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之大文豪
繁体版

第五章 出乡

    翌日,

    刘云起了个大早,长期行伍生活,让他这副年轻的身体有早起的生物钟。

    老父刘宇还在床上睡觉。

    刘云脚步放轻,开门往外走,一开门,见了两个大熟脸。

    “嘿,袁易,张青,你俩怎么来了?”

    袁易像是还在生昨天刘云出言不逊的气,也不答话,也不看刘云。

    还是张青老成些,回道:

    “来看看你,走,我们边走边聊,不要吵着大伯睡觉。”

    “好,走吧。”

    三人往荒山坡走,那里罕有人至,方便几人谈心。

    “怎么样,没和大伯发生什么矛盾吧?没吵架吧?”张青率先开口发问。

    “没有,我给他五十块钱的酒钱,他就喜逐颜开了。”

    “多少?五十?你怎么这么阔气啊?虽然你是副班长,比我们的复员费多些,但也没必要这么浪费吧!”

    一直不开口的袁易听到刘云这么阔气,也忍不住开口了。

    刘云倒是淡然,他知道如果不给这五十,后面的麻烦倒灶事还多着呢,给就给了,不心疼。

    “没什么,算是我孝敬我爹了。”

    张青听了不说话,袁易倒是还在叨叨:

    “你这孝敬全孝敬到酒上,也太大气了。”

    张青接着发问:

    “怎么样?接下来什么打算?”

    刘云早就做好打算了,去县中学上复习班,结识李莲,顺手写文章挣点生活费,他对自己肚子里的文章墨水有信心。

    “你们要不先说说你们什么打算?”刘云大抵知道两人是来和他商量未来的,他和他们不一样,他是重生者,他想先看看他们怎么想。

    然后再根据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给他们提出建议。

    “县里的工作岗位也不多,现在大批知青都想返城。如果单单等安排工作的话,我们几个上面都没人,恐怕难啊。”张青感慨了下时势。

    袁易又接着说道:

    “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干等。

    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单干了,不然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包些地合伙干,至于干什么再商量。

    如果到时候等下来工作,就去工作,而且等的时间里也有收入。等不下来也有出路。”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端铁饭碗,吃官家饭,是现在几乎所有人认可的最佳出路。

    袁易虽说想包地,但还是垂涎着铁饭碗。

    刘云摸摸下巴,心道:

    “蝴蝶效应已经出现了,前生他们可没找我商量出路,也没干过这事。”

    张青见刘云迟迟不答话,问道:

    “刘云,你是怎么个看法?我觉得袁易说的有道理。”

    刘云长叹一口气道:

    “不行,行不通。”

    黔省虽然是早期偷摸着分地单干的省份,不过并非全省单干,黔省领导的胆子没那么大。只有部分地区单干。

    但在偷摸单干的黔省部分地区里,绝对没有刘云他们县。

    刘云他们县直到一九八零年,才放开,要是现在干,会有麻烦。到时候,张青和袁易就绝对等不来铁饭碗了。

    “为什么?”两人都在问。

    “别人干成了,有别人能干成的条件,我们没有那样的条件,想干成至少要有村支书的大力支持,你们觉得支书会支持你们吗?”

    刘云为两人的天真发笑,他们的村支书可和一般村支书不一样。

    他们的支书是个能人,是能和县长、书记都往来密切,能在短短二十年间从没地没房,到现在住上村里最好的房,吃着村里最好的粮的能人。

    刘云记得,80年代刚放开,支书家就花钱托港地的亲戚弄了台黑白电视,是村里第一户通电,有电视的人家。

    张青和袁易还是太年轻,想不通其中关节。

    支书是现行制丨度下既丨得丨利丨益者,他也许想改变,但他绝对不想出力。

    “难道支书会不支持我们?”

    刘云扶额无奈说道:

    “这样吧,我们一起去村委会等支书,一起去问个态度。”

    刘云此去,既是为了让张青、袁易两人看个明白,也是为了让支书帮忙开个介绍信。

    他要上县中学读高考复习班,没有介绍信会有些麻烦,有介绍信能省下很多事。

    村委会门口,三人等了许久,终于把支书给等来了。

    “你们三个英雄,跑来找我有什么事?”支书捧了三人一句。

    三人跟着支书进了白墙黑瓦的村委会,支书在办公桌前端坐好后,袁易抢先说道:

    “支书,其他好多地方都在分田单干了,我和张青也有想法,您怎么看?”

