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带着超市建帝国
繁体版

第63章 《劝学》,乱拳打懵老师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荀靖也站在画壁后面,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读起来。

    朴实无华的四句话,却透射着无尽的规劝。

    仿佛是老父亲的叮嘱,又仿佛是教书先生的耳提面命。

    顿时,众人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意境不错,用词简单朴素,却意味深长。三更灯火,五更鸡.....

    水镜先生,我们当年求学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荀靖被眼前这首诗感染,由衷地对司马徽说。

    “好诗!此诗当名存青史。”

    司马徽点了点头,有点酸溜溜地说:

    “这像是出自蔡邕蔡大家之手吧?”

    他这话一出口,蓟县这边的十几人不舒服了。

    这诗词明摆着就是公孙续写的。

    写这首诗词的时候他们都在场。

    怎么就变成蔡邕的手笔了?

    这司马徽仗着自己的名气大,有点欺负人啊!

    突然,赵云眼睛一眯,轻轻拍掌叫好。

    “主公这句诗词写得好!”

    “我从小被师父管教,三更睡觉,五更起床,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每次读起这首诗词,我就想起来师父,想起了那时的苦,就更加珍惜眼下的生活!”

    “主公,子龙是武夫不懂诗词,没有资格评价这首诗词。”

    “但是,读着这首劝学,气息顺畅,意境自然,我感觉好!”

    赵云不轻易夸人,为人处事都非常严格。

    今日这样情绪激动还是头一次。

    “师父?”公孙续转头看向赵云。

    发现赵云眼睛红红的,竟然为这首诗词动情了。

    他连忙伸手拍了拍赵云的胳膊。

    “师父,技艺到了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练武还是写诗。”

    “站在山顶看东西,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都很美!”

    说着话,公孙续第一次占据了主动权,引领着大家走到画壁的另一边。

    “水镜先生,这也是我的作品,《诫子书》。”

    “这是我写给我孩子的一封家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超市系统至今都没有开启书城。

    郁闷之余,他脑子里飞起了唐诗宋词三百首。

    但是犹豫再三,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不同。

    他还是不敢轻易地胡乱搬运。

    其中有几篇他能记住的诗词歌赋。

    诸葛亮的《诫子书》便是其中之一。

    司马徽看了几眼就对着画壁沉默了。

    这次荀靖轻声读了起来。

    一遍之后,又读了一遍......

    连读三遍后,他正式看向或者正眼看向公孙续。

    “奉孝那小子登门求我,说你是大才,是宝藏,我不信!”

    “就约水镜先生一起来考校你!”

    “诗词一道,你天赋过人。”

    说着话,荀靖看向司马徽,两人点了点头。

    “我们认可你了!”

    认可了?

    就这两篇诗词?

    他们的话一落,韩珩的脸开始抽搐。

    两位大家刚走到幽州书院的大门,就认可了公孙续的诗词?

    后面呢?

    这可是占地五千亩的书院!

    韩珩突然间对这两个大家也不再那样惧怕了。

    总是感觉他们的格局有点儿小。

    “你的表字叫什么?”荀靖热情了很多。

    “小字表字慎熙。”公孙续连忙报告。

    他这个表字是公孙夫人,也就是他母亲取的,他一直不太习惯。

    “慎熙啊,你前面带路,让我参观参观你的书院,也说说你们的难处,看看能不能给你解决点实际问题。”

    荀靖撸了撸胡须,轻声说道。

    “好,先生这边请。”公孙续谦虚地领着众人向前走。

    “先生,要说难处还真有。”

    “小子的名声不显,幽州这边也没有像您和水镜先生这样的大家。”

    “幽州书院虽然有陛下作为嚣张,却籍籍无名。”

    “很多大户人家都不愿意把孩子送进来。”

    “我们办有小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员。”

    “至今只有小学和初中班能招到学生,高中班无人来上。”

    而且来这里上小学的人基本上都是平民的孩子。

    真正舍得把孩子送进“幽州书院”的世家还是不多。

    哪怕他因为心中一直有个985的梦想。

    在幽州学院的建设上花了很多时间。

    呕心沥血地画草图,写诗词歌赋,写对联。

    都不能轻易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

    “天下才俊因人而动!”

    “没有名师,再好的房子也引不来学生。”

    “这是.......教室?”

    司马徽虽然年逾古稀,却健步如飞,带着众人踏着水泥路不大一会就走将近两里路。

    穿过正门就是一个大广场,广场对面是一座高大的红墙绿瓦的建筑。

    上面写着金光色的牌子:藏经阁。

    大门两边挂着两幅

    上联:飘去一苇,方知面壁九年不易。

    下联: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

    众人看着这个门楣,总感觉有种高深感。

    公孙续有点脸红地解释,“这是藏书馆,所有老师和学生可以在此自学,借阅书籍。”

    印象中,藏经阁又名法堂,是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的地方。

    公孙续也记不清楚他上辈子在哪看过。

    反正一不小心就涂鸦过来了。

    然后,韩珩监工,做的还一丝不苟,极其精美。

    “什么?藏书馆?”

    “这么大,怎么可能做藏书馆?”

    “你这里的书太少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几个人小声议论着建筑的大小。

    两位大家却盯住那副对联发呆。

    “飘去一苇,方知面壁九年不易。

    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

    他们读起来非常有韵味。

    也能看出来这两句里面有什么不为他们所知的故事。

    但是,就是看不懂!

    就仿佛手捧着红烧大闸蟹,看着就不知道怎么吃!

    司马徽看看荀靖。

    荀靖又看看司马徽。

    两人正在为难着要不要不耻下问的时候,庞统说话了。

    “慎熙兄,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看着有点怪怪的?”

    如果能尿遁,公孙续想跑。

    但是他扫了一圈,在场的各位都是嫡系中嫡系。

    不能让刘和趴下,人家放下家仇跟自己混。

    不能让一代武神赵云损了名声。

    公孙续犹豫了一会儿,算算时间,叹口气,装着很伤心的样子说:

    “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九年面壁方能启蒙,走出去才能说是幽州书院的毕业生。”

    “唉!九年苦读,不易!”

    公孙续甩了甩衣袖,背起手,抬起头,朝阳如初,阳光灿烂。

    “这生出五叶,更觉修禅三昧无穷,什么意思?”

    庞统不依不饶地继续盘问。

    “这个......”

    公孙续伸手抹了一把嘴和下巴,想抽烟!

    突然,他看到了自己的手指,“走出书院才能用双手打拼这个世界。”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时候才能体会到在书院中参禅学法才是人间最美的事情!”

    胡诌之间,他想起来了,这副对联他在少林寺看到过。

    导游说达摩祖师传法,开出一花,然后开了五个宗派。

    寓意着开枝散叶之意。

    他胡乱解释给众人听,众人感觉上有道理。

    但是,两位大师和庞统满脸疑惑,都感觉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乱拳打懵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