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逍遥王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媚香楼的茶,不错。

    朱高煦终于又找到了前世与狐朋狗友混迹包厢的感觉,啧,还真是有些恍如昨日呢。

    可惜,作为曾经的麦霸,这里有酒、有吃、有喝、有朋友,却无麦。

    一大憾事。

    “殿下近日在府中静养,却不知,最近朝堂,颇有些暗流涌动。”丘松借着敬酒的时机,与朱高煦说了句悄悄话。

    朱高煦摸了摸下巴:“怎么,与咱有关?”

    王贞亮将身边的胡姬、高丽婢、倭奴都打发到台子上跳舞,然后凑了过来:“殿下可知,近日朝堂之上,参奏殿下的,比往日少了许多?”

    朱高煦挑了挑眉毛:“那不是好事儿?”

    那些个喷子们,随便他们参,反正皇帝老子那里也不看、也不信,无所谓的事儿。

    他一天天两点一线的,低调的不行,那些个上蹿下跳的,估计也懒得挑他的刺儿。

    反正他们蹦跶了许久,朱棣也没什么反应,估计是知难而退了。

    如此各自安好,何乐而不为?

    “可最近几日,殿下的风评,突然好了。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好多为殿下说好话儿的。殿下细思,最近可是得了什么大功德?”丘松一脸古怪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什么德性,他们这几个损友自然是了如指掌。

    他做好事儿?

    他只要不作恶,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儿了。

    不知怎的,朱高煦瞬间就读懂了丘松的眼神,一把将他的胖脸推开:“怎的?咱就不能得大功德了?咱如今,可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好儿郎!不服咋滴?”

    不知为何,朱高煦虽是第一次与他们坐在一块儿,可如同多年老朋友般,半点儿不客气。

    朱高煦自己都觉得奇怪。

    王贞亮使劲憋住笑,借着喝茶的功夫,深吸一口气道:“家父言道,其中似有故意为之的感觉。那些夸赞的言语,似乎有意凸显殿下在诸皇子之中的地位。”

    “民间还有传闻,殿下滞留南京,韬光养晦,平日里与所有人断绝往来,如同当年的唐高宗李治一般。”

    朱高煦闻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个比方,就有些用心不良了。

    唐高宗李治是谁?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嫡三子,长孙皇后所出。

    本来李治前面,还有两个嫡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不过呢,这哥俩儿都自己作死,被废了,才轮到李治当了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呢?唐高祖李渊的儿子,经历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

    朱棣呢,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经历靖难之役,夺得皇位。

    李治是嫡子,朱高煦也是嫡子,但二人都不是嫡长子。

    巧了么不是?

    这个比方,那不就相当于说,朱高煦有可能会如李治一般,最终当上皇帝?

    毕竟,这个历史,可是惊人的相似。

    虾仁猪心!

    妥妥的虾仁猪心!

    朱高煦前世宫斗戏虽然看得不多,但也偶尔瞟两眼,这种桥段可是见得多了。

    这是一看参奏朱高煦没效果,开始改捧杀了?

    什么仇什么怨,杀了你一个连襟而已!

    而且是你的连襟自作孽!

    难不成这连襟,是亲的?

    朱高煦不用想也知道,这必然是李至刚的杰作,最近得罪的人,只有他。

    “是不是最近咱久不发飙,这些人忘了咱是干啥吃的了?”朱高煦撇了撇身旁的三个损友,不知是前身的下意识还是怎么,此刻的朱高煦,有些莫名的暴戾之气散发出来。

    离得最近的丘松,闻言,顿时兴奋起来:“殿下,您说,咱怎么干他!”

    丘松随他爹丘福,是个没脑子的,一贯充当打手的角色,一言不合就开干。

    坐在他旁边的王贞亮是个比较有脑子的,拍了拍丘松的肩膀:“丘兄,干谁?”

    丘松一愣,看了看朱高煦,又看了看王贞亮:“干谁?问我?你们不知道?”

    王贞亮撇了撇嘴:“我怎么知道是谁?难道干那些散播谣言的?明显都是些小虾米,背后定然有大鱼。”

    一旁久不发言的王贞庆,看了看朱高煦,小声问道:“殿下似乎知道是谁?”

    “礼部尚书、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朱高煦战术性后仰,看着前方番邦女子的舞姿,眯起了眼睛。

    “这个干不过,我回家找家父干他!”丘松仍然硬气无比。

    丘松之父,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丘福,乃是靖难第一功臣,奉天殿议政,列于首位的存在。

    前些日子,更是刚刚加封太子太师。

    朝堂中为数不多的一品大员。

    确实能干得过李至刚。

    “淇国公不可下场,区区一个李至刚而已,咱自己干他!”

    朱高煦及时制止了损友回家找爸爸的鱼唇行为,淇国公丘福当初可是明确劝永乐大帝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是坚挺的朱高煦一党。

    可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后,却封他为太子太师,啥意思,够明白吧?

    若是丘福敢下场帮朱高煦干李至刚,让朱高煦的便宜爸爸怎么想?

    这个老二,到底还是贼心不死?

    那朱高煦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帝王,总是多疑的。

    不过,李至刚也不能一直任由他蹦跶,毕竟一锅好好的粥,飞进去一个苍蝇,危害虽然不大,但他恶心人啊。

    其实原本朱高煦对于李至刚授意秦政学、赵纬等人参奏他的事儿,根本没放在心上,因为这李至刚自己人品不行,几年后就会因为诬陷解缙,而被解缙狱中供词牵连,下大狱关上十几年。

    此所谓“人贱自有天收”。

    所以,即便是朱高煦知道李至刚放狗咬自己,他也是安安心心宅在家里,根本不与之计较。

    可谁料,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李至刚的阴谋诡计,如同俄罗斯套娃,一套不行,还有一套。

    而且,还是暗戳戳的煽风点火,不停地给朱高煦上眼药。

    他朱高煦当年混迹江湖,如今厌倦了那些,只是不想惹事儿了,可并不代表他怕事儿!

    “殿下,怎么干,咱们都听您的!”好损友丘松,眼里冒出了精光。

    就连王贞亮、王贞庆哥俩儿,也有些跃跃欲试。

    得,那就干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