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脑:从笑傲开始内卷
繁体版

第五章:统兵大将俞大猷

    自古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据传是位于阴阳两界交汇的地方,更是传说中的鬼山。

    后来天师张道陵,奉太上老君法旨,在此建立法坛,扫荡六天故鬼,得道成仙,青城山因此一跃成为天下仙山。

    多有道家高人在此潜修,历来也是玄门羽士修行的首选名川大山,山中所建宫观也颇为众多。

    青城山上,大部分都是纯粹的道士,他们礼敬三清,修筑宫观,从不涉足江湖,虽有武功,但也并非是武林中人。

    此次朝廷明发诏令,要予以歼灭的也只是青城派以余沧海为首的江湖门派:松风观。

    松风观在青城山中只是在前山处,占据了某一个小山头,对外就敢号称青城派。

    据说其创派祖师当年也不过就是趁着峨眉郭襄一脉内乱,趁势抢夺了几本武功秘籍而已,到青城山创建门派,还敢对外号称青城派。

    天师洞,上清宫与老君阁都没有对外自称什么青城派,松风观何德何能,居然敢以青城派自居。

    青城山真正的隐居高人对余沧海之流的江湖游侠儿,是很不屑一顾的,对于他们在外自称青城派,也是不以为然。

    在那些真正的道家高人眼中,这些江湖中人,不过就是一群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江湖匪类罢了。

    在他们的眼中,他们代表不了青城。

    能够代表青城的,只有山间的林泉和四散的飞禽走兽,道院宫观而已。

    便是他们自己,虽然久处青城,潜心修道,可长生久视依旧是镜中花,水中月。

    终有一天还是会归于天地,葬于九幽,不能与山同老。

    当这些道门隐居的玄门羽士听说了山中的土匪游侠儿,惹怒了朝廷,引来大军即将伐山的消息,众人都是怒不可遏。

    众人汇聚在老君阁中商议此次大事。

    天师洞的掌院第一个发言:“此次召集大家前来议事,不为其他,前山松风观的一群游侠儿,私自结社,组建帮派,自号青城,在福州城闯下大祸,屠灭了当地的福威镖局满门,这都不算什么。

    可是最不该的是他们居然擅闯当地的知府衙门,屠杀了福州城知府官衙上下,这简直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

    因此官府下发明文,要求通缉惩治这群素来无法无天的山匪恶霸。

    此外朝廷还派下了福州总兵俞大猷,统兵五千,来伐青城。

    诸位好好议一议吧!”

    老君阁的掌院作为东道主,自然是第二个发言,说道:“还有什么可议的,那群游侠,本来就是我们青城山当地的一大毒瘤。

    早日除去,也算还了我们当地百姓的一片安宁。”

    上清宫的宫主颇为有些担心的说道:“这群游侠想来都是高来高去的,朝廷的大军,有能力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莫要逃出去几个,对抗朝廷不说,但祸害了百姓,岂不是更加不妙?”

    青城山全真教的掌门对此却并不担心,他虽然已经专注于修道之事,少在江湖行走,但是对于江湖却并不陌生。

    毕竟当年他的创派祖师,可是号称天下玄门正宗,武学第一的存在,只是后来都专注于修仙了。

    不在掺和江湖的那一套玩法了。

    毕竟练武的,岂有修仙有前途?

    但是对于众人的担心,他还是站了出来解释道:“众位高邻,不必担心。

    此次那群松风观的逆匪绝无幸免的可能。

    此次朝廷派出的领兵大将,可是俞大猷俞将军。

    当年这位俞将军可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挑翻了整座少林的存在。

    区区一群靠着九阴真经的残篇,就敢开宗立派的江湖匪类,岂是俞大猷将军的对手。

    那群假和尚,咱们都知道,佛法上的修为虽然是一塌糊涂。

    整日里吃斋念佛的,就学会了只会放贷收租,养了一群武僧,横行霸道,专门祸害登封百姓。

    可要说他们真就是狗屁不是,可他们的武学底蕴,确实不可小觑。

    在江湖地位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说道这里,众人这才想起了这位俞大猷将军的来历。

    这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当今朝廷之中,首屈一指的顶级高手。

    禅宗少林靠着登封县九成以上的田亩土地,还有佛寺的高利贷放债收租,养活了大量的僧兵,更是强横的不可一世。

    可是这样的豪强霸主,居然被俞大猷给单枪匹马的给挑了。

    当年俞大猷孤身独上少林,一人横推全寺高手,打的满寺武僧心服口服。

    更兼他是朝廷命官,少林拿他丝毫没有办法,许多盘外招不能用在朝廷官员身上,最终只能无奈的放他全身而退。

    这一战可谓是震惊江湖,所有人都惊叹朝廷的底蕴深厚,居然还藏有如此的绝顶高手。

    据说这位俞大猷将军,后来还著有《剑经》秘籍一本,乃是当时顶级的剑法秘籍。

    这本剑道秘籍成书以后,便直接藏于大内之中秘不示人,丝毫不显于江湖武林之中。

    据传这本秘籍,乃是包含了易理阴阳四时变化,丹道周天升降之理,乃是秉持道家玄门,内执丹道,外显锋芒的杀伐护道之顶级剑术。

    丝毫不亚于当年奉旨编纂正统道藏的黄裳,所著《九阴真经》!

