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明
繁体版

第27章 治理大衢山

    时间倒带。

    自打郭虎头领着蛮牛兵对大衢山水兵进行冬季军训时,陈诏也开始了对大衢山岛的初步治理工作。

    第一步就是编户齐民。

    在岛上乡老的协助下,将岛民按户统计家庭人口、姓名、年龄、职业,总计有一千一百余户,合四千三百余人,绝大部分都居住在岛的西侧,东侧皆是山林。

    除了岱山巡检司的船一年偶尔来岛上转两圈,就几乎没有官府来这管事,形同化外之地。

    陈诏在泗樵山擒杀林老七的事迹在岛上逐渐传开,加之对水兵的有效安抚,岛民基本已知晓来了个新的“岛主”。

    陈诏并没有统治几千人的经验,于是本着无为而治的理念,尽量不打扰岛民正常生活,只宣布岛上实行大明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惩处。

    林宅正式改设为军衙,对全岛实行军管,算是初步建立了秩序。

    而后将五百余水兵编为一营,命名为“舟山舰队”。

    根据新户籍册,又强征了一百余青壮渔民充作船员。

    可用兵力有限,想要增加战斗力,只得上点手段。

    给足月饷,少数有抵触心理的渔民,看在银子的份上也就接受了。

    为了进一步获得岛民好感,陈诏宣布在岛上开设一所小学堂,招收五十名十岁左右的少年,教授认字和算术,分文不收并免费提供学生一顿午饭。

    又从蛮牛兵里找出一个识字比较多的人,和陈诏一起参与教学工作。

    当初在牛头寨,陈诏就开设了认字班,和牛耳一起每两天开课一次,不强制参加,全凭个人意愿。

    但凡有学习天赋的人,总是能脱颖而出。

    陈诏不了解明末这个时期,普通老百姓对于让家中子弟读书的需求度,何况在这偏远海外小岛。

    于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开班,没想到却出乎意料的受欢迎。招生当天,军衙前院被大人小孩挤得水泄不通。

    “三才,这么多岛民渴望孩童读书,看来我大明文化昌盛啊。”陈诏看着大排长队报名的人群,喜不自禁。

    “领兵,这个...俺刚才拉他们排队的时候,听到好多岛民讨论...”秦三才来自第一旗第一班,学习天赋极高,一个月就识了一千余字。

    “讨论啥?有屁就放。”

    “有人问俺,说能不能让大人也来上课。”

    “哦?连大人都想读书,这真是出乎意料。”陈诏惊讶道。

    “领兵,他们...俺听好多岛民讨论,说白吃一顿饭这么好的事,只让小宁参加太可惜了。”秦三才眉头微皱学着岛民口音说道。

    “这...”陈诏装作大佬模样背着双手,欲言又止。

    有便宜不占王八岛,陈诏可能不懂大明朝,但一定懂中国老百姓。

    知道真相的他只好严格筛选,最终挑了五十名八至十三岁的少年,全是男娃。

    安排了上课日程表,每两日开课一次,学堂就设在岛上祠堂。

    陈诏听着岛民们开心与抱怨声渐渐远去,长舒了一口气,总算顺利招生了。

    就在陈诏准备回屋休息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却找上门来。

    “小友初来宝岛,就为岛民孩童开蒙学,真是功德无量。”一位清秀的中年男子,穿着打扮就像儒生一般,对着陈诏迎面拱手说道。

    “十分惭愧,陈某初来乍到,只是为岛民做一点微小的贡献,略尽绵力罢了。”陈诏谦虚拱手回礼,心想岛上卧虎藏龙啊,从哪冒出来的士绅。

    “陈小友,你知道耶稣吗?”清秀男子面露微笑盯着陈诏眼睛。

    ...

