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明
繁体版

第37章 移民前的准备

    试图结交读书社士子的行动以失败告终,陈诏显然低估了这个时代阶级间的鸿沟之深。

    所谓士农工商,商在士的眼里是一种贱业,处于鄙视链中的底层,也就比贼好那么一点,商人通常被贱称为“贾竖”。

    没有读书人的身份,自然融入不了上等社会的圈子,陈诏拜访读书社被扫地出门后,便知趣的打道回府。

    古代的游戏规则就是如此,不爽不要玩。

    陈诏这种普通本科学历,在大明勉强算个童生吧,水平连秀才都不如,要不然也不会一开口就露馅,没有文化都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

    历史上,陈独秀和蒋梦麟颇有私交,他们都是清末的秀才。

    某天俩人聊天,蒋梦麟说:“我考的是策论秀才。”陈独秀呵呵一笑道:“我是八股秀才。”

    蒋梦麟闻言赶紧向陈独秀拱手作揖,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

    陈独秀考不上举人,最终只是个秀才,而秀才之间也是要分等级的。

    ...

    陈诏带着些许遗憾和收获回到大衢山,时间已经到了二月底。

    鲁老大和丁麻子的采购任务很顺利,在毛雄关系网的协助下,各种农具和粮种都已买足,就是耕牛的问题无法解决,买到也不好运输,没那么多大船。

    而陈诏从杭州回来后,已经忙的脚不沾地,哪还有心思管什么耕牛。

    先是通知所有大衢山的移民户,可以准备搬家了,要求只带必要的生活用品及粮食,其他大件家什一律不许上船。

    在三十两银子的补贴下,动员工作仍不如人意,很多岛民不知道台湾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宁愿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小岛过苦日子。

    陈诏没有那么多时间苦口婆心的劝说,只得强令所有水兵家庭必须带头搬家,否则军法处置。

    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有故土情节,历朝历代移民从来都是强迫行为,除非遭遇天灾人祸迫不得已。

    所谓慈不掌兵,陈诏也不打算好言相劝,该上手段果断上,等他们到了台湾看到大片肥沃的土地,自然会转变心态感谢陈诏。

    与此同时,陈钱山和泗礁山的移民也派出船只运送到大衢山,共计三百八十户约一千五百人。

    所有蛮牛兵和舟山舰队水兵都已齐聚大衢山,为这次跨海长途移民提供安全保障。

    ...

    三月初三,上巳节,轩辕黄帝的诞生日。

    在军衙前堂内,一场移民前的总部署会议正在召开。

    “诸位!”

    陈诏站在上首扫视几个部下,武定远、徐忠、郭虎头在左,毛雄、宋小岙在右。

    “今日是三月初三,北风渐弱,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本领兵决定,三月初五正式开拔,除非刮台风,否则绝不许任何人拖延。”

    “毛雄,舰队船只准备的如何了?”陈诏问向舟山舰队舰长毛雄。

    毛雄闻声赶紧从衣袖里掏出一张纸,摊开念道:

    “回领兵,据前日统查,大衢山计有二号福船一艘,大鸟船八艘,大小海沧船二十九艘,各型海渔船一百三十余艘,经老渔民反复确认,最终选出九十八艘可远洋渡海的渔船。又从陈钱山开来鸟船二艘,大小海沧船九艘,海渔船四十艘,从泗礁山借来大沙船一艘,鸟船三艘,海沧船十艘,海渔船二十六艘,总计大小船只二百二十七艘,预估可乘载七千余人。”毛雄说完拱手致礼。

    “武定远,你负责的甲区有多少户,都动员完了吗?”陈诏继续问向武定远。

    “回领兵,俺们团每个兵盯两户,昨日都已上报,两百户全部收拾妥当,就等着登船了。”武定远轻松的答道。

    陈诏陆续问过徐忠和郭虎头两人,基本都完成动员,这次采用兵盯户的方式,责任落实到人。

    这才五千多人的搬迁,已经忙的全军鸡飞狗跳,而那些动辄数万人的军队调动和部署在陈诏看来更是复杂的可怕。

    此次从舟山顺风南下,借着北风尚存,最多两、三天就可抵达台北,后勤压力很小。

    有航海经验的老渔民不在少数,又是贴着东南海岸航行,陈诏不担心会迷路。

    军议规划完每个团的登船地点和时间后,该做的准备似乎都已做完,不求万无一失,就算不能满员起航,也可以分几日排队走。

    ...

    “三才,知道为啥叫你来吗?”陈诏在开完军议后找来了秦三才。

    “额...俺最近练兵和教学童识字都没落下,哪做的不好,请领兵指正。”秦三才一个立正站好大声回道。

    “你做的都很好,找你来是给你新的任务,坐下说话。”陈诏指向旁边的座椅。

    “三才,我观你有读书的天赋,给你谋了个好差事。”陈诏面带笑容说道。

    “请领兵示下,三才赴汤蹈火,也不负领兵的信任。”秦三才语气坚定。

    “不用赴汤蹈火,听我细说啊,在松江府上海县有位朝廷大员叫徐光启赋闲在家,先前我去杭州结识了一个西洋的传教士与他是好友,他们有很多西洋的书籍没钱汉译,于是我就是捐了些银子助他们译书,而我想要的就是他们手上的那些实学书籍,你有没有兴趣跟着那位大老爷做学问?”陈诏睁大眼扑闪扑闪的看着秦三才,露出期待的表情。

    “领...领兵,俺何德何能,跟着朝廷的大老爷读书,恐...恐怕...”秦三才略微激动。

    “怕啥,又不是叫你去读书考功名,既然你有些天赋,就跟着那位大老爷好好学拉丁文,我捐了一万两银子,安排个学徒给他,晾他也不会怠慢与你,给你的任务有两个。”陈诏说完用手指勾了勾,示意秦三才附耳。

    “第一嘛,就是你要用心学拉丁文,如果你本事更大,还可以学佛郎机文,他们那里西洋传教士多,你都可以跟着学,学的越多越好。”

    “领兵,俺一定用心学,俺现在已经识得三千多字了。”

    “很好,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不管什么人向你传教,你可以表面上信,但心里绝不能信,能理解不?”陈诏最担心的就是秦三才被耶稣教洗脑。

    秦三才听完挠了挠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意思就是,你可以假装信他们那个耶稣教,但你的内心是不信的,耶稣教那是西夷的教,不是咱们华夏的教,你要是信了那玩意,可就愧对你祖宗了。”陈诏都有点拿不稳,不知道秦三才去了那个教窝,能不能顶得住。

    “俺懂了,领兵的意思是叫俺迷惑他们,假装信教取得他们的信任,但不能被他们给迷惑了。”秦三才表情认真的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果然是聪明人,我没看错你。”陈诏拍手夸奖道。

    “俺记住了,定不能让西夷迷了心窍。”

    “嗯,这第二个任务嘛,就是你要想办法取得徐光启大老爷的喜欢,要想办法投其所好,他现在赋闲在家,说不定哪天就又会去京师当大官,你要一直跟着他,他去京师你也去京师,你要机灵一点,每个月将你的所见所闻写一封密信,将你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都写下来,届时我会安排人和你联络,你就将信交给他,听明白了吗?”陈诏细细的交代了一番,就是培养他当眼线。

    秦三才听完咕噜咽了下喉咙,还在消化陈诏说的话。

    “领兵,俺...明白了,俺一定做好学徒,每月按时给领兵写信。”

    “很好,只要你做成这两件事,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陈诏一拍秦三才的肩膀。

    只能这么着,至于能不能做好就看他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