    看来这次青城前山的松风观,这次是在劫难逃,决计侥幸的希望了!

    有这样的高手坐镇,统领大军,松风观的逆贼,此次焉能在他手中逃得性命出去?

    当俞大猷将军不远千里,率领五千军卒来到蜀中。

    当地官府立即在他的命令下,配合大军征召民夫乡勇,悬赏熟知地形的药农猎户,以便于围剿青城山松风观。

    此消息一经传出,蜀中青城山的当地百姓,顿时欢呼雀跃,相互奔走相告。

    当地百姓早就苦松风观久已。

    山中其他道观的道爷们还好,不说人人慈悲,却也不肆意的奴役百姓。

    要采买些什么,也都会给一些钱财或是其他之物交换。

    慈悲和善的,更是会经常的下山施医赠药,让百姓们好不敬仰。

    可唯独松风观内的这伙儿恶贼,地处青城山这座仙山,却学不会慈悲向道。

    反而打家劫舍,个个都是凶狠恶煞,驱使奴役百姓,抢夺农户田产,强使百姓成为他们的佃户,如同强梁盗匪一般。

    便是状告到了当地官府,也是丝毫无用,反而会被他们仗着武艺高强,弄得家破人亡。

    久而久之,百姓们越发的怒不敢言,松风观就越加嚣张,成为了当地一霸。

    如今终于等到了朝廷前来剿灭这伙儿恶贼了,自然百姓们人人出力,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熟知山势地形的当地百姓辅助下,大军顺利进山,人人自告奋勇,争先为大军引路,指引着军队,非常迅速且精准的扑向青城山松风观而去。

    沿途堵死了众多下山的兽径小道,包括松风观有可能退往的后山小道,也一并堵死,硬生生的想要将松风观,堵死在青城山上。

    由此可见,当地百姓对松风观有多么的仇恨,期待他们被剿灭的迫切。

    俞大猷也是第一次的体会到,在百姓的主动积极帮助下,大军的行进和搜寻工作,进行的有多么顺利。

    不由得感慨,果然是民心所向,而仁者无敌呀。

    曾经自己剿灭的倭寇,很多都是当地的海商大户们伪装成倭寇的,并不完全都是真正的倭寇。

    他们表面上是当地的地主豪绅,书香门第,实则背后一个个都是靠着出海走私,赚取海量的金银。

    为了清除其他的竞争对手,独占海贸利益,不惜扮作倭寇,肆虐乡邻。

    只要能够独霸海商利益,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而当地的百姓,也大多都是在他们的蛊惑甚至是统领下,纷纷对抗朝廷,导致剿灭倭寇的行动屡屡受挫。

    哪有像如今这般,轻轻松松的就知晓了匪盗的巢穴所在,大军只需专心一意的直捣黄巢,扑上去就足够了。

    青城山松风观,当得知朝廷颁布圣旨,各地下发明诏,要通缉围剿他们的时候,各自纷纷慌乱作一团。

    长久以来的朝廷正统概念,牢牢的刻印在他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从来都不将朝廷的官吏放在眼里,对于主动为朝廷效力的江湖人士,也冠以鹰爪走狗的称谓。

    可实际上,真要让他们明目张胆的去对抗朝廷,他们还是不敢的。

    因为他们知道,以松风观的那点人手,真要是和朝廷拼起来,根本就不是对手。

    朝廷可以死上几千人几万人,都毫不在意,可是他们不行。

    青城山松风观,总共也才不到二百人,这还是算上火工弟子,采买杂役一并算在内的,也凑不够二百人。

    这么点儿人手,就要和朝廷对抗,任谁也不敢有这样的胡思乱想。

    提前一步,押解着大量金银珠宝回到松风观的洪人雄,他作为余沧海的亲传弟子,此刻也不敢站出来提议去主动对抗朝廷。

    甚至于这根本就不是敢不敢的事儿,而是此前从来就没有想过的。

    就算是到了现在,他也不敢由此妄想。

    或许是因为此次出行到福建执行任务,顺利的灭了福威镖局满门,导致此刻青城山松风观的氛围,极度的狂热。