    支书闻言,眼睛瞪大了一倍,手里端的搪瓷水缸茶杯也没拿稳,差点撒了。

    定了定神,支书心道:

    “这几个毛头小子,出去混野了啊!这是想干什么?胁迫我?压着我去为他们干成这件事?”

    支书很快恢复平静,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主要是平常他治理有方,村里没人能在他面前强势。

    陡然间几个精壮大汉找上门来,问他要个态度,打了个措手不及。

    支书很快察觉到话间细节,看向刘云问道:

    “小云啊,他们是来问看法的,你是来干什么的?”

    刘云答道:

    “哦,支书。我是陪他们来看看的,主要想请您给开个介绍信。”

    支书故作惊讶道:

    “哦?介绍信?张青、袁易,你们先出去。要开介绍信的事情是大事情,我要先听小云说道说道。”

    张青、袁易对视一眼,只好先出去。

    两人出去后,支书倒是不急听刘云说道了,而是发问道:

    “张青和袁易是怎么回事?”

    刘云早就料到支书会是这副做派,正好把实情说了,也好让等会儿两人进来看个明白。

    刘云答道:

    “我们几个从部队复员回来,不知道多久才能等到工作。他们就想找点事当退路。”

    言罢,支书久久不答,用手指叩击桌面,良久,才答道:

    “晓得了,我来处理。你又是什么事要我开介绍信?”

    支书没有怀疑刘云所说,他大概推断了一下,也差不多是这样。

    “支书,我打算去县中学读高考复习班,参加今年的高考。”

    支书闻言,想起来刘云还是个学习的好苗子,瞬间和颜悦色起来,起身拍了拍刘云的肩膀,勉励道:

    “好,我知道你是块学习的好材料,我给你写介绍信,帮你行个方便。将来考上大学,是给我们村里挣面子!”

    说完,支书拿过信纸,拿出公章,手握钢笔,下笔前问了句:

    “写给县中学?”

    刘云点点头道:

    “对,辛苦支书了。”

    支书摆摆手道:“小事一桩,不辛苦,好好读,读出来啊,你家老人也能直起腰来说话。”

    支书果然如犬父所说,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他显然对刘云犬父在村里人际关系里的地位了如指掌。

    支书很快写完了信,盖上公章,拿了个信封把介绍信装好,递送到刘云手里。

    刘云谢过支书,这才出屋,把张青、袁易叫进去。

    “你俩进去吧,我看没戏。”

    张青和袁易也不说话,进去和支书交流了一阵,好一阵才出来。

    屋内外充满了失落的空气。

    “刘云,你怎么就料准了支书不会支持我们?还有你开的介绍信是怎么回事?”

    袁易率先开口发问。

    刘云不答,只是招呼道:

    “走吧,我们边走边聊。”

    一路上刘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不建议你们冒险去干这件事。如果想等工作,那就好好等就是了。

    国家不会忘了你们的,该安排都会安排,反正你们兜里还揣着百十来块,休息几个月不做事,在家帮爸妈务农也不是坏事。”

    刘云记得,前生几人复员没几个月,国家就给张青和袁易安排了工作,自己当时因为在县上要高考,就拒绝了安排的工作。

    拒绝了现在十分受欢迎的编制。

    那年月,有编制的工作哪里有大学生值钱,就算后来刘云没参加高考,拿着个高中学历,也敢出去闯荡。

    张青和袁易听了这话,脸上还是愁云惨淡。

    他们学历低些,初中而已,在村里县上还行,但多少有些勉强了,当了几年兵,结果还要务农,这多少有些难堪。说出去,爹娘面上也无光。

    此中压力,难以言说。

    刘云又出言宽慰道:

    “这样吧,我请你们去县上的馆子里搓一顿,也当是为昨天的事赔礼道歉,吃饱喝足,我们几个再细聊。”

    “下馆子?”两人眼前一亮。

    见两人来神,刘云也不废话,带着两人到家里帮忙收拾被褥行李,就直接奔向火车站。

    出乡上县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