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天师的那些事儿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念头

    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宫墙也不例外。

    少帝,或者说陈留王刘辩被逼身亡的消息,雒阳城的百姓们或许会知晓的慢一些,王公大臣们几乎很快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得知了。尔后雒阳城内也开始流传,再然后便是随着流动商队贩夫往关外传出。

    董卓命人将少帝草草葬于城外,而何太后的遗体则是被安置与灵帝同葬,至于后者为何安排的如此合乎规矩,自然是有其目的。

    先帝薨时,随葬珍宝众多。董卓深知其中深浅,岂会放弃名正言顺的打开陵寝,豪取其中财帛的机会?

    自此董卓每夜留宿宫中,夜宿龙床,奸淫宫女,无所不为。李儒、贾诩等人自然是皆有谏言劝阻,然而就此事而言,董卓不听。

    既然有不听的,必然也有听取的。

    董卓率先上表献帝,要求为“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要求恢复遇害党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这件事,便是包括黄琬、杨彪在内的满堂朝臣明知董卓并非真心实意如此,也要对其称谢。

    随后,董卓卓又借机公开选拔大量名士名流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那曾经公然挑衅自己的袁绍授以太守职位。

    一时间,杀害陈留王与何太后的所产生的骂名,竟是被此番后续的操作给中和。好景不长,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渐渐地开始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不知是何缘故,倒是没有做到残害平民百姓、奸淫妇女那种极其恶劣的地步。

    西凉军大营

    “文和兄、你未尽全力吧,今日之棋局我胜一十八目。”说话的人自然是李儒。

    为少帝送行的李儒,多日歇息于军营中,期间虽也曾往城中董卓府邸去过,士卒皆言:董太尉多日未曾归府上。

    那么董卓去哪儿了?不言而喻。

    “是文优你近日无外事劳神,棋力见涨了。”贾诩似乎还是一如往常般的模样。

    “我等一直尽力在为董公养名,董公却日渐疲累……”

    “董公既在宫中,文优自当去宫中寻见,想必不会不见。”

    “军中诸将,除了徐荣、吕布二位将军仍在营中,其余部将哪个不是带着亲兵进驻城中,祸乱民生。我等已然约束不住,此事董公不会不知……”

    “文优可还记得,我等刚入雒阳城的时候所遇?”

    “勿行搜牢之事……”

    “如今诸将此举与搜牢何异?”

    “文和,你说我们此刻又当如何?”

    雒阳城骁骑校尉府

    张良坐在书房里练字,没错就是练字,练“飞白体”。雒阳城这些时日发生的事,他基本是都算知道的,只是他也并没有什么办法。董卓弑少帝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进不了宫墙去救人的。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天意难违,所谓的大势所趋。

    曹操曾经疑惑过,董卓废旧立新并无阻碍,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的又将旧帝杀害。张良对此给予的回答是:董卓是为了断绝有人以刘辩的名义做出些反抗他的行为,那叫一个未雨绸缪。

    张良这些天隔三差五的就去拜访大儒蔡邕,蔡邕自然也是很是欢迎。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朝堂之上,大多尽是一些求财图名之流。难得有一少年官身,又懂得风雅的人,与之来往其乐无穷。这不,张良搁着练字,就是蔡邕要求的。蔡大先生自创的“飞白体”,目前除了蔡大先生本人,就没有其他人会了,就连与蔡大先生私交甚好的曹老板,也是没有练习过的。

    按照蔡邕的原话:张郎中天资尚佳,帮老头传承一手技艺,岂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乎,张良悲催的练习生涯开始了。上辈子硬笔书法都未能写好的他,如今这软笔写书属实让他头皮发麻。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上次见过貂蝉之后,张良又有幸见过了蔡大家一面。那天蔡邕邀请张良听琴,蔡大家约莫是闻声赶来。本来一府之女眷外人是寻常不得见的,如今见了面了,蔡邕自然也是为两人相互做了介绍。

    蔡府二小姐自然是认得张良的,那一日胭脂楼,张良没注意她,她却注意了他。当然了,这种事情张良自然是不知道的,因为蔡琰也没有当场提起。

    两人只当是初次见面。

    只是张良回家后,总觉得在哪见过蔡琰,细细一想才回想起来,当时只顾着应付胭脂楼的那位女店家了,完全没有在意她身旁的其他人。

    同时见过了,两位传说中的人物。张良心中难免会不自觉的在心里相互比较一番,只是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根本无法比较。

    一位是年方二八的出水芙蓉,一位是已为人妇的半老徐娘。妥妥的各有千秋啊。

    张良记忆里还保留着曹老板对蔡大家求而不得的野史版本,不由得又八卦起来,如今卫家已经弃蔡琰于不顾,又带着人妻属性,曹老板此刻仿佛一点念头都没有啊。

    王司徒府

    曹操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念头,这个不为人知。

    眼下他正在王允府上赴宴。前日里,董卓嫌弃太尉一职品阶不够,自封为“太师”,平调杨彪为司空、提任王允为司徒,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官职都做了调整。调整的规则,自然是削减老臣作为防范,提拔新臣视为己用。

    王司徒设宴于府中,朝中诸臣(除杨彪等一干老臣外)纷纷如约而至。一样的酒行数巡后,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司徒今日喜庆,何故如此?”突如其来的状况,让一些大臣有点摸不着头脑。

    “今有人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贼人之手:此吾所以哭也。”王允也不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

    一时间,众臣纷纷掩面痛哭。

    如果张良在此,必然要夸赞一番:诸位大人果真好演技。

    曹操孤坐于席上,神情漠然地看着四周。突然抚掌大笑说道:“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