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归义天下
繁体版

022 唯才是举,府库空虚

    如果说昨夜只是将李氏扳倒,那么今日,张承奉提拔、任免官员,施恩于他们。

    同时将心腹们摆放在关键岗位上,重新架构权力,通过这些人,控制沙、瓜二州的军政系统,才真正让张承奉觉得,归义军彻彻底底的属于了自己。

    今日的节度使府衙,几乎所有人都升了官。

    李党留下的职位有人接替,而接替之人留下的空缺,也有人递补。

    可谓是皆大欢喜。

    十五岁的张承奉,不认为自己是短寿之相,毕竟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一直在坚持锻炼自己的体魄,因而,张承奉并没有任命节度副使。

    年轻的他,实在不喜欢有人在身后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接替自己。

    至于李弘愿此前身兼的使持节沙州诸军事、沙州刺史,更不会假手于人。

    就连张文彻也只是担任瓜州刺史,而不是像李弘定一般,兼任使持节都督瓜州诸军事。

    当然,张文彻是一名文士,也不懂军事,否则张承奉也不需要再劳烦罗通达教导自己。

    张承奉在归义军节度使外,身兼沙州刺史。

    众人拜谢离去,人群中,张承奉的目光落在了新任都押衙曹仁贵的背影上。

    曹仁贵这人极为特殊,他是索勋的女婿,却在索勋篡权后,与其保持距离,也正因为他的刻意疏远,惹得索勋厌恶,并没有加以重用。

    在索勋死后,曹仁贵因为与他关系不睦,因此并没有受到殃及,反而是升了官。

    毕竟索勋是张议潮的女婿,而曹仁贵的妻子,正是张议潮的外孙女。

    曹仁贵在李氏掌权期间,虽说受到了他们的提拔,但依旧与李家刻意保持距离,可见此人同样不看好李家。

    是否深谙明哲保身,暂且不能分辨,但此人的确见识不凡。

    张承奉对归义军的历史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归义军先后经历过张氏、曹氏两个时期。

    毫无疑问,曹仁贵姓曹,又是索勋的女婿,顺理成章的引起了张承奉的重视。

    他并不知道张、曹两家是如何完成的权力交接。

    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曹仁贵见识、能力都是上上之选。

    加之,张承奉刚刚推翻李家在归义军的统治,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时候,他自认为能够驾驭曹仁贵。

    若是曹仁贵真的能够忠心辅佐自己,不妨一用。

    毕竟曹氏也是沙州大族,自己总不能无罪而诛,杀尽曹氏众人,此举必然会使麾下文武兔死狐悲,离心离德。

    况且,张承奉认为以自己在归义军的群众基础,只要他不是荒淫无道,惹得天怒人怨,根本没有人能够有机会取代自己。

    众人纷纷离去,各司其职,唯有节度判官王忠忠被留了下来。

    节度判官并非执掌刑罚,而是佐理政务,执掌文书。

    张承奉吩咐几句,王忠忠便匆匆领着一众书吏抱来了近十年的帐籍,堆放在张承奉的书案上,跟座小山似的。

    将沙、瓜二州百姓的户籍放在一旁,张承奉先取来记载钱物出入事项的账簿翻开。

    本以为自己家底殷实,但随意看了几眼,财政状况可谓是触目惊心。

    这也跟最近几年归义军内部不稳有关。

    张淮鼎、索勋、李家五年内,先后在夺权后,为了笼络人心,大肆封赏。

    落到张承奉这,府库几乎快要见底。

    张承奉沉吟在三,命人唤来衙内都知兵马使宋惠信。

    “下官拜见使君。”

    宋惠信恭敬见礼道。

    若是按亲戚辈分,宋惠信算是张承奉的表叔,但他丝毫不敢摆出长辈的架子。

    张承奉点点头,说道:

    “烦请宋都头为我点齐牙兵,在营内等候。”

    唐朝的都头并非宋朝时的低贱,唐宪宗时,刘悟担任平卢军衙内都知兵马使,就被镇内之人尊称为刘都头。

    宋惠信闻言,婉转提醒道:

    “下官听命行事,本就是职责,何须使君言请。”

    张承奉不以为意地摆手道:

    “此地别无外人,你我本就是亲戚,承奉又是晚辈,岂能对你颐指气使。

    当日,若非担心引起李氏警觉,我本是要以宋都头为臂助。

    奈何宋都头执掌兵权,身份敏感,承奉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我以宋都头为都知兵马使,就是要将你引为心腹。

    往后若是没有外人在场,宋都头无需拘束。”

    张承奉让他不要拘束,但宋惠信可不敢在张承奉面前放肆。

    谁不知道这位使君年纪虽小,可心思深沉,真实喜怒不流于外表,否则李家众人怎会被他蒙蔽,栽在一个少年的手上。

    不过听了张承奉这番话,宋惠信领命而去时,脚步还是轻快了许多。

    谁又能在顶头上司对自己表现出亲近与善意之时,内心无动于衷。

    张承奉随即又命亲随回府向张福报信,让他除了府上日常开销的支出外,将所有的财物通通清点,为他送来。

    张福见到张承奉的手书,立即吩咐账房清点库藏,只留下能够维持日常开支的钱财,其余尽数送往节度使府衙。

    张承奉随即离开府衙,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带着一车车钱货,直奔军营。

    沙州顾名思义,辖域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因此人口较为集中,牙兵们就都住在了敦煌城中。

    当张承奉感到军营的时候,牙军将士九百余人悉数到场,他们正三三两两的低声议论着,尽是满面笑容。

    这也不是头一遭了,每每有节度使上位,总要大开府库,赏赐牙兵。

    他们之中,有五百人因为轮休,昨夜不在营中,看着那些参与政变的牙兵收获满满,又哪能不眼红。

    而此前已经获赏的四百余名牙兵们,也是期待满满,谁又会拒绝收获更多。

    正如他们所料,张承奉此来,确实是为了赏赐牙兵。

    先前是在论功行赏,而如今,张承奉却是要尽收牙兵之心。

    张承奉一如此前,亲手将赏赐送到每一名牙兵的手上,平易近人的与他们亲切交谈。

    同时也将前往瓜州公干的八十名牙兵应得的那份,送到他们的家中。

    牙兵们得了赏赐,自然是开心不已,纷纷高呼使君万岁。

    但张承奉知道,光是这样,不足以使他们归心。

    此前张淮鼎、索勋、李家都曾这样做过,可也只能换得牙兵们的支持,而非效忠。

    好在,张承奉还有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