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68 归心似箭,路过瓜州

    在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后,龙拂延彻彻底底对张承奉心悦诚服,一门心思所想,都是要替女儿巩固正妻之位。

    契苾氏的出现,使他如临大敌。

    尤其是在知道契苾达曼顶着一大把年纪,还在为张承奉奔波,冒险前往接触嗢末人,同时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招降甘州各地回鹘守军。

    龙拂延自觉不能落于人后,二人也自发开始了内卷。

    张承奉很享受两位老丈人之间的竞争,他们都是自己的翅膀。

    当张承奉来到肃州城下,长史梁文进、司马宋惠信等一众肃州官吏尽数在城外迎候。

    又是满耳朵的道贺与阿谀之词,张承奉并没有飘飘然。

    他知道,哪怕坐拥四州之地,但与国内的那些强蕃比起来,自己还很弱小。

    张承奉在肃州城停留了三天时间,整编嗢末降卒之余,也在龙拂延的陪同下,视察城池,慰问驱逐回鹘一战中,阵亡将士的父母遗孀,以及如今正驻扎在甘州的将士们的家人。

    在此期间,张承奉也与龙拂延商讨过在肃州编户齐民。

    只有名字落在了户籍之上,才能收缴赋税,征发兵役劳役。

    而龙拂延也没有食言,果然是倾全族之力,支持张承奉。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张承奉再度出发,龙拂延为了参加女儿龙姬的婚礼,也跟随他一同前往敦煌。

    肃州军政大事,尽数托付给梁文进、宋惠信。

    而在肃州编户齐民的重任,则交由长史梁文进统筹。

    经过洞庭山谷,重回瓜州地界,与张文彻重逢,张承奉得意道:

    “先生劝我莫要出兵,如今我克复二州,挟大胜之威班师,先生还有什么想说的?”

    此前张文彻不仅写信劝阻张承奉,更是斥责罗通达,不该放任张承奉随军,应该将他留在敦煌。

    当时说得多么掷地有声,如今的张文彻,处境就有多么尴尬。

    但张文彻并不怨恨,他反对出兵救援肃州不假,可并没有期盼着张承奉在前线大败,以此证明自己的先见之明。

    当一封封捷报从前线送回,张文彻知道他三败回鹘,先救肃州,再克甘州,又退嗢末,常常情难自已,喜极而泣。

    “使君能有今日成就,下官欣喜若狂,但若是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陈明利害,说出自己的担忧,劝阻使君出兵。”

    张承奉对着众人笑道: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败其家。

    就是要有先生这样的人存在,为我耳提面命,口出警醒之言。

    我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理性分析敌我实力,戒骄戒躁。”

    说着,张承奉看向张文彻,正色道:

    “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我能光复甘、肃二州,其中也有先生的一份功劳。”

    众人闻言,无不感慨他们之间师徒情深。

    而张文彻更是动容不已,他低下头来,以袖拭泪。

    实在是转折来得太突然,就连张文彻都以为张承奉得志便骄,想要当众奚落自己。

    没想到,张承奉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众人面前维护他。

    进得瓜州城,街道两侧尽是闻讯而出的瓜州百姓,他们激动地欢呼着,显而易见,张承奉在前线的胜利,同样满足了民众的自豪感。

    当然,更让他们喜悦的是看到家人平安归来。

    两千名外兵,几乎都是从瓜州征调,而沙州外兵,早已跟随罗通达押送回鹘降卒,回到了敦煌。

    外兵们就地解散,领了此战的赏赐后,欢声笑语的回家与亲人们团聚。

    而牙兵们更是归心似箭,就盼着能够早些见到妻儿。

    张承奉对于军中的情绪了如指掌,也知道,一旦要更换治所,非得将他们的家人也一同迁去。

    否则牙兵们远离家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只不定什么时候就给炸了。

    夜间,用过晚宴,张承奉留宿在张文彻的府上,与他提起了自己改换治所的想法。

    张文彻沉吟道:

    “使君此举,确实有利于向凉州用兵,然而故土难离,若想推进此事,恐怕不能一帆风顺。”

    张承奉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毕竟无论是敦煌民众,还是沙州豪族,都不会希望张承奉将治所前往甘州。

    “正是因为困难重重,才需要先生鼎力相助。”

    张文彻闻言,叹息道:

    “老朽还是觉得使君不应该轻举妄动,若是迁往甘州,岂不是会引起嗢末人与六谷部的疑虑,如此,又怎能坐收渔翁之利。

    况且朝廷册封使君为沙州节度使,哪有沙州的节度使,常驻甘州的道理。”

    张承奉摇头道:

    “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我坐拥四州,全取河西之心,路人皆知,并非是我留在敦煌就能够让他们放松警惕。

    不如主动迁往甘州,大肆宣扬东出勤王,使高昌回鹘与安西回鹘以为我无心西域,继续相争。”

    今时不同往日,在张承奉接连收服肃州龙家与甘州回鹘之后,归义军实力大增,安西回鹘与高昌回鹘又怎敢置张承奉不顾,继续厮杀。

    因此,张承奉必须消除两家回鹘的戒心,也能让自己出兵争夺凉州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张文彻听得这番道理,也终于被张承奉说服,答应回到敦煌后,竭尽全力,为他游说沙州豪族,其中就包括了敦煌张氏的族老们。

    翌日,在向长史、司马们叮嘱了要事之后,张文彻跟随张承奉踏上了归途。

    名义上自然是要去吃张承奉的喜酒,实则是豁出这张老脸,为他去作说客。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十月初七,正是初冬时节,一场大雪降在了沙州,月牙泉银装素裹,分外迷人。

    张承奉即将抵达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敦煌。

    城中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像节日一样的喜庆。

    张府,一处偏僻的小院内,李张氏听着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问道:

    “弘定,今天是什么日子,怎地外边这么吵闹?”

    李弘定回答道:

    “孩儿听门口守卫议论,听说今日是张使君得胜凯旋。”

    李张氏闻言,默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