不买件衣服吗?我给你打6折。”

    “今天不是最多7折吗?”

    “可你是我的老领导啊,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你还真是个做生意的料。”陈岩感叹:“我怎么没看出来呢?以前应该让你跟着我做营销这块的。”

    李松笑着点头:“雨辰还是很有生意头脑的。”

    “是啊。不过雨辰,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这儿的衣服可不便宜,我买不起。”

    刘雨辰不解:“岩哥说笑了吧?你怎么可能买不起几件衣服呢?”

    “我还要攒钱买房啊,其他方面能省就省吧。”

    “哦,原来是这样啊。”刘雨辰表示理解。

    这时,柳奕杉等几位女员工已经挑好了衣服,人手几个纸袋,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告辞。

    看着柳奕杉离去的背影,李松想起高颐真每次逛街,也是喜欢买衣服,而且价格不便宜。

    说起来,买房这样的大事,主要是由男的承担,因此男的即使收入很高,也不敢随便花钱,得尽力攒起来;女的则可以有多少就花多少,基本上不用考虑存钱的问题。

    照这么看的话,以后刘雨辰要想在网上服装销售方面取得成绩,女装是关键。

    ~~~~~~~~

    从刘雨辰那里回来,时间已是下午,李松这才有空在脑海里翻阅一下那本“人体感官原理”。

    他先粗略地看了一遍,随后又重点看了一些章节,感觉非常神奇。

    所谓“人体感官”,是指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那些器官,主要包括眼、耳、鼻、舌、身,分别对应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感觉系统也在发挥着作用,比如身体的平衡感、饥饿感等,共有20多种。

    而“人体感官原理”一书,主要是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讲述了这些感觉的奥秘。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罢了,现实中找一本医学方面的书,也能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关键是,此书讲了如何将这些感觉“数字化”。以触觉为例,当我们用手指去抚摸一件衣物时,可以对手指的感觉进行采样,变成二进制数字保存下来。然后将这些数字施放到另一个人的手指上,就能让他感觉到衣物是什么料子、何种质地。

    在视觉、听觉领域,人类早已经这么做了。比如视频,是将视觉信息录制成二进制数字,然后在观众眼前呈现原状。音频则是将声音转化成二进制数字,然后在听众耳边展示原样。

    这就意味着,你不必非得到现场亲自看和听,别人可以通过设备录制下来,在网上播放给你看和听。

    然而嗅觉、味觉及触觉领域,目前还属于空白地带,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如果是气味,你得亲自去闻;如果是食品,你得亲自去尝;如果是衣服,你得亲自去摸,全都没法请人代劳。

    但是,按照“人体感官原理”一书的说法,如果将嗅觉、味觉及触觉也进行数字化采样,那么就能通过网络,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虚拟地“闻到”、“尝到”和“摸到”。

    当然,这个先“数字化采样”,然后再“回放”的过程,也得通过相应的设备才能完成,这样的设备现实中自然是没有的,必须专门研制。

    在网上“触摸”衣服,原本是刘雨辰觉得最没有把握的事情,如今算是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逐步细化了。

    至于刘雨辰说的“虚拟试穿”,则相对好办一些。

    他查了一下,采用目前的一些材料,是可以做成那种可伸缩“衣服”的。

    顾客在使用这种“衣服”时,起初,“衣服”会很宽松,不论顾客高矮胖瘦,都能穿下。然后,通过“衣服”上无处不在的微电机,对不同部位进行操作:顾客觉得哪里松了,就让那里收缩一点;如果觉得紧了,就放开一点。

    最终,顾客如果觉得穿戴合适,那么这套“衣服”目前的形状,就构成了一个人体“轮廓”。

    这个轮廓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商家的网站,商家据此就可以帮顾客挑选最合身的服装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定制。

    这其实就是刘雨辰说的“特殊模具”,这四个字让李松联想起现实中的一个场景:当我们的手臂或腿、脚骨折,需要用石膏固定时,如果伤愈后拆开石膏,就能看到手臂或腿、脚的外形轮廓。

    也不知道刘雨辰是不是受到这个场景的启发,但这个思路确实很有新意,将阻碍网上服装销售的藩篱冲出了一个缺口,如果结合触觉的“数字化采样、回放”技术,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想到这里,李松异常兴奋:这东东要是做成了,那可是前景广阔啊。毕竟“衣食住行”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跟这些领域相关的产品,基本上不用担心没有市场。

    但转念一想,他又有些担忧:这特殊模具,以及触觉采样回放装置,毫无疑问都是高科技产品,如果价格太贵,恐怕难以被普通人接受,从而无法达到实用化。

    事实上,很多先进的科技产品,就是因为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而被淘汰的,这个产品也有类似的隐忧。

    不过李松现在没时间想这些,等做出样品之后,再来想办法慢慢优化,降低成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