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宫体诗与扬州八怪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说的是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所作的迎接小妾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曾对此类乐府诗的发展作了一个小结:“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绚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以近世之所先也。”
此类诗歌重视用典,讲究声律,追求辞藻。文辞华美,音韵流转,圆润跳脱。
宋齐梁陈的“梁陈”对隋唐时期格律诗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说说隋朝的JS省。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隋炀帝的墓地就在扬州司徒村曹庄。扬州江都广陵,samething.在汉末的451-459年,广陵遭到屠城。作为一直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广陵呈现“边风疾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的战后颓势。589年,隋炀帝在还是太子的时候驻于广陵,后兴修水利,广陵逐渐更名为江都或者扬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使之名垂千古。
随着士兵,难民,商贾的不断流入,扬州变得繁荣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人口迅速膨胀直到黄巢叛乱。其后,南唐后主李煜以以下的句子来描述扬州的毁灭: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官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说道“十年烽火扬州路”的战乱景象。
清军南下时扬州又被屠城十日,是为多铎指挥的扬州十日惨案。在近代,太平天国和清王朝对峙的局面也从扬州开始。清政府认为“扬州附逆”,遂又将其搜洗一空。
太平天国屠杀了许多江浙皖人民,甚至把烽火烧到了加拿大。在温哥华的维多利亚,和Westminster,他们联合广东人进行了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后洪顺堂支持孙中山和革命党,为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进行了筹款。
扬州园林比苏州园林更为低调。有名的是个园和何园。个园是大约1818年两淮盐商商总黄志筠的私家园林。建筑个园大约花费了600万两白银。其奢华豪气入内才有观感。何园是康熙年间徽州吴家龙建筑的双槐园。后于1883年由官员何维键买下。内有著名画僧石涛(朱耷石涛)的很多作品。这个园林又名“寄啸山庄”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但何园远远不如何维键描述得这样谦虚。其花了13年方建成。有“天下第一亭”,“天下第一廊”,“天下第一窗”和“天下第一山”。因此可看的有亭廊窗山。例如“复道回廊”,“水上戏台”,“楠木厅”和“片石山房”。
除了朱耷石涛这样的名画家之外,文人名士还有“扬州八大怪”分别是郑燮(郑板桥),怪在传奇。高翔(怪在淡泊),金农(怪在才气)。李鳝(怪在命运),黄慎(怪在悟性),李方膺(怪在命运),汪士慎(怪在其人)罗聘(怪在使命)。
接下来分别说说。郑板桥是乾隆年间的进士。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一生只画兰竹石。
高翔终身布衣,擅画山水花卉,与石涛为友。终身祭扫石涛之墓。
金农也未做官,一身才气,五十多岁开始作画,终身贫困。始创金农体楷书。擅长书法。
李鳝是康熙年间举人,内廷供奉的画师,然而由于画风不够“正统”被排挤出来,在山东滕州任知县。忤逆大吏后被贬官至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和郑板桥关系很好,擅长泼墨作画,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贡献。
黄慎是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画,作品多为樵夫渔民等,给晚清人物画带来了新的气息。
李方膺是中国清代诗画家和官员。他擅长梅兰竹菊松鱼。画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
汪士慎祖籍安徽,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常在扬州城外画梅,写狂草。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
罗聘是金农的入室弟子。他没有做官,喜好游历,擅画《鬼趣图》。他在金农去世后搜罗其遗稿,使其作品传世。他的妻子方婉仪,字白莲。也擅长画梅兰竹石。
这八怪都具有坎坷的身世,以画寄情,参加诗文酒会,继承了不同的和传统及正统相异的绘画技法,不落俗套,取材于生活,不受成法与古法的束缚,给当代绘画带来新的生机。他们也因标新立异而影响了一批后世画家,例如著名的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赵之谦等艺术大师。
在为官和政治哲学方面,扬州八怪均具有深恶痛绝卑污,趋炎附势,奉承和奸恶等不良作风。除了郑板桥,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以外,其余六人均以“鲁连”,“介子推”为楷模,不愿做官,将自己的志趣融汇在诗文书画中,以书画反映民间疾苦,表达苦闷,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