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天师的那些事儿
繁体版

第四章 仲夏里的一把火

    (凡战,若敌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百战奇略》)

    少年郎张良从西城出,向东狂奔而逃,一路上餐风宿露,已近月余。昔日里俊俏模样,如今早已与流民别无二致。所幸如今的南阳郡境内,最不稀奇的便是流民,故而张良如今混在流民大军中,受着黄巾军的些许接济,倒也还不至于饿着。非是张良不努力,往日在汉中郡的山野间,张良尚可取水猎食,到了这南阳郡后,战火纷乱,硝烟四起,郡下已无一片安宁之地。

    “听说了嘛,朝廷的鹰犬轮番输了好几场。咱们大渠帅真是厉害……”

    “可不是嘛,要不怎么说咱们大渠帅威武呢?”

    “何曼、何仪二位将军也很勇猛……”

    “可惜张渠帅正在驻守宛城,真想看看张渠帅杀敌的英姿。”

    “哈哈……会有的……”

    混在流民中的张良,聚精会神地听着路过的黄巾军士兵的闲聊,从那断断续续的信息中总算统合出了一部分信息。

    朝廷派遣左右中郎将皇甫嵩、朱儁率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共计四万人,约莫在半月前现右中郎将朱儁率先头部队先行抵达颍川,与黄巾渠帅波才部激战几场,只因汉军人少,黄巾军人多势众,故而场场皆败。等到左中郎将皇甫嵩抵达时,这才合兵一处,驻守于长社,共同抵御黄巾大军的围攻之势。

    张良默默地盘算着,然后暗自直呼好家伙,这么一看,故事的结局不需要任何说明了啊。长社啊,你们的大渠帅就快要威武得大败而归了。噫,这或许是我混进黄巾大军的好机会也说不定。

    长社城内

    昔日长社城的低矮城墙,如今已是又加高了一丈。城墙之上,五十步一岗,百步一哨。遥遥可见不远处驻扎的黄巾大营,守城士兵丝毫不敢懈怠,纷纷聚精会神地盯着黄巾军大营方向的动静。

    “皇甫将军,如今之局面皆因我部先锋轻敌,接战不利所致,如今敌众我寡,我军军心涣散,不如弃城而走,重整旗鼓,再做打算?”右中郎将朱儁先是一番罪己,后又提出一番己见。

    “朱将军,无需自责,以数千军遭遇黄巾贼数万之众,虽大败,但主力仍存,已然实属不易。”左中郎将皇甫嵩对朱儁略作安抚,给予了后者足够的肯定。“你麾下佐军司马孙文台部士气仍在,可堪大用。朱将军心气未减,难道不想与那黄巾贼子一较高下,分出个胜负吗?”

    “多谢皇甫将军……”朱儁听后,心情瞬间晴朗起来,犹如拨云见日一般。

    “前日,我已传信回京都,请朝中委派增援部队,以解当下困局。方才城头一观黄巾贼军军势,我有一计,可破贼军。”

    “哦?愿闻其详。”

    “正所谓,兵有奇变,不在众寡。如今黄巾贼军依草结营……”

    长社城外

    黄巾军渠帅波才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传令大军将长社城四面八方围得水泄不通。大抵也是因为没有人读过兵书,简易的军帐错落在长社城外山林草木葱郁之间,又好像是为了防止汉军突围时能够及时支援,军帐与军帐之间相距甚近。

    黄巾士兵几乎全是流民出身,饱受大汉贵族大户阶级压迫,如今信奉“太平道”,跟随大贤良师起义,一路上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烧杀抢掠,无一例外。拿得走的,就搬运一空;拿不走的,就付之一炬;当然了,他们所迫害的对象,皆是些地主大户。尚能维持生计的普通民众们,他们是秋毫不犯的。

    苦命人又怎会为难苦命人。

    “大渠帅,好厉害啊。咱们把这小城一围,城里那四万汉军,用不了多久就没吃没喝了,到时候我们再打进去就不用白白牺牲那么多兄弟了……来来,兄弟们敬大渠帅一杯……”一名黄巾副将一边咬了一口刚烤熟的兔肉,一边招呼身边的同胞。

    “对对,我等一起敬大渠帅……”

    如此这般景象,在这片连绵浩大的军阵各处角落里轮番上演,些许的差别就在于言语的表达与神态的展现。不管怎么说,由此可见,这支军队士气正盛。

    此时正值晌午,大渠帅波才没有参与到饮酒吃肉的氛围中去,毕竟是大方渠帅,大军驻防的每一处岗哨,他正在陆续巡查。

    “我军士气正盛,兵锋所指,势如破竹。大渠帅何不一鼓作气,下令攻城?”随行将军何曼提出了自己的不解。

    “大渠帅,应是心系你我将士。围而不攻,使汉军孤立无援,料其迟早败亡。”何仪比何曼看得远一些。“我等现在只需做好各处防范,不要让那城中汉军突围走脱即可。”

    “何仪说的没错,我确实是希望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波才先是肯定了何仪的看法,尔后又说,“现如今,城中汉军定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我们不一样,我们只需守株待兔。传令下去,各岗哨加强戒备,特别是夜间时分,需要尤其警惕。”

    “大渠帅,我等这些日子一路看来,军中饮酒者众多,恐误大事。末将以为,军中可暂令禁酒,待城破之日,再令大军畅饮。”何仪补上了自己的一番建议。

    “言之有理。那便传令,明日开始,全军禁酒。”波才以为很对。

    是夜,无月。

    长社城外一道身影依靠在一株大树旁,少年张良马不停蹄地赶来长社,眼看城外黄巾军大营一切安好,这才停步稍作休息。

    “我从宛城而来,奉张渠帅之命,特来向大渠帅传递军情。”一介流民想要直接混进临战的军营也是不容易的,思前想后的张良决定额前绑上顺手牵羊来的黄巾缎带,假扮成黄巾士兵。这不,直接就被带到了波才所在的中军大帐内。

    “哦,这位小兄弟,不知道张渠帅要你传递什么消息啊?”也许是瞧见张良一副流民模样,断断不可能是奸细,大渠帅波才与其他黄巾军将领一样,没有产生任何怀疑。

    “启禀……大渠帅,张渠帅听闻大军合围长社,百里连营,一番思虑,担心汉军或用火攻,火烧连营之下,汉军率军反扑……”被一群大汉直勾勾盯着,张良难免有些紧张。

    “火攻?汉军如同锁头乌龟不敢出城,张渠帅倒是多虑了,哈哈。”说话的是何曼。

    “大渠帅,末将觉得,张渠帅如此好心提醒,很有道理,我军应当对此做出防备。”何仪起身表态。

    波才端坐在正位上独自思索没有说话,张曼成虽自称神上使,但是脑筋可不会这么灵活,难道宛城近日出现了什么高人不成?

    而下面的其他副将倒是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不至于吧,那劳什子汉军这些时日不都是一直避战不出嘛……”

    “小心无大错,明日得安排调整一下营帐位置,注意防范。不仅仅防着汉军,我军内部也应注意防止走水。”

    “重新安营扎寨,动静不小,万一汉军趁机突围如何是好?”

    少顷,大渠帅波才示意众将安静,“严阵以待,方可百战不殆。不等明日,今晚就陆续安排,各部人马交替为之。”

    “喏”声音并不整齐,显然有些部将,并不赞同。

    “着火啦!”

    “敌袭,汉军出城了!”

    突然间,帐外喧嚣声四起,鼓声大作。帐中众人纷纷冲出,环顾四周,只见黄巾军大营一时间到处火光乍起,火蛇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