    陈诏站在军衙门口,手中拿着一本线装小册子,封面四个小字《圣教要理》。

    抬头看了看已经走远的张信神父,又低头看了眼他送的书,陈诏有点哭笑不得。

    这没上门找教堂麻烦,他却主动来传教了。

    陈诏翻开书册,第一页醒目的四个大字“圣教要理”,“天主降生一千六百二十六年”“主教邓玉函准”。

    合上小册子,陈诏面露一丝凌厉,转身走向后院书房。

    刚经过花园时,一名蛮牛兵匆匆跑来,向陈诏报告。

    “报告领兵,林家那边好像出事了,后罩房里一片哭声。”

    “哭?”陈诏拧起了眉头,这又是哪出。

    “走,过去看看。”

    后罩房位于整座大宅的最后一排,正房的后方,相对隐秘。

    自从将林宅改为军衙,林家人就被安排在后罩房,里面房间较多住九口人绰绰有余。

    刚到隔墙大门,就听到里面哭声传来,陈诏赶紧带着两个守卫走了进去。

    “林夫人,出了什么事情?”陈诏站在房外走廊对着里面喊了一声。

    不一会,林老七的遗孀林李氏就走了出来,头上扎着一块白布条,眼含泪花对着陈诏说:

    “陈军爷,老夫人往生了。”说完就大哭起来。

    陈诏听完就傻眼了,这一天事情扎堆来,刚打发走神棍,林老七老娘就死了。

    于是草草安慰了林夫人几句,便出门去找岛上乡老,这明朝丧事咋办陈诏也不懂啊。

    经过好些日子的深思熟虑,陈诏还是决定不对林家狠下杀手,因为这大衢山岛,陈诏也不准备常驻。

    这里还是太小,虽然处于外海,仍然会受到宁波官府和定海卫的影响。

    理想的根据地只能是台湾,也只有台湾有足够的土地和相对稳定的环境。

    陈诏在设下军衙后,和林夫人深谈了一次,林老七的死是他咎由自取,陈诏可不背杀他之名,这是林家人必须要接受的,否则后面就不好谈了。

    经过这些天的变故,林夫人似乎也已释然,没被这群陌生军兵灭门已是侥幸,何况陈诏治军严明,几十个青壮小伙住在一个屋檐下可从未有人骚扰过她们。

    陈诏开诚布公,本就是路过舟山,与林老七无冤无仇,并不想乱杀无辜,林家人只要通情达理,双方自会相安无事。相信用不了多久,军营就将搬离大衢山,林家宅院依然会还给她们。

    林夫人惶惶不可终日,听陈诏谈话语气诚恳,看陈诏样貌仪表堂堂,也不像那穷凶极恶之徒。

    于是,双方就此达成了和平共处原则,大家都放下戒备之心,后面的日子也就不必提心吊胆。

    林家人从祖堂搬到后罩房时,林老七老娘就已经奄奄一息,随时要走的样子,寒冬对于古代老年人来说,是一道很难过去的坎。

    不消半个月,果然还是走了。

    没有大操大办,帮助林家老夫人简单的治完丧事后,大衢山人心终于也安稳了下来。

    “虎头,想娶媳妇不?”腊月二十七,过年前的最后一次全营七百多人大练兵,陈诏站在校场高台上,吹着刮脸的海风笑问郭虎头。

    “娶媳妇,这事俺想都没想过,诏哥,你咋不娶媳妇呢?”郭虎头咧着嘴笑的眼睛一条缝。

    “这不是没遇到合适的嘛,咱也不是和尚。”陈诏随口一说。

    “诏哥,俺私下里可是听站岗的兄弟们都在说,林夫人相中你了。”郭虎头故作神秘。

    “听谁说的?我怎的不知道这事?”

    “那敢情是林夫人不好意思找你开口,肯定有这事。”

    “你觉得林家的丫头好看吗?”

    “好看,上回帮她们搬家,俺都瞅见了,还是双生子呢,长的可水灵。”

    “你是不是看上别人家女儿了?”

    “那不能,俺不懂这些...”

    “嘿...你脸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